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3831查看
  • 2回复

电喷发动机怠速设定与自学习的又一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8-6-2015 07:3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8-8-2007 21: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电喷发动机的怠速设定与自学习,是维修技师常常遇到的检修项目。特别是那些节气门脏了清洗之后的发动机,燃车后发动机怠速总是偏高且忽悠,这就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怠速设定。

        通常的设定办法是使用解码器,一次将发动机ECU中的怠速数据改写为新车出厂数据即可;或是应用原厂提供的设定方法,按步骤一步步地操作,在一定时间段内亦可完成设定。最笨的办法就是让车跑两天,ECU自我学习后慢慢就设定了。

        以上办法一是条件允许(有解码器);二是时间充足。在条件不具备和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方便地在车间对车辆进行怠速设定,这里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ECU怠速设定与自学习的原理:

        清洗节气门体后,怠速肯定会变高,这是正常现象,原因是:车辆长期使用,节气门阀内积存物慢慢增多,此过程的同时,电脑也在不断地修整怠速值(把怠速通道渐渐地多打开一些),由于怠速通道开度有限,到不能再打开的那个时候,车主就感觉车况不行了,等修理工把节气门清洗后,没把ECU内怠速值恢复成出厂时的状态,就形成以上怠速高且游车。ECU存储器内是以前修正后的旧数据,节气门清洗后,怠速进气量增大,喷油脉宽也大,结果是怠速高,ECU在综合分析了进气量、节气门位置、氧传感反馈的浓稀状况后,势必要减小喷油脉宽,怠速又要降低,可这时ECU存储器内的怠速修正值没变(1.25),怠速通道较大,怠速也降不了多少,结果就是游车,这时就需要怠速设定与自学习了。

        这里也有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ECU从外部得到的信息与内部储存的信息不对称。无论哪种设定方法都是尽快让内外信息对称。所以我们可以人为的给ECU送一些非实时信息,以加快自适应过程,通常使用增加真空泄漏、反复加减速等方法,也不是很好控制。我们可以用SKS-3051怠速电机(阀)驱动器这个小工具,自如的给ECU送入非实时进气信息,让ECU适应这种进气量,并修正怠速值,反复几次即可成功。

        具体做法是:拔掉怠速电机连接线束,在线束接头最好接一只相同怠速电机。将怠速电机(阀)驱动器接到发动机上的怠速电机插座内,燃车后精密调节驱动器,请注意此时若用驱动器降低怠速,原先线束上接的电机主轴就缩进,反之,就伸出。在怠速大致差不多时,熄火断电记忆一次,再次燃车后ECU已在应用新的怠速设定值了,可能有些不合适,再反复1-2次即可。

        以上方法,适用于解决怠速电机式的怠速稳定系统,对于电子节气门体的学习设定,由于节气门体内电机是PWM驱动的,接线上有所不同,具体应用另文详解。

        另外,这个工具还可以帮助解决一切有关转速的诊断工作。我这里举个小小的例子:前两天修一辆别克君威,故障现象是发动机加速到2000转时,就有断火现象,排气管突突。一般情况下是一人在车内踩油门控制转速,或技师自己用一手调节节气门控制转速,很不方便、也不易模拟出故障现象。使用3051后,可以方便地将发动机转速调节在2000转,让故障一直保持着,为技师腾开手进行下一步诊断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1-2010 21: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可能稍有困难......比如每种车型的步进电机都不可能通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1-2010 20: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柴油发动机调整不一样可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8-2025 05:36 , Processed in 0.324594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