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3397查看
  • 14回复

[进排气系统] 刻意让发动机气门闭不严的好处讨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10-1-2016 13:3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5-3-2009 13: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日常中,发动机气门闭不严带来的恶果是发动机无力.所以必将除之为后快!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它的好处呢?每当我们的车速处于稳定状态,比如:长下坡,平路等,这时候是收油门还是踩油门都令人不爽.原因就在于发动机的反拖把我们的车拉扯着,加油吧!是下坡.不加油吧!速度又在往下掉.两难呐!此时如果气门处于长开状态,发动机的反拖自然就消失了.车子依靠其惯性行进得更自如.
      一举两得,该省的油也省了,车子行进得也自如了.
      欢迎大家讨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3-2009 16: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气门自动调节.好像已经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7-3-2009 11: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气门不合理,下坡必须挂档是出于安全考虑,那时进气的真空度很大,电喷系统是不供油的。如果嫌车速不够快,合理的方法是挂入更高的档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3-2009 19: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CVT不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3-2009 20: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气门全部关闭才对。气门开的话会有泵气损失的。关闭的话,等于气缸形成一个空气弹簧,没能量损失。Honda装在雅阁的最新一台发动机,好像是3.0升的,没有VTEC但有闭缸技术的那台,其中一个工况就是利用这样的原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3-2009 23: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楼说得好像有点问题啊 ,气门全关的话,发动机压缩的时候,也是影响车速的,虽然说什么没有能量损失,但是就想楼主说的那样,下坡路,车子走得不爽 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3-2009 10: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楼 lwk2526 的帖子

    气门关闭时,发动机在压缩的时候,外界对发动机内部空气做功的确会降低车速,但紧接着活塞向下运动时,之前压缩的空气会对外做功,也就是增加车速。但是由于飞轮的作用,和汽车本身的惯性,实际上车速波动并不大。相反如果气门全打开,由于空气通过气门高速的在发动机中流动,空气与进排气系统间的摩擦阻力、空气阻力等等,也就是泵气损失,会消耗大量的功。反而车速降得更快。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3-2009 2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见一般的司机都是挂空挡。有的甚至熄火。
    其实,现在的VVT等将进排气门开起时间进行调节,然后加上对喷油的控制,基本上解决了楼主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4-2009 11: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知道有两种投入实用的成果,就是排气门制动和内部EGR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4-2009 22: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挂入更高的档不就行了吗?即使用到VVT的话也不是气门不关闭的,只是关闭的时间变化了而已,如果发动机气门不关闭的话那和空挡滑行有什么区别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4-2009 15: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只考虑下坡转速降了,还要考虑经济性。下坡当然不会踩油门,现在发动机都电喷化了,下坡时应该带档滑行,或是小负荷实现闭缸节油。电喷发动机空档滑行是喷油的,还有不要熄火滑行,熄火时大部分车的从发动机上取的刹车助力功能消失,安全性降低。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4-2009 22: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楼 c_shn 的帖子

    下坡时不可以挂高档的,因为要下坡时要使用汽车发动机制动要挂低档才可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4-2009 14: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
    轻型车辆发动机尽量不要这么做。
    重型车辆,缸内排气制动的过程就是保持排气门敞开。

    除非用了气缸内部EGR技术,但这种技术并不= 气门关闭不严。缸内废弃再循环也只是在发动机一定转速一定负荷情况下才工作的,并非总是工作。
    并且,排气制动也并非气门关闭不严,这个说法不合适。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4-2009 14: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发动机专家 于 6-4-2009 15:55 发表
    楼主只考虑下坡转速降了,还要考虑经济性。下坡当然不会踩油门,现在发动机都电喷化了,下坡时应该带档滑行,或是小负荷实现闭缸节油。电喷发动机空档滑行是喷油的,还有不要熄火滑行,熄火时大部分车的从发动机上取 ...

    还有转向助力也会消失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4-2009 21: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z3000 于 7-4-2009 14:47 发表
    总的来说,
    轻型车辆发动机尽量不要这么做。
    重型车辆,缸内排气制动的过程就是保持排气门敞开。

    除非用了气缸内部EGR技术,但这种技术并不= 气门关闭不严。缸内废弃再循环也只是在发动机一定转速一定负荷情况下 ...

    接着这位大侠的说两句,
    重型车辆,大型发动机排量比较大,一般会多加一个发动机制动设备。
    虽然发动机并不点火,但是观察PV热循环图还是能看到由于气缸密闭而形成的高压循环。
    当在高压时,打开排气门,减小缸内压力,就能做到非常有效的engine brake的作用。
    说白了,就是由于下坡有势能了,他会转变成动能,汽车加速。
    加速的话,发动机也有转速的相对增加,我们把气门给他打开了,让他损失一定的压力,不就减少动能,减速了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5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8-8-2025 17:54 , Processed in 1.557419 second(s), 6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