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3624查看
  • 1回复

汽油机的排放与净化 生成机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2-2008 09: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1.HC的生成机理
HC产生的原因除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外,缸壁淬冷也是排气中HC的主要来源。由于汽油机中混合气的燃烧是依靠火焰传播进行的,当火焰传播到接近气缸壁面附近时,由于壁面的冷却作用,火焰不能完全传播到缸壁表面,使大约0.5mm 厚度上的混合气烧不着,通常把这层烧不着的混合气叫做淬冷层。淬冷层的厚度随空燃比、气缸内的压力、气体的流动状况而变化。当混合气的空燃比位于浓混合区的某个值的附近,淬冷层的厚度最小,比它更浓或更稀的混合气,都会使淬冷层的厚度增加。气缸内的压力越高、气体流动越活跃,都会使淬冷层变得越薄。另外,活塞顶部与第一道气环之间的空隙、火花塞磁芯周围的空隙等,火焰也不能传播过去。上述淬冷层和气隙中的混合气没有燃烧就随废气排出。在排气初期,靠近排气门附近的那一部分淬冷层中的未燃气体首先“剥离”随尾气排出。在排气后期,活塞把气缸壁面的淬冷层也卷进排气中,使HC的排放浓度大大增加。   
发动机工作时,如果混合气过浓,由于空气不足,燃烧不完全,未燃烧或燃烧过程中生成的HC增多,HC的排放浓度当然增加。而当混合气过稀或缸内废气过多时,则可能引起火焰不充分甚至完全断火,致使排气中的HC浓度显著增加。在正常情况下发动机提供的是可点燃的混合气,火焰传播不完全是在进气管真空度很高的情况下使用发生的,例如怠速或减速时所引起的高度废气稀释所造成,或者是在过渡工况,特别是在暖车及减速时,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气很可能是过浓或过稀,以致不能燃烧完全,使HC排放量增加。
    2.CO的生成机理
CO是燃料燃烧的中间产物。排气中CO主要是在局部缺氧或低温下由于烃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理论上讲,当空燃比值A/F=14.7时,将实现完全反应,生成CO2 和H2 O。而当空气不足时(A/F<14.7)时,则有部分燃料不能完全燃烧而生成CO。
然而,在实际汽油机中,不仅空气不足时燃烧生成物中有CO,就是在空气充足时,燃烧产物中也含有CO及H2。其原因是由于混合气的形成与分配不均造成的。另外在使用稀混合气时,在高温下,燃烧生成的CO2
和H2O也可能有一小部分发生分解反应而离解反应生成的H2 又会使CO2
还原成CO,所以,在发动机排气中,总会有CO的存在。尽管如此,排气中CO的浓度,基本取决于空燃比。
    3.NOx的生成机理
NOx是空气在燃烧室的高温条件下,由氧和氮的反应所形成的,它和其它废气成份不同,不是来自燃料。发动机所排出的NOx,虽含有少量的NO2,但大部分是NO。排气中的NO在大气中氧化成NO2,通常把NO2和NO统称为NOx
(氮的氧化物)。
在发动机工作中,无论是进行完全燃烧反应,还是不完全燃烧反应,其最初燃烧反应所产生的热必将使空气中的氧分子裂解为氧原子,并与空气中的氮分子发生反应而生成NO和氮原子,而氮原子又与空气中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NO和氧原子,这部分氧原子又可与空气中氮分子重新反应,产生NO。

在这些反应中,燃烧废气温度越高,燃烧后残留的氧气浓度越大,高温持续的时间越长,NOx 的生成量就越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8-2010 18: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不错,氮的氧化物,一般称为氮氧化合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8-8-2025 20:28 , Processed in 0.34720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