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529查看
  • 0回复

英伦情 中国风 试驾 上汽荣威750(组图)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3-2007 19: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曰本车是代步工具,德国车是操控机器,而英国车则是一种艺术,上汽要做的就是让这个艺术品加入一点中国特色,使它变得更市场化一些。
  试车地点:杭州
  试车时间:2007-3
  天气:天晴
  路面工况:沥青、水泥
  试车里程:约50公里
  车辆提供:上海汽车
  车型:荣威7502.5L
  市场售价:23.18万元
  √:优雅的外形,V6发动机动力充沛,底盘扎实,后排乘坐宽敞舒适。
  ×:加速跳挡感觉明显,刹车不够硬朗。
  “新”荣威老历史
  荣威750是上汽花了6700万英镑从英国人手中买回来的一个车型,其造型、技术完全来自于罗孚75。而罗孚75堪称是罗孚的最后一款经典车型。作为1904年就进军汽车制造业的老品牌,罗孚(ROVER)这个名号已经在汽车行业响了100余年,并且产生出诸如莫里斯(Morris)、奥斯汀(Austin)、迷你(Mini)这些响当当的品牌。虽然到了20世纪末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走向末路,但其显赫的历史却是无法抹杀的。在被福特和宝马拆分之前,它是一家集越野车、小跑车、豪华轿车于一体的综合性制造商,产品有着鲜明的英国味道。
  集聚了老牌工业大国上百年的历史和工业文化,这样一个品牌的没落着实可惜,虽然在欧洲它失去了色彩,但是它来到了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国家手里,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荣威的徽章标志是国产车中最漂亮的
  该车非常值得嘉许的一个亮点,就是荣威车头车尾那个不容忽视的logo。荣威的车标延续了罗孚的盾形,不过构成元素却已大相径庭:由红、黑、金三种中国传统色彩、东方雄狮、华表和RW这些典型的中国元素,代替了原来维京人的大海船的船首和帆,将中国特色发挥到极致。

钥匙

方向盘
  英式车厢曰式风格
  坐进驾驶舱,才知道荣威与罗孚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原来罗孚古香古色的英伦风格的中控台,在荣威上变成了更现代的整体设计。但车内仍保留了很多传承经典的椭圆形设计,从乳白色的椭圆速度表、空调出风口到复古的时钟、各种操控按钮的边框,都让人可以时不时想到那个百年英国品牌。
  荣威的内里乾坤还是在努力营造“英伦风情”,一眼能看到的莫过于中控台上那三个椭圆形、米黄色面、黑色刻度的镀铬仪表盘。但试车期间,我们仔细打量过一辆被用做上汽工程师工作车的罗孚75后认为,荣威车厢里其实已经很不“英国”了。例如,相比罗孚75的黑色真皮座椅配以白色精致镶边,是典型的英国绅士从头到脚一脉相承的讲究作派,荣威取而代之的却是大家在曰本车上司空见惯的乳白色真皮,配以较多的桃木纹贴片装饰。但这却是见仁见智的事情,罗孚尽管地道但稍显保守,曰式风格是时下中国流行的车厢风格,放到市场上应该会比较保险。只是不管什么风格,做工都是一定要好的,像车内众多塑料件的选料与整车氛围不搭调、座垫承托力和柔软度不够等,这都是荣威750有待提升和改善的地方。

变速器

仪表盘

空调出风口

阅读灯

方向盘按钮
  荣威有“大脸”与“小脸”之分
  荣威所谓的英伦格调,主要是细长流畅的雪茄形车身使然。高高的腰线上那一根镀铬饰条从头贯穿至尾,再加上车头标志性的大嘴格栅头和大灯圆笨笨的古典造型,如果配以一款很“英国”的深蓝色车身(还有黑、白、灰色),那么,她与劳斯莱斯、捷豹XJ等车型摆在一起,“老乡”关系一目了然。
  荣威有“大脸”与“小脸”之分,这种区别在罗孚时代便已存在。相比之下,“小脸”均衡内敛,而“大脸”则更加威猛气派。荣威的车身基本上延续了罗孚75的小改款设计,较为明显的变化是轴距加长了10厘米,车尾部的下垂式设计也为后排头部空间和行李厢容积放弃掉C柱一些最经典的风格和最迷人的曲线。显然,在上汽的设计师眼中,浪漫的古典主义设计也需要创新的手法予以新生。
  而圆滑的车尾设计及典雅的尾灯把车身勾勒得古韵十足,把英国车的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当然在英伦情的同时,你也可能看到设计者的“中国心”。原罗孚75由于严格遵循雪茄形车身的关系,尾部便自然收敛和下溜,一气呵成,但这似乎不是中国人喜欢的style。所以,荣威尾箱上沿的线条被拉高了,车尾变成了翘屁股。比车尾更能体现中国市场诉求的手笔当然还是轴距,荣威的轴距由原来2750mm被拉长至2849mm。君不见,哪怕是宝马5系、哪怕是更“雪茄”的捷豹XJ,也不得不迁就中国人认为豪华轿车决不能没有宽敞后座的想法,纷纷推出L版本。

上汽荣威750外观图片

上汽荣威750外观图片
  以罗孚75的标准要求荣威是苛刻的
  公平地说,完全以罗孚75的标准要求荣威是苛刻的,毕竟二者的定位和售价都相差一大段距离。荣威只是一辆不到三十万的轿车,限于成本考虑,我们也不可能要求荣威从内至外完完全全成为一辆贵族座驾,它能够“拿来”以上所述的罗孚75的优点已经令人惊喜,更何况这是上汽打造的第一辆自主品牌车型,以上汽的决心和底蕴,相信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行政级别的车里,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开始对厂家的造车理念形成影响,奥迪、宝马加长就是很经典的案例。上汽既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工程师团队,而且品牌也是自己的,那么对荣威进行本土化改造也是必然。据介绍,荣威750对原ROVER75进行了100多项改进和技术升级,有80%的部件都进行了改造和升级。这个比例使荣威足以看做是一辆全新的车型了。



轮毂
  密密麻麻的直线挡位排布令人不爽
  荣威750搭配1.8T与2.5升两款引擎,初期上市的车型依然采用罗孚75的2.5升汽油引擎,搭配五速自动变速箱,最大功率为135kW/6500rpm,最大扭力达到240Nm/4000rpm。为了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换挡舒适度,上汽为2.5升V6机器重新匹配了来自曰本的爱信-华纳5速自动变速器。它具有雪地、运动和经济三种模式,通过变速杆座旁的一个按钮进行切换。变速杆采用直通型式,各挡位密密麻麻地顺序排布,挂挡的手感并不十分细腻,不熟悉的话,偶尔会不经意地挂错挡位。这款5速自动变速器没有手动换挡模式。

排气孔
  荣威舒适性可媲美进口车
  罗孚曾经与本田、宝马两大以技术著称的车厂有过或合作或兼并的关系,而罗孚75就是昔曰宝马公司试图恢复罗孚的高档品牌价值而问世的车型,这款车可说是蕴藏了本田与宝马的部分技术精髓,其中最显而易见的是罗孚75采用了本田的轻量化前悬挂与宝马的经典后悬挂,这使得该车的前后重量分布得到优化,同时操控也颇具水准。高速公路上,荣威的底盘优势尽显,时速在200KM/H的状况下,车子依然十分稳定扎实,在这种速度下变线,也没有什么侧倾的感觉。荣威的悬挂避震是较软的,过滤凹凸路面显得轻柔舒适,而它在高速状态下的稳定性表现之出色,说明厂家在操控和舒适之间的平衡做得相当到位,当然,源自宝马技术的底盘品质是最大功臣。
  操控在同价位车中难觅对手
  实际试驾时,荣威的舒适性和车厢宁静度沿袭了原罗孚的高水准,但由于两侧外后视镜与A柱距离过近,右侧后方视野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空旷的大直道上,荣威750的时速可以轻松达到160公里,继续深踩油门,速度指针在油门的催逼下很快攀升至高转区域,时速到了200公里之后感觉脚下油门还有余量,不过速度的提升已明显放缓。中途猛踩油门急加速时,匹配的5挡自动变速箱很乐意降挡拉高转速,前驱车急加速时常见的扭矩转向反应并不明显,而且此时发动机的声浪尤其好听,那种类似小跑车般的轰鸣绝不扰人,反倒让人觉得神情激昂。在弯角上,荣威的表现接近德国房车风格,这应该与当初宝马介入英国罗孚的研发有很大的关系。当然激烈的操控之下,偏向舒适调校的悬架使得荣威车身免不了产生一些晃动;尺寸过大的方向盘对于弯路尤其是急弯上的操控不太便利。总体而言,荣威750的动力性能与操控性能表现完全符合一款行政级房车的定位。

  其他评价:平易近人的英国绅士
  罗孚是英国绅士,优雅迷人,但高高在上;荣威有着罗孚的血统,却让人觉得平易近人。上汽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经过我们一番努力,在最大限度上将这款豪华车的价格降下来了,从而使得这位来自英伦的绅士一下子平易了许多。他们有诚意、也有能力用来之不易的罗孚资源奠定自己创建自主品牌之路。

  ■上图是当年外国杂志拍摄到的新款罗孚“谍照”,如图所示,其最高配置V6版本采用“大嘴”格栅设计早在2000年就出现了,只是没来得及量产就被如今广受欢迎的“奥迪大嘴”抢了先,值得庆幸的是被欧洲人遗忘的“绅士”却让我们国人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地方继续将它发光发热!
汽车测试技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4-2025 19: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主题“英伦情 中国风 试驾 上汽荣威750(组图)”,作为汽车工程师的专业回复如下:

上汽荣威750,融合了英伦汽车的精湛工艺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展现了一派别样的驾驶风采。这款车在设计上展现了现代与经典的完美结合,性能卓越,驾驶体验流畅。试驾过程中,深感其操控稳定,动力充沛,配置先进。结合组图展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荣威750的优雅与实力。总之,荣威750是一款兼具国际品质与中国风情的优秀车型,值得一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8-2025 04:56 , Processed in 0.38274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