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515查看
  • 0回复

2007年中国发动机行业分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2-2007 19: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2007年中国发动机行业分析 汽车自主品牌
2007年,我国车用发动机行业随着整车行业的高速增长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汽车产量与发动机产量的缺口还将继续保持,预计全年的增长率在25%左右。汽油发动机市场空间主要受乘用车市场发展影响。预计到2010年国内轿车市场将达到500万辆,微型客车将保持在90万辆左右。因此汽油发动机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但我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在这方面的实力还比较弱,市场供应主要依靠合资公司、独资公司以及进口解决。未来大、中型柴油机的需求将进一步向“降低排量、增大压缩比、提高升功率”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大型柴油机升功率可达到25kW/L,未来2-3年将向30kW/L发展;中型发动机升功率也会有一定提高。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轻卡替代农用车成为轻型柴油机市场未来需求增长特征之一,车用轻型柴油机市场需求总量会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国内更高要求排放法规和油耗法规的实施,会促进中、高档轻型柴油机市场份额增长。轻卡的柴油化程度已经很高,未来轻客、SUV、皮卡等柴油化会成为轻型柴油机市场扩大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受柴油紧缺大于汽油、轿车柴油机技术缺乏、柴油品质不高、城市颗粒污染物严重等原因使柴油机轿车发展受到限制,轿车柴油化进程在未来四年难得到大的发展。面对世界各国曰益加严的环保和节能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目前世界上大的跨国集团和公司,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在研制发展低排放、超低排放、准零排放、零排放的技术。其中低排放汽油机、柴油机、单一清洁燃料(氢燃料等)发动机的开发,电动、燃料电池动力和混合动力的研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发动机公司的主要研究方面,以适应曰益苛刻的排放法规要求,这无疑是中国发动机行业将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产销快讯的数据,2005年上半年统计在内的车用发动机产销量分别为236.69万台和235.58万台,与2004年上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0.79%和0.41%。由于上半年总体汽车产销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不大,加上进口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车用发动机的产销情况整体上讲还算平稳。
     
    车用发动机产量排名前12位的企业是长安汽车(集团)、东风汽车、哈尔滨东安汽车、广西玉柴、柳州五菱、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一汽集团、云内动力、北京现代、上海大众和天津一汽夏利,他们的产量占统计的45家企业产量的73.49%。
     
    从各企业完成的商品量看,135.81万台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同比增长0.42%。产量较大的企业中,长安汽车(集团)、中国重汽、一汽集团、广西玉柴、柳州五菱和东风汽车的同比增幅较大;同比下降较大的有上柴、绵阳新华、沈阳航天三菱、天津丰田、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等企业。
     
    在车用发动机企业的自配量方面,上半年累计实现99.77万台,同比下降1.53%。自配数量较大的企业中,奇瑞汽车、天津一汽夏利、北京现代、神龙汽车的增幅较大;同比下降较大的有北京吉普、上海通用、上海大众、长安福特、一汽-大众、一汽集团等企业。
     
    按燃料类型划分,柴油机上半年完成71.60万台,同比增长7.40%。由于分类车型统计中柴油车的增长幅度高于其他车型,特别是商用车中的柴油货车增长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这一点也从柴油发动机的产销中体现出来。产量较大的企业包括东风汽车、广西玉柴、一汽集团、云内动力、中国重汽、江铃汽车和扬柴,这7家企业的产量占同期统计的23家柴油机企业产量的87.22%。
     
    汽油机方面,本期累计产量为164.99万台,同比下降4.02%。在汽油机企业中,长安汽车(集团)、哈尔滨东安汽车、柳州五菱、东风汽车、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北京现代、上海大众和天津一汽夏利等企业的产量较大,这9家企业的产量占当期统计的31家汽油机企业产量的74.75%。
     
    跨国集团已经将中国放在它们的全球战略发展之中,它们已经和正在中国布点建设,独资或控股等形式将影响部分中国企业,并成为它们的零部件、发动机的生产和出口据点。从行业整体看,国内发动机企业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工艺装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创新开发能力和人员素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是行业整体规模不小,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仍然依靠国外。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自主创新,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扩大自己的实力则是行业从业者必须思考和学习的课题。

汽车电子技术
设计师笔下的后现代主义汽车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6-6-2024 08:02 , Processed in 0.23320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