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747查看
  • 2回复

[燃烧与排放] 了解汽车的三元催化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1-2009 16: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三元催化器的核心部件是一块多孔陶瓷材料,它实际上只是一个载体,上面覆盖着一层铂、钯等贵金属,它可以把废气中的HC、CO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把Nox分解成氮气和氧气。  三元催化器是一个非常脆弱的部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损坏,这样不仅会使车辆排气中的污染物大量增加,还会危及车上的其它部件。
三元催化器面对的七大杀手:
  1、 含铅汽油:含铅汽油中的四乙基铅不仅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损害,而且还会沉积在催化装置中的氧传感器及催化转换器的活性表面上,在使氧传感器“铅中毒”的同时还会使三元催化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大大下降直至损坏。如果长期使用含铅汽油,催化装置中的蜂窝状催化转换器甚至会被四乙基铅堵塞。
  2、 含有铅、硅、磷的润滑油或添加剂:很多人以为只要发动机工作时排气管不冒蓝烟,润滑油就没有进入排气系统。其实,状况良好的发动机工作时,也有一定数量的润滑油通过汽缸壁和PCV阀在燃烧室内参加燃烧。因此,如果混合在润滑油中的有害成份接触到催化转换装置,同样会导致三元催化装置失效。
  3、 含有铅、硅等有害成份的密封胶:发动机在进行维修时要使用很多密封胶,但如果在进气歧管垫或油底壳垫等处涂上了含有上述有害成份的密封胶,就有可能使三元催化装置中毒甚至失效。
  4、 过热:三元催化装置工作温度通常不能超过800°C,但是,如果发动机的某缸燃烧不良,排气中会有过量的未燃烧的燃料气体,这将导致三元催化装置由于工作温度大幅提高而失效或损坏。
  5、 剧烈磕碰:由于催化器的核心是一个陶瓷元件,因此装有三元催化器的汽车最怕“托底”。剧烈的磕碰可能使催化器芯破碎并报废。但麻烦还不止这些,当发动机减速时,破碎的陶瓷粉末会随着排气压力的波动被吸入汽缸内,造成发动机的严重磨损,严重的会使发动机报废。
  6、 温度聚变:催化装置工作时,温度通常在700°C左右,壳体表面的温度也在400°C以上,如果遇到温度聚变,催化器的陶瓷芯可能破裂,虽然制造厂商在设计时已考虑了这一点,但经常的温度聚变还是会对催化器的寿命造成一定影响。
7、 供油系统故障:很多先进的发动机控制系统都有自我保护功能,一旦某个汽缸发生故障,电脑就会自动切断该缸的供油,以保护发动机和催化器,但很多机器目前还不具备这种功能。另外,一些机械方面的故障,如供油压力过高或过低,电控系统对它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一旦发现机器工作不正常,必须立即停车检修,并且,不能用推车启动发动机。燃油存量不足时,要尽快加油,不能让机器长时间在油箱亏油状态下行驶。
  目前三元催化装置的价格还较高,一旦损坏将给车主带来很大的损失。经常检查车辆状态,注意以上几点,并严格按规定进行保养,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是可以避免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1-2009 22: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效转化污染物的最低温度是250度,理想的转化温度应该在400-800度之间,但现在通过改善涂层的热稳定性,应该能够使得工作温度的上限(临界温度)达到950度了,这样就更加接近发动机的实际工作温度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2-2009 13: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催化器在以下限值范围内安装工作:
1. 起燃温度约为300℃。起燃温度是指转化器充分预热后具有50%转化率的温度。
2. 床温在400℃到700℃之间时,催化器会具有最优的催化转化能力,对催化器的老化也最小。
3. 最大允许床温(短期小于车辆运行的1%):温度850℃~920℃。
就目前的发动机来看,瞬时超过800度应该是很普遍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8-8-2025 23:38 , Processed in 0.43126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