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945查看
  • 0回复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几项措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8-2008 16: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摘要】文章为解决城市交叉十字路口交通拥堵的问题,分别论述了互通交叉立交桥、环岛形交叉路口、交通灯智能化控制十字交叉路口,并提出了通过喇叭形延伸扩展交叉路口的方案。为解决道路中的机非混行现象,提出采用交叉口过渡平板车的建议,并在增强对非机动车管理的同时,也必须确保为非机动车群体提供所需的交通资源。为解决市区停车难,提出了建造占地面积较小的立体车库。为改善交通最后还对政府和交警等相关部门提出相应要求和看法。
【关键词】交通拥堵、交叉路口、机非混行、立体车库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越演越激。通过分析[1][2]可知我国的人均可用交通资源甚少(与国外相比差十几倍),所以要改善交通首先必须设法减小交通工具载人的人均占用交通资源的“面积•时数”。为此我们通过多年学习研究在文章[3]中提出了在城市内推出电动微轿车作为私家车车型,并设施“节源型车道”,电动微轿车只能在该“节源型车道”上行驶,使公交车自然有其专用车道。并在文章[4]中提出了改善公交服务设施和提高出租车的载坐率的多项建议。在此还需对引起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城市交叉路口设施、机非混行和市区停车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城市交叉路口是道路交通网的重要枢纽点,即是事故易发点,又是引起交通拥堵的瓶颈口,必须化大力气整治。近几年政府在整修、宽建道路上每年都投入不少,但在互通交叉立交设施上似乎投入不多。而在现实中可看到交通拥堵现象基本都是在交叉路口,许多司机有这样的感觉:宁愿多绕一公里路,也不愿多过一个交叉口;交叉十字路瓶颈口不改善,马路再宽也白搭。为此呼吁政府下一步应在互通交叉路口设施上多花功夫。改善十字交叉路口有多种实施方案,当然必须因地制宜选择,下面先对此进行描述。
一、十字交叉路口采用互通交叉立交桥
互通交叉立交桥是彻底解决交叉路口红绿交通信号灯交替阻断车流阻滞影响道路流通矛盾的有效措施,它有适用于“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等多种形式。近期在“中国专利信息”上搜索就发现有数百种相关专利方案。它有单层架空全互通立交桥、双层全定向直接互通式立交桥、多层桥面结构立交桥、直接式立交桥、转盘式编织立交桥、苜蓿叶立交桥、雁形禁左行立交桥、剪式置换立交桥、五环分流立交桥、多功能立交桥、潜式平面立交桥、井式贯行立交桥、螺旋立交桥、左出左进无交织点立交桥、编结型道路立体交通系统、直跨平匝城市互通交叉路口、梅花型立体交叉路口等等多种方案,其名称也五花八门,一一看后已觉眼花缭乱。由于它的造价和所需占用城市面积及空间等原因,选用时必须全面考虑。因此采用时必须通过方案反复比较,根据其桥体的具体结构,结合城市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地来选择具体方案。
二、环岛形交叉路口
对于某些道路若上有高架或轻轨,而无法再架设立交桥的交叉路口,即可采用也无需红绿灯控制的环岛形交叉路口:各交叉口的车辆以右转进入环岛,并都以逆时针方向绕岛行驶,通过交织变道行驶至准备出岛的外环车道,最后右转出环岛。由于不用红绿灯控制,须采用某种既定规则(如“左侧先行”)行驶。设想若环岛形交叉口能再增加下述第四、五部分中的两项建议,其效果就会更好:即在其引入路段采用喇叭形延伸来扩展车道数,并同时也增大环宽来增加环岛内车道数;而对环岛内存在的机非交织混行问题,采用交叉口过渡平板车的方案来解决。当然环岛形交叉路口的具体设施也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如采用环岛与立交桥(或隧道)相结合的形式等等。
在普通红绿灯控制的十字路口,车辆常以走走停停的方式行驶,如此会极大地增加发动机油耗和排污(据资料[5]表明:一辆小汽车在7km/h至88km/h的速度之间加减速1000次,则比匀速行驶时多消耗燃油60L,如果是卡车则多消耗燃油144L。而车辆在起、制动时的废气排量和噪声又是匀速行驶时的7倍),所以采用互通叉口立交桥和环岛形交叉路口方式对节能、环保都将带来极大好处。当然建设立交桥和环岛形交叉口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须按城市现有建筑来选择位置与方案。如在杭州中河高架下某些十字路口,若改建为环岛形只不过是把周围的绿化带挪到中间位置,占用的土地不会很多,并且中间也可建成一种景观。
三、交通灯智能化控制十字交叉路口
当今已有许多有关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专著和论文对改善十字交叉口的运行能力及其交通灯采用智能化控制进行了大量描述,并也建立了相关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科研机构。但至今国内城市的交通灯控制还未能真正智能化,仅是为减轻交警指挥的劳动强度,只按时间段来控制,未能按实际交通流量来控制。并且有许多路段的红绿灯还很不合理,比如有些路段非机动车还只能在红灯时左转弯,而直行时要与右转弯的机动车抢道。因此必须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和投入,并且交通灯的设置绝不能忽视非机动车群体。
无可非议交通灯采用传感器实时检测控制最为合理。这种交通检测器常用的有:环形线圈、超声波、磁性、红外线、微波、视频等方式,有的需在车道下专门埋设,有的是装设在路侧检测,这些已有专著[6]介绍。在此提出一种新的设想:每一辆车均装有一台短距离(约100米内)无线信号发送器,并且每一台所发信号(波长)都是唯一的,为便于管理要求与其车牌号捆绑。这样当车到交叉口前,司机按某一按钮,即发送过叉口请求信号,交通灯控制器根据各方向来的请求信号,通过自动运算即可控制红绿灯的切换。
交通灯即是按时间段来控制,也需要通过划分多个时间段,来进行实地观测普查,并绘制交叉口流量流向图,再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流量流向分布,分别确定各个时间段的左转、直行、右转信号灯的时间间隔值。同时也需根据路况的实际变化及时更改其控制值。
四、通过喇叭形延伸扩展交叉路口
由于进入十字交叉路口的车辆,其行驶速度一般都要减慢一倍以上。根据交通应均匀分布通行能力这一道理,即要保证相同车流量的通行能力,就需要使其车道数也增加一倍。因此建议对普通十字路口在其引入路段,应采用通过喇叭形延伸来扩展其车道数。也就是说扩大其瓶颈口,来增大流通量是简单有效的方法,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硬道理,可以说在此不扩容交通资源再是智能化效果也不会很佳。
在此顺便对目前交通灯控制的十字交叉路口,采用车辆预进入待驶区的方法提出不同看法:可以想象十字路中央的交通资源是驱散或扩展车流量的最宝贵资源,却被用来停放车辆短时不能发挥其作用,即似乎路中央待驶区的车辆是在起霸道作用。为此设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采用喇叭形延伸扩展车道的十字路口采用双排信号灯,即使车辆待驶区离十字路中央向后退30~80米,并在喇叭形延伸段增加一排信号灯,配合十字路中央的转向控制灯,提前预指挥某部分车辆驶入待驶区准备,以确保十字路中央的交通资源能全都用于当时某一种(左转、直行或右转)的行驶模式。当然双排信号灯的颜色和时间间隔设置以及控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和实际试验来确定。
五、解决道路中的机非交织混行现象
对交叉十字路口行驶时最头痛的是机非交织混行。因非机动车和行人也都要过交叉口,这一点绝对不能被忽视。有的地方采用行人过天桥的方式,但这不能解决大量的非机动车,同时也给行人带来不便。为此提出发明生产一种专载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过渡车:车为尽可能低(约离地15cm高)的平板形式,部分边上以斜坡过渡,便于非机动车推行上下。而在车轮位置需向平板上方凸起,并用罩子罩住后做成座位形式。车的驱动与控制建议用电动形式,这样车轮可采用多台轮毂式电机[7]并联驱动,即可省去所有机械传动机构。而转向机构用罩子罩住后也做成座位形式,所需的蓄电池也用罩子罩住后做成座位形式,这样除了驾驶室整个平板车都可供载客占用。车的四周还需用栏栅及相应的移门围住。设想该平板过渡车较适于前述第二部分的环岛形交叉路口用,也可用于某些路段的行人横行道上。当然其通行规则及车的具体大小尺寸等还有待通过分析、试运行后进一步改进完善。
机非交织混行现象不仅在十字交叉路,并且有时在道路中也时有发生。如让机动车停在非机动车道路上,机动车进出时必然会产生机非混行现象。又如有的路段其非机动车道很窄,甚至只能在人行道上行驶,以致非机动车道拥挤不堪,如此就引发非机动车被迫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如此不但影响机动车的快速行驶,更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以致引起恶性循环。在此还必需强调非机动车按人均占用交通资源的“面积•时数”来算是较经济实用,值得推广的节源、环保型交通工具,也极易被国内民众所接受。但近几年由于机动车的猛增和交通资源的缺乏,忽视了非机动车所需交通资源与其管理。而又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大量增加,其车道非但没能得到同步改善,甚至有的也被赶上人行道。这种车人同道,快慢并行(助动车与自行车并行)势必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非机动车群体绝对不能被忽视,政府及相关部门即要增强对其管理,也必须给其提供必需的交通资源。
六、建立立体车库解决市区停车难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市区停车难也越来越突出。前述已说到由于机动车随意在路边停车,造成机动车进出时产生机非混行现象。可以说偌大的机动车占取了好几辆非机动车车道,必将严重影响本来就较拥挤的非机动车车道,因此在某些路边设置机动车停车位是不可取的。
为此建议建造占地面积较小的立体车库,这是解决市区停车难的较好方法。机动车沿途随意停车使马路变窄,极易引起堵车,如在影剧院等门口会时而发生。因此政府除了在可能的场所投资建造立体车库外。也需同时督促一些影剧院、酒店、茶馆、商场等营业点必须自配建有立体车库,以避免其顾客占用附近的马路停车。并且也需制定相关收费规则,使得该立体车库也同时可供其它游客临时租用,以解决周围附近地段的停车难。
七、要求政府提高对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其重视
上述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了多种建议方案。但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往往涉及到公安、交通、建设、科研、制造等多个部门的支持。因此要求政府提高对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其重视,并能真正制定出几项具体措施及实施步骤。
另外还需加强对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和投入,要求交通和城建等部门的有关专家从充分提高交通资源效率出发,加强如何提高交叉路口等地的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研究。
在此还建议政府促使智能交通专业部门,能开发研制一套专门用于模拟交通运行的计算机图形仿真软件。用来仿真大量民众的建议方案对改善交通的效果,也可仿真各种立交桥专利、环形岛交叉口方案等对解决城市交叉口拥堵的效果。并通过电视媒体(如在交通台、公交车移动电视)播放模拟仿真的实时过程,吸引更多的民众来参与研讨交通。同时也希望政府能集思广益,通过媒体(如报刊、网络、电视论坛等多种形式)使各界多方人士参于,即通过讨论、争辩、酝酿、分析、比较以及民意测试等方法,使得要实施的方案更完善。毕竟马路不能像装了拉链那样,可以经常随意变动的。
八、改进交警的服务 提点要求和看法
在日晒雨淋及风吹尘土之条件下,交警们整天站着指挥交通实在是太辛苦了,因此常会设身处地考虑改进的措施,以及如此辛苦的必要性?记得在日本学习时,曾目睹那里街上的交警几乎是寥寥无几。而我们街上除了交警,还有协警以及拿着红旗的师傅。管理交通的人员几乎要多十几倍,其原因到底是什么?而交通状况又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深思。
在此顺便再对改善路况设施和提高全民素质两个相关问题略谈一二:
就改善路况设施来说,不应该仅是城建部门的事,因交警对所管辖的路况最了解、最熟悉,也就最有发言权。所以对交警职责的要求不仅是现有一些被动的交通管理,更应该是考核他通过一段时间内对某一路段的交通管理,路况的实际了解,民意的收集,并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对所管辖路段提出一些改善交通路况的方案。并经论证…实施后,如确较大效果,就应给予奖励。所以要求交警也能多站在公众的立场,设身处地为民众,必能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记得哲学上常说的一句话:“给人方便即于己方便”。您把交通设施搞好给公众带来了方便,您的工作也就轻松多了。另外想必治理交通也应该如同大禹治水:适疏不适堵。有些路障设施到底有多大用处,或其利弊如何?通过实际验证后就应及时整改。即希望交警工作能更具人性化并更有效。
就提高全民素质来说,在加强对个别交通违法的处罚力度同时,也更应加强其宣传教育力度。因此建议媒体要大做特做有关交通法规、道德素养、科学治理交通等方面的公益广告,以此促使各项交通规则人人皆知,全民提高基本道德素质,增强人人自觉节约交通资源的理念和交通的畅通需靠大家共同维护等科学治理交通的基本道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4-2025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解决:

一、优化交通规划与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分配道路资源,完善交通网络布局。加强交通信号控制,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二、推广公共交通系统。大力发展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提供便捷、高效、经济的出行方式,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三、鼓励绿色出行。倡导市民采用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交通压力。

四、建设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发布,提高交通运行智能化水平。

以上措施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1-8-2025 05:38 , Processed in 0.35125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