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884查看
  • 0回复

驾驶常识_驾驶操作的六化标准“条件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11-2008 23: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驾驶常识_驾驶操作的六化标准“条件化”
   
    汽车在运行中,其驾驶操作是连续进行的,那么每一个技术动作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时机上、地点上、距离上、力度上和操作方法上都有什么要求和限定?用什么去做标准?因人而异不行,用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动作去执行也不行。必须是以当时的客观环境和机械的各种性能参数综合评定来确定。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就实施什么具体动作,要实施什么技术动作,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条件如果不具备,就必须先创造条件后实施动作或取消动作。这就要求司机在汽车驾驶过程中,要建立起强烈的“条件意识”,用条件去确定动作,用动作去实现条件,这是衡量驾驶动作是否合理准确的重要标准之一。
    驾驶操作条件化,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一定的客观条件确定具体的技术动作
  以条件为基础,用动作去实现。比如:因为是弯路所以要转向,因为路不平所以要减速...。路弯、路不平是客观条件,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条件,才产生了转向、减速的技术动作,动作的实施具有充分的依据。汽车能否正常运行,对客观行车条件的要求有二个方面:
    一是效率条件:理想的汽车驾驶应是以满载、高速运行。充分发挥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作用,虽然这在实际行车中是难以做到的。但是不能因为难以做到,就以此为由失去驾驶操作标准的座标,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操作标准,可促使操作动作干净利落、争分夺秒。使司机时刻清醒地知道:汽车现行的运动状态之所以还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是因为客观条件所限。只要行车条件成熟,那怕只有一段路、一段时间,也要迅速提高档位、加快速度。建立一个巩固的“效率条件”概念,保证操作动作雷历风行、不拖泥带水,可有效地纠正拖档抢档、动作时机不准等常见失误动作,提高操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安全条件:汽车现行运行状态不仅仅取决于交通环境的效率条件,同时还要受到安全条件的限制。效率与安全是汽车运行中同时存在的、又互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安全制约着效率,效率必须服从安全。安全条件决定着汽车的运行速度,决定着驾驶的操作动作。弯道行驶太快会翻车,速度要降;随意鸣号易惊牲畜,要控制...。建立起“安全条件”概念,可以大大增强司机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发现处理情况的水平,杜绝盲目开车,提高预防车辆事故的基本技能。
    2、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和行车目的需要,主动调整车辆的运行状态去改变条件,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道路上由各种影响行车的交通要素所组成的行车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一定的技术动作,就可以使现有的行车条件发生变化。比如:汽车爬坡动力不足,可减个档增加动力;高速通过一个集贸市场是不现实的,但是降低车速,缓缓行驶,也是能够实现通过目的的。这就是改变行车条件。用行车状态的变化,改变通过环境,去满足行车条件。
    之所以要改变行车条件的依据有二点:一是因为汽车运行状态(速度、动力、位置等)与客观条件(道路宽度、表面质量、车马行人等动态情况)不匹配。影响正常行驶,危及安全。由于客观条件难以改变,而通过自身运动形态改变去改造环境,从而满足行车条件;二是汽车的技术性能要素与运行要求不匹配。如动力储备不够、转向角度限制等,则必须改变汽车行驶的状态,去满足行驶需要的客观条件。
    3、用“条件化”的概念指导驾驶操作,是确定单项动作或组合动作的起止时间、操作力度、方式方法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在汽车行驶中,一个具体的驾驶操作动作大都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它的起止时间、力度运用、动作位置配置、完成的距离和时限,均是有严格地限定,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操作方案一经确定,要求司机就要相对集中精力,做好心理准备和动作操作准备,等待时机或创造条件,一旦条件成熟,立即实施,又快又准,效果又佳。
    驾驶实施条件化,建立“条件意识”,可以引导学员在训练动作上做得有根有据,由自然操作引向条件操作,开扩操作视野,提高观察判断能力和所有驾驶条件要素宏观的控制能力,为程序化的操作奠定基础。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3-8-2025 18:10 , Processed in 0.46451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