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242查看
  • 0回复

遏制产能盲目扩张 提高出口准入门槛 汽车产业双管齐下加速洗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1-2007 18: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遏制产能盲目扩张  提高出口准入门槛  汽车产业双管齐下加速洗牌        汽车法规

  2006年中国汽车总体产量突破700万辆,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国。同时,从海关总署传来的消息,2006全年汽车出口数量达到创纪录的34万辆,其中轿车出口9万多辆。
  与两个消息几乎同期而至的,是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等相关部门近期颁布的两个文件:一份文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主要应对汽车产能过剩,加快结构调整;另一份文件是《2007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其中新增了汽车(包括成套散件)及其底盘,自2007年3月1曰起,国家将对汽车(包括成套散件)及其底盘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有关部门为何在2007年伊始就给汽车产业套上了双重“紧箍咒”?意欲套住谁呢?
  连发两个“紧箍咒”
  汽车产能过剩,成为发改委调整汽车工业结构的主要理由。发改委认为,我国汽车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显现,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一个经常被人提到的数据就是:我国2006年的汽车销量为550万辆,2010年预计将达到900万辆左右,但是“十一五”期末我国汽车产能将达到2000万辆,汽车供给将超出需求一倍还多。
  发改委相当担心汽车产业在未来几年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早就开始采取措施抑制产能过剩,2004年就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但中国火热的汽车市场,并没有因为发改委的规范文件而放慢快速增长的步伐。
  发改委在此次的结构调整通知书中再次警告,由于汽车市场需求还在不断增长,部分汽车生产企业市场预期仍然较高,导致产能增长超过市场需求增长。
  发改委在通知中同时给出了一个数据:截止2005年7月1曰,我国汽车行业已形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的整车生产能力约800万辆,在建产能约220万辆,陆续在今明两年建成后整车总产能将突破1000万辆。2005年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1.5%,其中轿车行业72.5%。
  实际上,在国务院下发的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汽车行业就榜上有名。产能利用率不高,未来产能将可能过剩,发改委再次抛出了“紧箍咒”。
  在国内产能过剩和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国内部分汽车企业一直在探寻“走出去”的道路,积极将自身汽车产品出口国外,或者为国外品牌汽车代工,但目前“走出去”的路上又多了一道坎。
  商务部抛出另一个紧箍咒,对出口资质进行限定,提高出口的门槛。自2007年3月1曰起,国家将对汽车(包括成套散件)及其底盘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汽车企业出口汽车的无序竞争相当严重,同行之间竞相杀价,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很成问题,通常是找到一单就做一单,不少国内汽车企业出口仅有1辆。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实行许可证管理,对我国汽车企业长远出口是有利的。
  “紧箍咒”套住了谁?
  事实上,部分车主在购买某些车型时,都没有现货,需要提前很早预定;如果想要提前拿货,就需要额外交上5000到2万元不等的费用。因此有市场分析人士质疑,在说汽车产能过剩的同时,该如何解释部分车型供不应求和生产能力不足的现象呢?
  发改委在通知中认为,结构性过剩是当前汽车产能过剩的基本特点,也是当前汽车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也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业“无效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国部分中小汽车企业产能并不大,合资汽车企业长期以来集聚了产能和品牌优势,这样部分中小汽车企业将有可能在调整中遭遇淘汰的命运;同时,自主品牌汽车的产能扩张也可能遭到遏制。
  吉利汽车相继申请四个生产基地,分别在兰州、湘潭、慈溪及济南四地,最后的审批结果是:除湘潭基地勉强通过外,其余三个基地均未通过。
  提高出口资质的紧箍咒又将套住谁呢?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对于部分急欲出口的中小汽车企业,这一政策的推出,将可能会是封杀令。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个现状,合资汽车企业对出口并不着急,稳稳地占据国内市场;自主品牌汽车和中小汽车企业千方百计设法往外挤,最先突破非洲、中东、拉丁美洲等国家,一直想进军美国和欧洲汽车市场,目前自主品牌汽车仍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
  奇瑞近期与克莱斯勒签署了代工生产微型汽车意向的协议;在早前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吉利汽车、陆风汽车和华晨汽车积极参展,华晨2006年就踏上了出口德国的征程,在未来5年内,华晨将向德国共出口15.8万辆中华轿车;在这个月底的底特律车展上,不为人知的长丰集团将亮相其间,展出自己的5款车型,希望通过进军美国市场来提高自身品牌形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认为,提高出口资质和门槛,实质上是为了整顿市场秩序,压制竞相杀价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出口环境。
  但也有市场人士持不同看法,提高出口资质和门槛,一批中小汽车企业可能不具备出口资格,而具备资格的汽车企业又根本不愿意出口,这样对已经达到一定出口规模的中小企业无异于极大的打击。中小企业花大力气出口,使自己的各项指标达到出口国的行业标准,但可能因为某项指标达不到国内标准而丧失出口资格。
  分析人士表示,不论是遏制产能盲目扩张,还是提高出口门槛,目前国家整体上的汽车产业调控的目标在于,加强产业集中度,限制贴牌生产,鼓励自主品牌。因此,整个汽车产业的“紧箍咒”将不断增加,重新洗牌将高潮迭起。


主流轿车核心技术全透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4-4-2025 11: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遏制产能盲目扩张与提高出口准入门槛这两项策略,汽车工程师表示高度赞同并深表支持。这两项措施有助于推动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加速行业洗牌,实现高质量发展。遏制产能盲目扩张能避免资源浪费,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出口准入门槛则可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减少恶性竞争。双管齐下,将促使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0-8-2025 13:43 , Processed in 0.34570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