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823查看
  • 6回复

高级车三大技术之底盘悬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4-2007 19: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PA在汽车上的应用非常普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PA约.占汽车用塑料的30%以上,人约每辆汽车的PA用量为3.6~4.0kg。西欧1997年每辆汽车的PA用量达11.4kg。1992~1998年我国PA表观需求量的平均增长率为37.9%,同期我国PA的净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的平均增长率为23%和24%。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PA的需求量还会增长,据预测2010年我国PA的表观需求量将达到21.4万,2005~2010年平均增长率将为3.6%。

近年来PA主要用于汽车电子部件、发动机、燃油箱和车身部件等。

(1)电子部件:制造汽车电子部件的塑料不仪要具有高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及动、静载荷承受能力,同时还要具备电性能的安全性和耐燃性。PA主要用于制造汽车电子配线、接线柱、中央电器板、风扇和车灯外壳等。

(2)发动机:国外汽车发动机使用塑料最多的是进气歧管、空气净化器罩、气门罩、摇杆、机油盘和散热器等Rovcr公司与BMW·BASF公司等联合开发的2L- 4缸涡轮柴油发动机进气歧管组件(由进气歧管、发动机外壳和空气净化器罩组成)的所有部件都由PA制成这种进气歧管组件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和振动焊接制造,每件仪重6kg进气歧管使用由39%GF增强的PA制造,这种材料能承受很高的发动机温度空气净化器罩使用内肋结构以降低凸轮轴、气门和喷油嘴产生的噪音,所用材料是BASF UltramidB3GM24(10%GF和20%矿物纤维增强PA66)气门罩由UltramidA3WGM53(29%GF和20%矿物纤维增强PA66)制成。

Ford公司和Mard IV公司采用Du Pont公司牌号为Zytel的33%GF增强PA66生产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较铝质进气歧管轻30%。BMW公司的Rover V6车和Ford公司2000年F-130/350卡车都使用了这种进气歧管。
Daimler—Chrysler公司的Dodge Stratus车和Chryslc Scb-ring车采用Sicmcns公司的PA进气歧管,材料为BASF Plastics公司的Upramid PA(39%GF增强PA66),使进气歧管减重27kg。这种材料还可用于制造发动机水箱盖和风扇等部件。PA11,PA12等制造的输油管成本低,并且具有耐腐蚀、质轻、不变形等特点,是世界汽车工业30多年来输油管的指定产品。用GF增强的PA12可用于制造发动机罩和散热器等部件。

(3)车身部件:由于PA具有较好的耐冲击性和强度,主要用来制造汽车车体的驱动、控制部件。PA合金汽车外板不仅质轻而且能成型钢板难以成型的曲面,PA合金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制成的汽车外板可与金属配电盘同时进行150℃以上的联机涂饰,用PA合金还可以改进汽车外板的防腐性和提高碰损时的复原性,大众“Golf”、“Jetta”轿车采用Du Pont公司的“Zytel 180633”,PA6巴伊尔公司采用“Du-rcthcn BKV5OH”PA6制作加速器踏板及离合器踏板。雪佛兰“Corvette”型轿车的翼子板采用Du Pont公司的“Bcxloy C702”增强非晶性PA用注射成型法制造。

(4)安全气袋:安全气袋系统要求材料具有高的单丝强度和耐冲击气袋性能,安全子袋外壳既要有刚性又要有韧性以便在安全系统工作时不被砸碎或形成锋利的碎块。安全气袋外壳使用模塑级PA制造。
变速器结构原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2-2008 21: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顶1希望能够看到更好的文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2-2008 23: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 ;P ;P :L :D :D :D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7-2008 22: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内外饰,发错地方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8-2008 17: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新人 PA谁可以帮我详细解释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8-2008 19: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支持国产。可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8-2008 14: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如果加图分析说明就更好了.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6-6-2024 06:31 , Processed in 0.23204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