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352查看
  • 0回复

2007年重卡产品技术升级三大趋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2007 20: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2007年重卡产品技术升级三大趋势汽车车身技术
一份最近出炉的市场调查资料显示,当前,中国用户购买卡车时考虑的因素,依次是价格、速度、功率、维修费用、油耗、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可以说,大功率、高承载性、高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低排放、电气系统智能化等将成为2007年我国重卡产品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节油侧重提高整车综合性能

“节油”是当今运输用户之间谈论最多的话题。运输市场恶性竞争,运价持续低迷,运输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对运输企业而言,卡车不但要成为赚钱机器,还要成为省钱机器。在油价高涨的今天,卡车的经济性能已经成为决定运营者获利水平的重要因素,自然也成为用户选择卡车的重要指标。因此经济性好、科技含量高的卡车正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车型。

节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我国汽车耗油量大的一个原因是汽车总体技术落后,老、旧汽车多,汽车每百公里的耗油量比发达国家平均高20%左右。要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就要提高技术开发能力。有关技术专家认为,我国节油卡车的发展已从2006年以更换节油发动机总成为主,向提高整车综合性能方向转变。在设计方面,首先考虑减轻车辆行驶阻力,包括减轻车重、减少轮胎滚动阻力、采用流线型设计等。其次,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匹配设计也很关键。

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刘伟表示,发动机节能并不意味着整车就一定节油。“在动力传动系统上,单级减速桥的传动效率比采用双级减速桥更高,有助于整车节油。在整车布置方面,加装侧导流板可以降低风阻系数,对节油也有帮助。”重庆红岩技术负责人指出,子午胎比斜交胎可降低油耗2%~5%。

东风公司有关人士也表示,配备多挡变速器,给驾驶员提供最适当的挡位选择,使发动机在最佳燃油经济性能转速范围内工作。使用更轻的合金材料壳体以及更加紧凑的变速器结构设计,都可以使燃油经济性得到极大改善。

二、“绿色门槛”加快“绿色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污染压力矛盾的凸显,开发能够促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和谐双赢的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一绿色大潮为迅猛发展的汽车业提出了新的课题。

作为一辆车的核心,发动机的价值几乎占据了整辆车价值的1/4,且商用车每年行驶的里程超过10万公里,因此发动机的好坏也自然成为一辆车的最主要卖点。国内的商用车厂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准了发动机。

我国将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别实施国Ⅲ、国Ⅳ排放标准。无论是达到国Ⅲ还是国Ⅳ标准,发动机更新都将成为卡车企业的发展趋势。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铮表示,在电控燃油喷射、增压中冷等关键技术环节,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像柴油机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国际先进重卡普遍使用的技术,而在我国则刚刚开始推广应用。随着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2007年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将加快在我国卡车发动机上应用。

“另外,排放后处理技术也将受到重视,在国外已普遍应用的微粒捕集器,也将会在中国卡车上应用。”刘铮说。

三、安全配置向系列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在全国道路重大交通事故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车辆制动失灵造成的。多年从事汽车制动系统研究、获得中美两国多项专利发明的制动技术专家王庭义表示,我国要求重卡安装ABS的时间还不长,而欧洲商用车已大量采用智能安全带、气囊、驱动防滑控制(ASR)、发动机排气制动、缓速器、翻车警告等系列安全装置。他认为,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些汽车安全性方面的标准,并且还将有新的标准出台。我国卡车在制动技术升级方面有很大潜力,欧洲已经采用的安全技术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刘伟介绍,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与国际先进商用车安全技术标准接轨,一些安全装置,如全球同步、功能强大的ABS、EBL(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TPMS(轮胎压力检测系统)等技术将于2007年开始应用到国产卡车上。


汽车测试技术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6-6-2024 23:10 , Processed in 0.25140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