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4518查看
  • 14回复

揭秘丰田汽车设计流程及其管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8-2008 16: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揭秘丰田汽车设计流程及其管理
网易汽车:国外这些大的汽车企业,丰田、大众等,在搞造型设计、车型开发时也像中国这样吗?
严扬:实际上他们这个系统,你刚才提到丰田,丰田这个体系是很全的。
因为日本企业主要市场是面向全球的,因为它的本土市场并不太大。丰田在全球有七个开发部门,丰田市的开发一部和开发二部是最贴近生产的,直接做产品开发的,它和它的工程和生产部门有非常紧密的来往。它在日本东京有一个研发总部,那是丰田研发部门的“司令部”,功能最全,而且配备,包括研究也很全。
然后在加州有一个“Calty”,在有还一个欧洲研发中心……一共有七个部门。另外它除了这七个部门以外还有独立的签约设计师,所谓独立的签约设计师不是个人的,而是一个团队,类似于像平宁法力那,是小的,很有特点的。
这些签约设计师每隔几年就换一批,研发部门基本是他自己的,是丰田发工资的。除此之外它还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它在东京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是做前期研发的,那不是设计部门,是研发部门,研究世界上一切的变化,包括生活方式的变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将来汽车、交通对人类的影响,它全都在做。
包括和广告公司签约,它们把目光放到五十年以后,然后它通过战略部门做出的非常具体的产品规划拿出具体的产品任务书,最后把任务书由总部部门把整个规格加以细化,其实到这里都没有设计,都是提目标,比如我的车面向哪个族群,也做分析,售价是多少,卖点是什么,全都以文字提出来,完了以后同时下发给这七个部门,这七个部门的设计叫做“内部竞标制”,给他们一年时间,这七个部门同时做一个任务,做完以后七个部门大的要出两三款方案,小的出一二款方案,都做出一比一的模型,到最后就有七个十来个一比一的样车摆在那儿,它所有车都是这么做出来的。
严扬:所以这个体制使它最终出来的车肯定没有特点,它没有特点是因为它多层评价体制所造成的。
网易汽车:这是一个综合的平衡。
严扬:但它一定是所有方面的需求都充分满足的一辆车,所以你能从丰田车中看出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没特色,样样精通样样稀松的感觉。
网易汽车:大众也是这样的,基本上也类似于丰田的设计方法?
严扬:欧洲的体制不太一样,欧洲的体制比较注重个人,比如欧洲的车,宝马、奔驰、大众这几个为代表的,其实是设计总监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和日本不一样。
大众我觉得也是。反正欧洲的系统是换一任设计总监,整个风格就会有变化。日本这方面稍微的弱一点,你不知道丰田公司的设计总监是谁,日本现在开始学欧洲,很有意思,这两种文化现在都在相互靠拢,丰田现在准备开始打个性,但它不从丰田品牌开始,从雷克萨斯开始,所以它提出“日本元素”,现在是从雷克萨斯开始的。也开始强调个人,也开始把设计总监变成一个吉祥物了。
网易汽车:现在世界范围内设计最强的是在意大利还是在哪里?理念方面比较强的。
孙学琛:意大利不是世界汽车设计唯一的旗帜。德国的汽车设计更加严谨,自身积累出了造型设计理念,树立了品牌,并且也在引领世界潮流。
严扬:现在实际上意大利强在它的专业设计公司,如果拿专业设计公司来比,全世界没有一个公司能比得上意大利的汽车设计公司的名声,但意大利的汽车工业在走下坡路。我觉得现在趋势好象还是设计内部化,像德国的这些企业,通常还是自己内部的设计,变成一个大的企业集团时,它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在推动,我不知道汽车企业用这种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但至少现在趋势好象是这样的。
严扬:汽车现在的平台化指的是企业内部平台化,还没有做到跨企业的平台化,比如宝马出一个平台,最后大家都用,跟现在电脑似的,标上一个IntelInside,将来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可能会比较难。因为电脑这东西也是一个文化,就这样延续下来了,所以大家都把接口看得无比重要。汽车行业好像难以制定许多通用接口,使零部件具有充分的互换性,好像比较难。包括动力匹配,变速箱出来要适合所有的个性,那都是一个车型、一个车型,有点儿定制的感觉。
网易汽车:刚才您说丰田开发车型非常庞大,市场还是有很多变化的,丰田怎样控制?因为开发一个车型毕竟需要相当长时间。
严扬:我觉得它是一种滚动式的,时间确实很长,但可能今年上市的车型是它五年前做的。
网易汽车:那能把握好五年后的市场吗?
严扬:我想它会不断地修正,您这个问题我问过他们,五年前做的概念设计和研究到今天适应吗?社会变化这么快。他说我们是在随时更新,他说五年前做,但实际上它是在持续不断地做、持续不断地修正,我觉得就像导弹一样,不断地修正它的方向,但它形成一种常态,但我觉得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可能还不行,包括大的企业都不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觉得这是真正开发的最核心的东西。不能把造型设计单独看成就是某个设计师艺术素养特别好做出来的东西,把型塑造得特别漂亮还不是设计的全部内容。
中国个别车型已赶超韩国车
网易汽车:现在能不能这样说,咱们国内的企业想接近或赶超韩国车或日本车,可不可以说造型这块比较容易突破?
严扬:我觉得中国人学东西挺快,有时候中国人做事儿的速度往往超出一般的估计,这是中国人的优势。您刚才讲的问题我觉得有可能在比较短期内解决,但要解决的恐怕不是一个单纯的造型。
严扬:一款车、两款车采用一种办法,只要你把钱投出去,应该能得到一款好车,但这不说明问题,除非你永远请人家做设计,长期要做下去,使你整个产品保持一个非常稳定的品质,我觉得这是一个核心价值。
孙学琛:造型设计不是孤立的,要跟很多环节联系在一起。如果汽车设计要突破,造型设计可以是一个尝试的突破点,但它会受到很多限制。比如刚才严老师提到的整体造型设计的评价标准我们是不是有?如果没有的话就会变成几个个体评价这样一款造型设计是否适合市场。另外,汽车造型设计出来毕竟是要生产的,所以它会受到很多制约,生产方面的、结构工艺甚至供应商等方面对造型设计都要有制约,希望造型上能够突破,但能突破到怎样的程度,这需要考量。
严扬:刚才她说的评价标准,其实评价标准、评价程序是整个设计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几年前专门给海信做过一个课题,概念设计的评价机制研究,后来他们用了,这个评价机制研究一直都是少数人拍板,到最后做的谁也不拍板。基层人员,比如中层的管理人员不敢拍板,尤其是比较重大的产品,他不敢拍板,请这些人只会给你负面的意见,这儿不行、那儿不行,他只给你提出问题;高层人员该拍板了,但高层人员也不愿意拍板。
所以整个决策机制,怎么从设计师做的几十上百个方案中选出最好的方案呢?其实要解决的是整个设计管理体制的问题,我觉得汽车这个问题更严重,因为汽车的风险太大了,一个汽车企业如果开发失败了,损失至少是上亿。像丰田那么大的企业,有两三款车型开发失败也撑不住。所以说汽车的开发机制、遴选机制一定要非常科学,尽可能准确,所以为什么很多国内企业都会请意大利人去做设计,在开发费用上多投入点儿无所谓,因为他要保险,因为一旦失败了那损失就很大,损失了市场时机。
网易汽车:现在也可以这么说,一些个别车型在开发上确实已经赶超韩国了,但从整体上来说可能还是有一点差距。
严扬:去年我作为它的特约评价员去了三次现代,,被请去参加它的准备向中国市场推出的车的内部评价,
网易汽车:他们还从国外请一些人参加他们的评价?
严扬:请一些,还请普通消费者呢。但是去呢要签保密协议什么的,你也不能拍照,相机也不能带,我觉得他们整个开发体制很严谨。但可能更像日本。他们很严谨,包括设计的问卷表,让我们填的问卷表非常非常严格,一二三四,问得很细致,非常细致,一看那个问卷表就是是专家做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4-2009 21: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介绍,了解了日本的七个设计部门、设计竞标制、多层评价体系,欧洲的设计总监制等。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8-2009 19: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解了日本丰田的设计体制。
不愧是大手会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9-2009 10: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的贴子,看完之后感觉对整个汽车行业有了个全新的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10-2009 20: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日本在学过人家东西后能马上变成自己的一套还能赶超,太厉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1-2009 20: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初步的了解,可能是个人问题,看的时候感觉有点点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9-2010 16: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弄个PPT,条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9-2010 23: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排版,一看就是从别处拷贝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10-2010 11: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很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1-2011 16: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只有好,LZ厚道
不必什么下载 花积分的  大家都可以共享  
总体还是看懂了  说明日本丰田的设计思路 及研发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7-2011 19: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4-2012 22: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7-4-2012 13: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5-2012 14: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5-2012 14: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丰田能成功肯定有他独特的长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1-10-2025 23:45 , Processed in 0.427468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