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105查看
  • 10回复

这里老师多,帮看看我的有关油电混合车方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5-2009 15: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这个方案就是设计一个发电装置,通过对发动机工作中通过排气系统和缸体浪费掉的热能进行回收并利用

来发电。该装置是一个以有机工质为循环载体的密闭循环涡轮发电系统,主要由蒸汽发生器、涡轮发电机

、冷凝器等部分组成,将内燃机排气管路导经蒸汽发生器,通过管壁对液态有机工质进行传导加热,有机

工质经加热后蒸发并导入涡轮,涡轮转动带动同轴发电机产生电能,实现内燃机工作中浪费热能的回收和

利用,提高燃油有效利用率。现有发动机对燃料利用率只有不到20%,热能浪费占燃料消耗的60%以上,

这个装置可以最大程度收集这部分浪费能量并加以利用转换为电能,如果能收集50%的浪费热能,涡轮发

电机的效率可以达到40%,这样燃油的有效利用率可以提高近1倍。使用在油电混合汽车上,较小排量的

发动机和较小的油耗就可以达到原来的动力,或者保持原来的油耗可以得到更大的动力。整个装置各部分

可以单独加工最后装配,可根据空间对结构和形状进行灵活安排,冷凝器吸热管部分可以供汽车冷空调使

用。
联系:qzxlm@yahoo.cn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5-2009 22: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有发动机对燃料利用率只有不到20%?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年代的发动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6-5-2009 22: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网上看到的题为《环保及食品安全知识系列问答(八)——家庭节能》的科普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以内燃机汽车为例。汽油进入发动机后,由于内燃机的能量转换效率很低,在把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时,有62.4%的能量丧失,另有17.2%在怠速空转时丧失。剩下的18.2%到了动力传动系统,又有5.6%在动力传动系统中丧失,另有2.2%用于空调等配件,只剩下12.6%用来行驶。这样算下来,只有大约15%的能量被用于行驶和有用的配件,其他的85%都在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和怠速空转中浪费掉了。”(参见http://view.news.qq.com/a/20090313/000038_1.htm)不知道是不是 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5-2009 16: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发动机的热效率可达到40%了,其他的大概30%通过冷却水系统热,30%通过排气系统和机体等散掉。你所提出的系统不知道是否考虑过:如何保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85~95°)?如何保证发动机排气背压增加不大?排气速度是比较快的,如何保证与密封系统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
现在出现的混合动力系统是有一定道理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7-5-2009 16: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你的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不知是否可行。一是将冷凝后的液体有机工质以支流导入内燃机缸体冷却水套,代替原来的水冷却对内燃机进行冷却,同时也起到内燃机浪费热能收集作用,这条支流设电泵,通过缸体温度传感器控制流量,使内燃机保持最佳工作状况。排气管热能的收集主要是通过对蒸发器内热交换管道设计,如螺旋管设计等。另外,这个设计不是对现在油电混合汽车的推翻,只是在现有基础上作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改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1-5-2009 23: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利已受理。不知道多少时间才可以批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5-2009 15: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理念,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3-5-2009 11: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xulcj2000 于 7-5-2009 16:03 发表
现在发动机的热效率可达到40%了,其他的大概30%通过冷却水系统热,30%通过排气系统和机体等散掉。你所提出的系统不知道是否考虑过:如何保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85~95°)?如何保证发动机排气背压增加不大?排气速 ...

从排气管背压角度,因高温高压气体经蒸汽发生器吸热温度下降,从而背压下降,可以弥补因排气管管路延长和回旋可能导致的背压增加。另外经吸热后排气管中气体的动能下降,有可能尾段的消声器可更简单些就可以了。很多情况还是要经过实践才可以确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5-2009 11: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忙顶一下,不过现在发动机的燃油效率确实不到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4-5-2009 23: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见网上有很多本主帖的转发,就是没有标明是转发,我就在这里还有新华论坛发布过,希望这表示是我的方案的认可。另外,请教老师下一步的试验和研发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才比较好?真希望能够尽快转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中国汽车业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9 23: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专利局通知已经批准了.我都几乎忘记这事,自己与汽车行业一点不沾边的,只是因为开车中觉得能源的浪费才想到这样的设计.不过我还是相信用这个原理设计专用于油电混合汽车的一体化发动机是可行的,有朋友提到的排气管背压等问题通过设计应该是不存在障碍的,倒是高效率的同轴发电机以及冷凝系统的整合才是问题的关键.再次请教这里的老师,希望能帮助分析下可行性,最好能够提供开发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5-7-2025 18:52 , Processed in 0.452179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