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830查看
  • 4回复

有人误认为机油越黏越好,机油不是越黏越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10-2008 11: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有人误认为机油越黏越好,甚至判断一种机油油质好坏也仅以黏度代替,用手捻一捻或用力摇摇、看看、听听。还有一种对机油黏度的误区,那就是机油颜色越深,就认为黏度越大,就认为是好油;机油颜色越浅就认为是机油黏度小,甚至认为油的质量差。这实际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误认、误用机油的现象更为普遍。其实对于特定的某一辆车,一定有其适用黏度级别及质量级别的机油,并非每台车都适用高黏度油。

    对于老旧汽车,零部件都有一定程度的磨损,摩擦间隙较大。高黏度油有利于加强其密封性。但对于大部分车辆,考虑节能及排放方面,倾向于选用低黏度油。

    与低黏度机油相比,高黏度油流动性较差,启动阻力大,油耗大;高黏度油在启动瞬间比低黏度油难到达摩擦部位,对车辆冷启动的伤害大一些;高黏度油低温启动性差,尤其在冬天,车辆难以启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6-2009 16: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越黏越好,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粘度的机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6-2009 09: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地方需要的油也不同,比如齿轮油的自动变速器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6-2009 20: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擎机油对於黏度的需求有:

低温启动性好:即低温时黏度要低,使得机油能迅速流动到达各机件以发挥保护功能。根据美国寒冷地区的引擎实验,引擎磨损有70%是启动时造成的,尤其是冷车启动造成的磨损极大,只有30%磨损才是运转中造成的。台湾的气候没有美国寒冷,启动造成的磨损比例没有美国严重。从上面数据知道,低温流动性好的机油可大大减少引擎磨损,美国MOBIL公司曾就20W50机油和5W30机油做启动磨损实验,发现20W50机油造成的磨损量约为5W30机油的2倍多。
寒冰时机油不可结冻:结冻的机油会打坏启动马达,严重时造成引擎大故障,这和冷却水箱不可结冻原理一样。在台湾的冬天,车子可到达最冷的地方是合欢山的清晨,假设温度是- 5° C,单级#40机油凝固点约是- 9° C,那麼可使用单级#40号机油上合欢山吗?不妥,因为此时机油虽没有结冻,但黏度非常高,像麦芽糖一样,车子很难发动,就算勉强发动起来,冷启动磨损可能造成引擎内伤了。适合冬天合欢山清晨的机油是15W、10W、5W、0W等机油,其中15W是可接受的黏度,10W已是令人满意了,5W和0W以上效果当然更好,但价钱昂贵。
高温时机油黏度够:黏度够才有强韧的油膜,在机件与机件间的油膜强韧不破裂才可发挥保护机件功能,否则油膜破裂造成机件快速磨损。通常夏天温度30° C,适用#30机油,40° C适用#40机油,50° C适用#50机油,但也要配合车辆负荷、操驾激烈程度、引擎新旧程度做调整,待会后面有更详细介绍。像沙乌地阿拉伯全年高热气温约50° C,所以使用#50机油。在台湾的夏天,从台北至垦丁最热约40° C,所以基本上最适用於台湾的是#40机油,但这只是基本选用原则,实际上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用车情况调整,有人适用#30机油,有人适用#50机油,甚至赛车选手适用#60机油。
高温时黏度不要太高:黏度太高会阻碍活塞在气缸壁上的滑动,成为引擎内阻力,使引擎耗油、引擎温度上升、转速拉不上来、马力无法发挥等问题。较稀的机油阻力低,比较省油,但又怕机油太稀没有足够强韧油膜保护机件,所以机油黏度的选用必须在省油与抗磨之间取得适当平衡。
黏度指数要高:普通机油在低温时通常黏度很高,高温时通常黏度很低,这种高低温的黏度差异称为黏度指数,一款好机油在高低温的黏度差异越小越好,也就是黏度指数要高。通常黏度指数的比较是以40° C的黏度和100° C的黏度来计算。有些添加剂可改善黏度指数,所以通常机油添加黏度指数改善剂,可改善高低温的黏度差异,使成为复级机油如10W40,低温时符合10W流动性,高温时符合#40黏度。
根据个人用车状况调整:
(1)新车的活塞与气缸间隙小,且机件活动面尚未磨配(run in),适合较稀的机油,因为稀机油容易进入紧密间隙中,且可以帮助磨配。待磨配完成后再改用正常黏度机油。

(2)车辆在80000km内,活塞与气缸磨损不多,间隙正常,可选用正常黏度。

(3)旧车在80000km以上,活塞与气缸间隙已稍磨损,间隙稍大,可选用较黏机油,以帮助间隙的密封性。

(4)都市用车、常塞车、慢速龟爬者,因慢速塞车易引起引擎高温,宜选用较黏机油。

(5)高速公路或长途用车多者,因引擎温度正常,选用正常黏度即可。

(6)轻负荷引擎譬如轿车,宜选用正常黏度机油。

(7)重负荷引擎譬如货车,或是常常满载的轿车、常爬山长陡坡的车,宜选用较黏机油。

(8)激烈操驾者,如常急加速、引擎转速高、赛车者,宜选用黏机油,对於引擎常逼近红线区者宜选用#60机油。

   
         目前,正规的润滑油生产厂家生产的机油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两个标准来划分等级的。所以,其产品的包装外壳上都
会标明该油的 API 等级和 SAE 等级.选用什么等级的机油,车辆的说明或发动机的外壳上都会注明。例如:发动机的外
壳上注有"SF", 则SF级别以上(含SF)的机油都可以使用。当然,机油级别越高,价格也越贵。
       现在,有个别润滑油生产厂家为了市场销售的需要(因为很多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车子要用什么样的机油好),将机
油分别包装成什么"五羊-本田专用机油","桑塔纳专用机油"等等,其实这些机油的品质充其量只是达到了这些机车的最低
要求(有的甚至最低要求都达不到)。如果你知道了机油划分等级的两个标准,经济条件又允许的话,完全可以选用更高级别
的机油,这样对发动机的养护更加有利.而不必迷信那些所谓的"专用机油"。
最后注意的是,机油最好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正品机油。个别不法厂家商为谋取暴利,虚标机油的等级,甚至用回收的废机
油进行二次生产,以次充好。机动车使用了这种劣质机油后,发动机的磨损会加剧,使发动机的寿命大为缩短。

油  基:

机油是以基础油和添加剂混和而成,基础油(即油基)分为矿物油(mineral oil)和合成油(synthetic oil)和植物油三种。

1.矿物油:矿物油是从原油提炼而得,也就是原油提出了油气、汽油、柴油、煤油、重油之后,接著提炼出矿物油,最后留底的是沥青。矿物油颜色透明微带浅琥珀色,就像沙拉油的颜色一般。有一种矿物机油是从废机油回收过滤之后蒸馏氢化重制,价钱非常便宜,其颜色是深棕琥珀色。通常矿物机油很便宜,一罐约百元以下,因为矿物油较容易氧化,使用寿命约2500–4000公里/三个月,以先到者为准就要换油,跑长途者换油里程可於约4000公里换油,常跑市区者约2500公里换油。

2.合成油是将矿物油裂解后,再加以合成,可以得到性质较一致的化学成分,颜色与矿物油相似为澄清微带浅琥珀色,因提炼成本高所以价昂,约一罐300元左右,但抗氧化性良好,是相当好的长效型机油,使用寿命约5000–10000公里/六个月,以先到者为准,常跑长途者约8000–10000公里换油,常跑市区者5000公里换油。

3.植物油:另有一种专供F1赛车短时间超高速赛车用机油,油基为毘麻油,毘麻油是目前润滑性能最好的油基,比合成油还好,但是非常容易氧化,只能供短时间赛车使用,不能作为一般轿车长时间使用。毘麻油在矿物油发明之前广为车辆机油使用,日据时代在台湾乡下广植毘麻以提炼机油用,战争时期更是战略物资,现在乡下河边常可见到野生毘麻,非常普遍。毘麻子有毒,吃了会下痢,常作为中药泄剂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9-2009 11: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4楼的讲的太好了,机油黏度不同是根据外界环境温度来的;不同地区会使用不同黏度的机油型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4-8-2025 12:28 , Processed in 0.40092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