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419查看
  • 1回复

建立我国汽车零部件知识产权战略刻不容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8-2007 2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56%的中国汽车用户在他们的车辆上发现了仿冒产品
●数百万仿冒汽车零部件进入美国,其中中国的仿冒汽车零部件占75%
●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其配件市场有2/3为假冒零部件,每年损失十几亿元
●由于使用伪劣零配件而发生事故的车约占事故车的13%

      目前国内汽配行业鱼龙混杂,存在大量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56%的中国汽车用户在他们的车辆上发现了仿冒产品,近三年里,由于使用伪劣零配件而发生事故的车约占事故车的13%。同时,仿冒产品的出口,也严重影响国内汽车零配件行业的形象,尽快建立起我国汽车零部件知识产权战略刻不容缓。
      美国:中国的仿冒零部件占75%
      不久前,美国机动车和设备制造商联合会公布过一组数据,每年,数百万仿冒汽车零部件进入美国,其中中国的仿冒汽车零部件占75%,仿冒汽车零部件每年造成企业120亿美元的损失。其国际事务主管布莱恩•杜根称,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生产的假冒零部件数量在迅速上升。他表示,除了使正品生产商蒙受损失之外,假冒零部件还会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而这些部件一旦失灵,正品生产商还有可能因此被告上法庭。据了解,在美国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用锯末或纸板压制而成的制动片、用廉价的普通油染色后伪造的制动液、不具防震功能的汽车玻璃、在翻车后容易泄漏的假冒油箱盖和里面填满破布的假冒机油滤清器等来自中国的仿冒品,对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为此,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6月上旬在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作证时表示,呼吁美国政府应该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并且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其理由是:中国仿冒的汽车零部件由于品质低劣,如果不知情的消费者买到有仿冒零部件的汽车,将对消费者本身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刹车系统、转向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关键部件,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很难说不会发生恶性事故。一个小小的刹车片,就有可能让你车毁人亡。
      仿冒产品:都是价格惹的祸
      假冒配件横行的秘密———正牌配件的价格太贵!正牌与假冒配件之间存在巨大价格差异。一般来说,副厂产品的价格基本上是正厂的1/4~1/3,其中副厂刹车盘的价格还不到正厂价格的1/6,同一“品牌”产品的差价居然可以超过200元,消费者为了省钱,还不如买一个便宜的冒牌货。“谁都知道正厂生产的正牌配件质量好、使用年限长!”一位车主说,“如果正牌配件的价格低一些,不用政府和厂家苦口婆心,我们自然会用正牌配件。”
      可以说,这位车主的想法代表了不少车主的心声。当前,零部件企业的假冒产品大多集中在汽车售后市场。据统计,中国仅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零部件企业就有5000家,没有登记的多达几万家。由于国家监管不力和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这些零部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仿冒别人产品的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有的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规模较小,体制灵活,价格低廉,对市场需求反应快速,在售后市场很有竞争力。河北、山东、浙江和广东四省是生产仿冒零部件的“重灾区”,其中浙江台州主要生产仿冒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此外,湖北十堰刹车盘和制动阀造假情况比较严重,重庆造假者则对燃油泵和制动泵“情有独钟”。这些仿冒零部件除了在国内市场流通,还出口国外。所以,正牌配件价格高的现象不解决,冒牌配件就会将像盗版碟一样屡禁不止。
      处罚过轻:也是假货猖獗的原因
      在现在的汽配市场,几乎汽车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可找到仿冒品,几乎整部汽车都可以用仿冒零部件组成,几乎所有汽车品牌的配件在国内都有被假冒的经历。目前市面上的汽车配件很多,总结下来有9大品种为主要“被仿冒对象”:三清三滤、保险杠、灯具、用电器、线束、刹车片、火花塞、高压线、雨刮片。据统计,在进口丰田车的配件中,目前30%~40%是假冒的,并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升。据了解,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其配件市场有2/3为假冒零部件,每年损失十几亿元。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假冒汽车配件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假冒知名厂商的商标、厂名厂址或厂商指定的零配件供应商;二是有些制假分子虽然在产品上打上自己的商标和厂名厂址,但产品上却标注知名厂商产品的零件编码,由于这些零配件是专用不可替代的,所以这些产品仍具有假冒性质;三是有些汽车零配件干脆无厂名、厂址、商标,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仿冒是造假者快速进入市场的主要途径。而模仿的形式从单纯模仿产品的形状、颜色、包装,到模仿产品的商标和名称乃至厂家名称、地点,几乎无所不包,牟利是他们的主要动机。
      东风集团每年在打击假冒零部件方面花费数百万元,但收效甚微。虽然国家对有关知识产权犯罪的刑罚设置加大了惩罚力度,对于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犯罪,如生产假药罪和有害食品罪的最高刑可以判处死刑,但对生产假冒汽车零部件这种有可能间接致人死亡的行为仍然处罚过轻,这也是汽车配件市场假货猖獗的原因之一。
      跨国公司:“专利战”的威胁
      在不少人眼里,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更有人预言中国能把全世界的汽车价格下拉一半。但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如果‘世界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假冒伪劣商品,这种依赖性恐怕一点儿都不可靠,相反还会成为对你实行经济制裁的理由”。不仅如此,还面临大型跨国公司“专利战”的威胁。据了解,国外大型汽车零部件公司已在我国申请了大量专利,博世公司的专利总数为8394个,电装为7194个,法雷奥3927个,德尔福1255个。并已开始逐步收集国内企业侵犯其专利权的证据,呈引而不发之势,随时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发难。欧盟驻华代表团大使赛日•安博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众多欧洲名牌正酝酿起诉中国零售商侵权,为避免即将到来的大量司法追究活动,欧盟提议与中国政府高层达成零售商品知识产权保护谅解备忘录。
      当前,中国零部件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知识产权的挑战,零部件出口必须经过国内海关、国外海关以及出口所在国的知识产权三道坎儿。企业可以从4个方面规避出口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清理自己的家当,真正重视产品开发,了解出口所在国或地区的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贯穿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
      保护知识产权:出路在何方?
      现在汽车零部件真假识别越来越困难,因为造假的技术越来越高了。仿冒品从表面上看几乎与正品无异,非内行人根本无法察觉。很显然,只有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与汽车企业合作,用更严厉的手段打击造假者,才能肃清市场秩序。国家对假冒产品的打击力度非常大。作为受害最深的整车企业更是不遗余力。但业内人士对这种打假的意义并不认同,认为,当前对假冒零部件企业的打击,侧重一次性惩罚,而不是从制度上引导这些企业走上规范生产、品牌经营的道路。地方政府受地方利益驱使,通常会对这些企业采取一定的保护,起不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建立我国汽车零部件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专利技术本身是一种投入,没有经过大量研发的投入哪儿来的回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中心研究员龚家骅认为,尽管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专利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的专利绝大部分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它的实际审查是由社会上的利害关系人进行,接近于登记制度,因此是不稳定的专利权。而与之相对,博世、德尔福等跨国公司的专利大部分是发明专利,含金量比较高。作为汽车产业大国,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量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位完全不相称,在知识产权方面我国零部件企业无法与国外相抗衡。
      业内人士认为,如何杜绝当前中国零部件企业的仿冒现象,维护我国汽车零部件知识产权。除了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规范外,企业自身也要尽快走出这一阶段,出路在于树立品牌与企业整合同步进行,零部件企业应当加快整合步伐,特别应该更重视培养、扶持那些初具规模的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逐渐走向正规。尽快形成品牌的规模优势,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去年5月,由商务部委托,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构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信用体系。当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咨询部主任赵丽丽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是为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知识产权战略搭建公正、权威、层次高、功能强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信用认证标准建立、信用调查和认证考核、规范市场秩序,向国内外市场推荐优秀品牌,让侵犯知识产权的假冒伪劣产品失去市场空间、自动退出市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8-2007 15: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顶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7-7-2025 08:38 , Processed in 0.359031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