 | 为何需加装中冷器降低进温度增马力 在正式进入本单元测试前,笔者要先说明一下安装中冷器的重点为何。中冷器的安装目的主要是为降低进气温度,或许有人会问为何需降低进气温度?这必须提到涡轮增压系统的原理,简单说就是利用引擎所排放之废气来冲击涡轮排气叶片,然后带动另一侧进气叶片,强制被涡轮机压缩过后的空气送入引擎燃烧室中,由于排气温度通常都高达8、9百度,所以连带使得涡轮机本体同样也处于极高温度的状态,如此便会提高温度流过进气涡轮端的空气温度,加上压缩过后的空气更容易产生高温状态︵因经压缩过后的空气分子距离变小,因而易产生互相挤压产生热能现象︶,若这股高温气体未经冷却就进入汽缸内的话,很容易导致引擎内燃烧温度过高,接着会使汽油预燃发生爆震让引擎工作温度更加上升,同时压缩空气的体积也会因热膨涨而大幅降低空气内含氧量,如此一来便会降低增压效率,自然无法产生该有的动力输出。另外,高温也是引擎的隐形杀手,若不设法降低运转温度,一旦碰到较热的天气环境或长时间操驾下,很容易增加引擎故障机率,因此才需要加装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度。
|
 | 简单测试评实力数据结果来参考 这次Option找来几家厂商提供几组前置中冷器及一组GDB原厂位置交换型式之上置中冷器,分别有曰本大牌HKS、Trust、及台制驿洲、展旭、劲洋、永威等七大厂家分来为大家做基本的冷却效率测试。这次的测试非常简单,单纯为大家来做个简单的冷却效率测试,以同一室温下在各中冷器进风侧用同一吹风机以强风直吹︵进口处设有温度计以测得进口处温度︶,直到出口温度计到达40度︵出口侧设有温度计︶再以中冷撞风面用电风扇进行冷却,以每15秒进行计测来取得降温效率,连续两分钟取得各时段之降温效率及温度,虽然无法真正与车辆撞风状态比拟但大家都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试,所以冷却效率是好是坏也是可以马上判别出来,当然中冷的改装还牵扯到空气压力、密度、及风速等各种因素,改装中冷后也必须搭配上计算机的调整才有办法完全发挥,这样正确的改装观念也是Option一直想告诉车友们的,接下来就来看看我们来大家所测试的过程及结果吧!
|
 | 产品名称:S-Type产品提供:昶和(02)8521-1068建议售价:电话洽询外观评分:★★★★★效果评分:★★★★
|
 | HKS所提供的是属于S-Type式样的前置中冷双层式样俗称基本款,对应马力约在400hp,其特性在于对应原厂位置运动型涡轮机及原厂涡轮或单纯提高涡轮压力式样。
|
 | 从外观看起来很明显可以看的出来,导风管采用4mm圆形的高成本设计,管路非常细密布满整个中冷本体,不管是从正面或后面看都很明显的了解此中冷器是属于冷却效率取向,此中冷器是完全注重于冷却效率式样,以导致内部流动效率较为缓慢,在低增压车辆使用下会让中冷内气体填充效率会过慢,促使该中冷的实力无法发挥,此中冷器之设计需在高增压环境下才能将优点完全发挥,在高压的摧残下中冷内的填充效率也会更快,加上冷却效率非常优秀下将马力完全发挥更是轻而易举,在吹风机无法正压的情况下使得此中冷内流速较为缓慢的情况发生下要让出口温度提升到40度比其它中冷更花时间,所以也让笔者私人珍藏的便宜吹风机发生过热当机的情况,使得测试中断许久。
|
 | 测试结果: 出口到达40度所需时间:7分26秒出口到达40度进口处温度:无法计测冷却后15秒温度:40℃冷却后30秒温度:38℃冷却后45秒温度:36℃冷却后60秒温度:34℃冷却后75秒温度:32℃冷却后90秒温度:30℃冷却后105秒温度:28℃冷却后120秒温度:27℃
|
 | 产品名称:V-SPL产品提供:统一欣业(02)2754-3333建议售价:电话洽询外观评分:★★★★★效果评分:★★★★★
|
 | 统一所提供的中冷器是采用双层设计,是Trust中的最基本式样,原厂涡轮机压力提高及原厂位置对应型运动涡轮最为适合,空气压力损坏降到最低之式样,讲究高反应之设计CCP加工耐腐蚀性也大大增加,外观的鱼鳞点焊相当漂亮,不愧是曰本人的作风细节部分仍非常完美。
|
 | 从构造看起来,导风管采用直径8mm的圆形设计,这样一来车头撞风后的风阻也会较低,空气可以有效将管路包围进行冷却工作,但这样的设计成本较高所以本体单价也会跟着上升,导风管内的设计Trust也采羽毛状可以有效增加空气在管路内的散热面积,同时在这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测试中最小的中冷器但最后结果却是非常优秀,令人赞赏。
|
 | 测试结果: 出口到达40度所需时间:4分26秒出口到达40度进口处温度:95℃冷却后15秒温度:40℃冷却后30秒温度:38℃冷却后45秒温度:35℃冷却后60秒温度:32℃冷却后75秒温度:31℃冷却后90秒温度:29℃冷却后105秒温度:27℃冷却后120秒温度:27℃
|
 | 产品名称:RT 产品提供:驿洲(07)749-5158建议售价:24000元起外观评分:★★★★★效果评分:★★★★
|
 | 台湾属一属二之冷却商品制造商,导风管用上宽度8mm的前三角后圆型的特殊设计︵安装时需注意正反面︶,车头撞风后空气能够更快的通过中冷将热风带走,管内更采用与Trust相同的羽毛状设计,这样的设计虽然成本较高但可使得冷却效率大幅提升是相当优秀的设计,精美的焊工也相当优秀。
|
 | 测试结果: 出口到达40度所需时间:4分48秒出口到达40度进口处温度:98℃冷却后15秒温度:40℃冷却后30秒温度:39℃冷却后45秒温度:36℃冷却后60秒温度:33℃冷却后75秒温度:31℃冷却后90秒温度:29℃冷却后105秒温度:28℃冷却后120秒温度:27℃
|
 | 产品名称:GT产品提供:永威(07)749-2609建议售价:17000元起外观评分:★★★★★效果评分:★★★★
|
 | 永威PRONE之特点在风切式散热片,超薄散热管路,内置超薄散热片超轻量化,高散热效能。导风管采用8mm的正方型设计,可有效直接撞风进行冷却,但是流动效率却会因此变慢,在测试过程中也发现此中冷与HKS相似适合高增压之车辆使用所以内部流速较缓温度上升不易之现象发生,其原因出于内部散热片过于密集空气流速减缓,由此可见该中冷器较为适合于高增压之直线加速车辆使用。
|
 | 测试结果: 出口到达40度所需时间:6分41秒出口到达40度进口处温度:105℃冷却后15秒温度:40℃冷却后30秒温度:40℃冷却后45秒温度:39℃冷却后60秒温度:36℃冷却后75秒温度:32℃冷却后90秒温度:32℃冷却后105秒温度:30℃冷却后120秒温度:29℃
|
 | 产品提供:展旭(07)771-8475 建议售价:7500元外观评分:★★★效果评分:★★★★
|
 | 展旭这次提供的是600×300×73之式样中冷器,大部分都是采定单制,可依客人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导风管采宽度6mm圆管设计,散热管径间格较大,这样一来制作成本也较低,空气流量阻抗较低反应也会变快,但是冷却效率会因先天购造设计上而打上些许折扣,看其表格也可发现初期降温相当快但是到达顶点后温度却无法有效下降,这是构造上的小缺失无法完全将热源带走,但是流速非常快的优势非常适合小涡轮车及低增压车辆使用。
|
 | 测试结果: 出口到达40度所需时间:4分05秒出口到达40度进口处温度:100℃冷却后15秒温度:37℃冷却后30秒温度:37℃冷却后45秒温度:32℃冷却后60秒温度:31℃冷却后75秒温度:30℃冷却后90秒温度:39℃冷却后105秒温度:29℃冷却后120秒温度:28℃
|
 | 产品名称:TOP-L产品提供:劲洋(07)792-8228建议售价:13000元外观评分:★★★效果评分:★★★★
|
 | TOP-L 采657×298×70设计,导风管采8mm特殊双面三角板设计撞风面加大且散热快冷却效率UP,虽然有制作上容易之优点但散热鳍片设计上也与HKS相同可以提升散热效率,该产品是较注重流速之设计,适合小涡轮车辆使用。
|
 |
测试结果: 出口到达40度所需时间:5分13秒出口到达40度进口处温度:102℃冷却后15秒温度:40℃冷却后30秒温度:38℃冷却后45秒温度:33℃冷却后60秒温度:31℃冷却后75秒温度:29℃冷却后90秒温度:27℃冷却后105秒温度:27℃冷却后120秒温度:27℃
|
 | 产品名称:GF-Type产品提供:昶和(02)8521-1068建议售价:电话洽询外观评分:★★★★★效果评分:计测不能
|
 | 这组也是由昶和所热情提供的GDB专用上置中冷气,看其设计就可发现该产品是完全注重冷却效率而抛弃掉流速之设计,非常适合GT2835R等涡轮用,或许是因为采用上置之关系所以在流动效率上并不是那么在意,这次测试中笔者无法对于该产品进行测试︵无Y管︶,效果好坏在这里也无法断定,不过如果是高增压的Impreza或许非常适用,等笔者领钱再把它买回家看看它的效率有多优秀。
|
 | 上置好还是前置好? 相信许多Impreza车主在升级涡轮时,都会发生不知要沿用原厂上设计的加大中冷器好,或是直接改用前置式中冷器较佳?要解决此问题就必须以涡轮机的升级幅度来决定。由于水平对卧引擎排气头段,相较于直式引擎而言显得较长,连带使得低速增压反应较为迟缓,因此原厂才会设计使用上置式中冷器来减轻涡轮迟滞问题,若在涡轮机为提升到俗称六号涡轮以上及排气量提升的情况下,并不建议使用前置中冷,较长的管路会让车辆的反应大大下滑,对于一般在山路上及TIS般小型急弯多的路段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我们常看到在台湾比爬山赛及TIS的车辆大多是采用上置中冷让车辆反应可以维持到一个水平。如果是将歧管反置后大幅缩短管路长度也是可以有效减少更换前置中冷后迟滞感,但相反的反置后的管路会被压缩机所档到必须进行拆除,这样一来又脱离了一般道路的便利性,笔者们要自己考虑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