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667查看
  • 1回复

[其它] 车顶盖(固定式顶盖和敞篷式顶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5-2008 19: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车顶盖通常分为固定式顶盖和敞篷式顶盖两种,固定式顶盖是常见的轿车顶盖形式,属于轮廓尺寸较大的大型覆盖件,车身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它具有刚性强,安全性好,汽车侧翻时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缺点是固定不变,无通风性,无法享受到阳光及兜风的乐趣。

敞篷式顶盖一般用于档次较高的轿车或跑车上,通过电动和机械传动移动部分或全部顶盖,可以充分享受阳光和空气,体验兜风的乐趣。缺点是机构复杂,安全性和密封性较差。敞篷式顶盖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硬顶”,可移动顶盖用轻质金属或树脂材料做成。另一种称为“软顶”,顶盖用篷布做成。

目前新型敞篷车多用硬顶形式,例如著名的标致206CC跑车。按动电钮使后行李舱盖向后揭开,顶盖自动折叠并随支柱(车厢后柱)的摆动而向后移动,移至行李舱处降下,降入行李舱内,然后合上行李舱盖,此时整车成为一辆敞篷车。硬顶式敞篷车的各部件之间配合相当精密,整个电控操纵机构比较复杂,但由于采用硬性材料,恢复车厢顶盖后的密封性较好。而软顶敞篷车由篷布及支撑框架构成,将篷布及支撑框架向后折叠就可以获得敞开式车厢。由于篷布质地柔软,折叠起来比较紧凑,整个机构也相对简单,但密封性及耐用性较差。

固定式顶盖和敞篷式顶盖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不可以去除缺点而保留两者优点?设计师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固定顶盖上开窗口,即“天窗”,既可保持固定顶盖的优点,又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敞篷效果,两者兼顾,还可增加厢内光线。这种方式受到汽车消费者的欢迎,在20世纪80年代后,开天窗的轿车迅速流行起来。

一般来说,天窗主要由玻璃窗、密封橡胶条和驱动机构组成。开启的形式一般分为外滑板式、内滑板式及倾斜式。外滑板式的玻璃窗在顶盖上面滑动;内滑板式的玻璃窗在顶盖下面与篷顶内饰衬之间滑动;倾斜式的玻璃窗前端或后端向上倾斜呈开启状态;目前多采用后两种形式。

滑板式驱动机构由支架导轨、驱动电动机、减速齿轮器、离合器、钢索带、位置传感器及限位开关构成。整个驱动机构装置在车顶前面,由钢索带动玻璃窗在导轨上移动。当驱动机构工作时,限位开关可检测出玻璃窗全开、全闭、倾斜向上等状态,为防止发生玻璃窗移动时受阻导致电动机超负荷运转,还设置了超载保护离合器。
Skywindw.jpg
1 支架、2 内遮阳板、3 玻璃窗、4 驱动电动机、5 控制机构、6 钢索

顶盖天窗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防漏水。天窗内侧应设流水槽和嵌有密封橡胶条的框架,从缝隙漏入的水通过流水槽和排水管流出车外。移动玻璃窗一般为褐色,可反射阳光,内则设有遮阳板,打开遮阳板后光线可射入车厢




车厢空气滤清器
一般乘用车的通风系统通过上部或下部的通风孔向车厢内提供外部空气。常见的方式是,当汽车在行驶中,外部空气形成冲压状态,通过前档风玻璃下框的网栅流入车厢内;当汽车停止时,可以使用空调鼓风机强制空气进入车厢。过去,汽车通风系统只起到更换车厢内空气的作用,没有考虑到空气质素的问题。随着环境的变化,车主追求身体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现在一些乘用车安装了车厢空气滤清器,这种做法巳逐渐推广开来。

车厢空气滤清器像发动机空气滤清器一样,在进风道上加一个滤清器。空气通过滤清器时杂质被隔离过滤掉,进入车厢的空气更加干净。车厢空气滤清器似一块薄板,有用微孔纤维材料制成,起隔尘作用;有用活性炭过滤进入车厢的空气,将空气中含有的灰尘、花粉等有害物质清除掉,同时还能排除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废气粒子。这种作用带给人们的益处是明显的,例如灰尘对人的身体健康是相当有害的,而花粉、孢子往往是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元凶。


但是,空气滤清器并不是万能的,它仅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起到作用。例如,日产汽车公司原配的空气清滤器,阻隔效果最好是花粉、孢子,可达80%以上。其次是灰尘,根据尘埃颗粒直径大小,一般阻隔效果可从20%至80%。对细菌也可以有相当的阻隔效果,最好可达80%。对病毒的作用最差,不起什么阻隔作用。

与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一样,当使用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清洗或更换。由于空气滤清器受到的污染与行驶里程和使用环境密切相关,要定期检测清除堵孔,一般一年左右就需要更换。
kqlq.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5-2008 19: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 实在是高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6-6-2024 14:05 , Processed in 0.34126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