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618查看
  • 6回复

火花塞知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7-2009 14: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更换时需谨慎换火花塞您还需要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热值”。汽缸里的温度变化非常大,试验证明火花塞内绝缘体的工作温度在500℃—900℃比较合适,无论何种发动机都要满足这个要求。但是高压缩比的高速引擎温度高,火花塞散热要快,而低压缩比低转速引擎正好相反,如何满足不同发动机的需要呢?那就要设计不同热值的火花塞,它们的区别在于内部结构,我们要区分它们只有通过热值的“度数”进行判别。
  市售的火花塞热值从5°—13°数值越大,火花塞就越“冷”,即所谓的冷型,适合高转速高压缩比的引擎使用;数值越小,火花塞越“热”(热型),适合低压缩比引擎使用。

  较冷的火花塞的制作比一般产品更加精良,所以在引擎高转时,它能保证点火的准确性和质量,从而保证引擎极限时的最大马力。另外其电阻也被控制得非常小,点火次数的绵密丝毫不因转速的升高而有所遗缺。所以使用度数较高的火花塞对习惯拉高引擎转速换挡或“飚车”族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如果您改用过高度数的火花塞(不适合您车的引擎),那么就会出现启动困难,低速不稳的情况。具体而言在广东这种亚热带天气下,5°—8°的火花塞比较合适(普通汽车使用5°—6°、可改为6°、7°、8° 具体要视实际装车后反应而定,市区使用一般车建议最高7°为准),而9°以上的则只有在酷热的天气下的赛车才用得上。还要提醒一句,火花塞上只标有国际或厂内标准的代号编码,它表示了结构形式、热值度数等信息。但一般消费者是无法辨认这些的,所以在购买前请向商家询问清楚。

  有几个维修界的朋友谈论,市场上的火花塞品种繁多,推销商又都自卖自夸,不知道选择那一种好。可在实际维修点火系统方面的故障时,住往由于错误的选择火花塞造成发动机故障更加严重,不仅浪费成本,还会拖延维修工期。其实类似的现象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现代轿车绝大多数采用压缩比高的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也会很大。故此,非法采用热值不等的火花塞,必然导致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顺便提一下,目前市场上出现相当多的所谓“多极式”火花塞,笔者在使用中发现发动机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性能都会降低,甚至只剩下一边点火,所以多极点火的效果就不存在了。同时多极点火式的跳火也需要较高的电压,发动机又经常在高转速下工作。实践证明,维修发动机时选用适合该车型的火花塞效果反而会更好。因为点火系统的供电电压是固定的,若跳火电压超过这个极限电压供电时,也就没有办法生出额外的跳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9-2009 15: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的火花塞,包含的道理还不小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12-2009 17: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火花塞关系到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选择合适的火花塞是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2-6-2015 10:49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6-1-2010 23: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让我温故知新!谢谢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7-1-2010 19: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告诉火花塞到底怎么工作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3-2010 11: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在用NGK 7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3-2010 19: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4-8-2025 16:26 , Processed in 0.433338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