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599查看
  • 4回复

趋利避害,安全行车----学习与修养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7-2009 20: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开车要会想问题
  每个体育运动项目都要训练一系列的基本功,学生学习某个科目,也要按照规定做完相关的练习题。开车除了要靠高手们“仙人指路”外,更要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基本功训练。只是迄今为止,缺乏专门设计、系统而规范,面对新手上路,生手提高技艺的基本功训练题。
于是对一个新手提出的问题,常常招来高人一堆。甲说你该注意左,乙说你该加强右,丙说立即朝前走,丁说快快向后退!只是苦了这些无辜的新手,他(她)本来消化道就很弱,面对这样的“营养过剩”,你让他(她)怎样去进行消化、吸收!
  几十年驾龄的车队队长,却教不会自己的老婆开车;驾车走遍天下之“江湖大侠”,却无法向别人传授自己的“武功”。因为他们虽然“功高盖世”,却不懂得系统的教人之道。  行车上路中所遇到的问题,既有共性方面的特点,如对某类道路的情况把握不清,因而缺乏处理对策;又有个性方面的问题,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往往不相同。所以学好开车是两方面的事,教的人要因人施教,学的人要进行自我设计。
    自己的问题自己最清楚
  开车人中有两类人的问题较多,一种人是依赖性太强,不爱动脑筋,凡事都要问别人,像个长不大的幼儿,能省心时就省心,好像只要他(她)在开车,永远都有人在身边伺候。第二种人是刚愎自用,虽然一知半解,却以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好像他生来便知天下事,你提醒他一句,他有三四句话要回敬于你。这两类人几年时间下来,进步缓慢,不懂的难懂,不会的难得会。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这两类人,只是干别的事情,一知半解,当个“南郭先生”,只要自己心里踏实,犯不着伤筋动骨也就算了。可是在开车这个行当上当个“南郭先生”,其结果将会是什么?
对于依赖性太强的人,他(她)虽然让你心烦,但毕竟能做到不耻下问: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对于他(她)们来说,要加强自己钻研和自己负责的精神,行车上路,自己的命运、别人的安全,全都在你的手里。如果不能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进步太慢,难得真正地把车开懂;二是在无人依赖的情况下,遇到了事情怎么办?
第二类人的问题就难解决得多了,道路上的事故多为此类人引起。可是问题的难点在于,要想提高他的驾驶水平,倒不如说要改变他的心态。但是一个人的心态是可以轻易改变的吗?
  于是作为一个开车人,自己绝对不要做刚愎自用的人。如果你的亲朋好友中有这样的人,应当提醒他,行车上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睁大眼睛看世界。哪怕人家封你一个高手之名,但自己不妨扪心自问,对于普天之下的道路,你有多少可以做到高枕无忧?心态平和、虚心学习的人,他会觉得在开车这个行当上,随着视野不断地扩大,我们一生都有学不完、琢磨不完的东西。要把车开好,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扎扎实实地练。在行车上路这样一个“险恶江湖”中求得一生之平安,哪怕你的智商再高,手脚再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克制自己是个大问题
  行车上路,当你心情舒畅时,会觉得道路也开阔,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看着也顺心。哪怕被谁挡了一下,挤了一下,也都心平气和,一笑了之。
但如果在你不顺心的时候开车,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路看着也糟,人看着也烦。再碰上有人想插队、挡道,那么一把无名鬼火顿时就会冲上脑门。
  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人的七情六欲,在开车时亦会反映得与平常一样。只是行车上路,人命关天,我们一定要懂得克制,否则将小不忍而乱大谋。
  最可怕的是你的心情从好变坏,本来你心平气和地出门,也一路顺利,可行至某个时刻,被那些不守规则的人所激怒。开始你可以忍忍就算了,可这可恶之人得寸进尺,愈演愈烈,此时只要你是个正常的人,焉有不怒之理?
  一旦上火,哪里还会严守 “方寸”?此时轻则骂几句,重则要动粗。最糟糕的是处于一种心浮气躁的情形下开车,等于与危险相拥抱,不及时冷却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的教练曾经说过,许多人自恃“烂命一条”,行车上路,人人都要让他。只要他撞不到
你的车,他爱霸道也罢,他爱横行也行,需知天网恢恢,多行不义必自毙。
  就像古典小说水浒中的牛二、镇关西,自有人和事会去教训于他,犯不着与他去较真。我的一位朋友,性格极好,性子又慢,正所谓是与世无争。行车上路亦是这样,你坐他的车老是嫌慢,有时忍不住叫他一旁休息,你来替他来“操盘子”。
  可有一日乘他的车走在一段中心隔离,单向行驶的两车道上。前面一辆中型货车骑着两条道开行,让你左右难行。我的这位朋友先是打灯鸣号,示意超车,可前车见状后不但不让行,反而你左他也左,你右他也右,愣是不让行。我的朋友开头也没说什么,可跟随了一段路下来,但见他头上青筋暴胀,我见状忙说算了,跟着他走得了。
  可这位平时温文尔雅的仁兄,在一阵折腾之后完全控制不住情绪了,开着他的面包车要与前车决一雌雄。我赶忙拉住他:一则这面包车怎么会是中型货车的“价钱”;二则这正是遇上了“烂命之人”,你去与他拼命值得吗?朋友终于被拉住了。可在无端挑衅之下,这“兔子急了还咬人”,我是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一回!
  到了前方路口,驾驶那中型货车的无良司机因为压线行驶、两边占道而被警“请”走
了。可我侧目一看,这位仁兄心中的一口“恶气”,还在难以出尽。但是须知行车上路,我们争不到个什么,也斗不赢个什么,只求个安安稳稳。所以凡是遇事,先要克制住自己。
    聪明人的上路经
  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的聪明人,他们能够化解矛盾,处乱不惊,于是能在一种并非顺心、顺手的场合中,过得开心、过得自在。
  开车也是一样,一方面是“江湖险恶”,另方面是这险恶之中亦有不少逍遥之人。纵观车开得大气、洒脱之人,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虚心好学;二、涵养过人;三、从善如流。
  1.虚心好学
  凡是车开得好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绝不会固步自封,在他们嘴里从来不会冒出诸如:“开车有什么难,不过就那么几下子”;“开车这样简单的事情,还用得着认真去学吗”?“我天生就是开车的料……”之类的话。
  他们喜欢车,更喜欢研究路,经常向其他的开车人讨教。
  对于某类车的某种问题,以你的看法应该怎样来把握?某某处的道路有什么样的异常之处,遇到这些情况时,依你的意见应该怎么办?就像一个真正的习武之人,深谙武林浩瀚,人如沧海一粟,只有虚心地学习,认真地修炼。反之亦有大量半截子的开车人、教开车的人的,他们那些不可一世的危言耸听,足以汇编一本“新编狂人日记”!例如:
  “像开车这样简单的事,我用不了三天时间,就能轻松搞定”;“跑点长途算什么?我一天可以从昆明至香格里拉跑上个来回”;“跑点XX地方,我睁着半只眼睛就够了。”“新手交到我手上,五天之内就可以把他教到开西藏的水平……”
  2.涵养过人
  曹操与刘备谈及何谓天下英雄时,有一条叫 “无故加之而不怒”。拿来注释什么叫开车人的涵养所在,可说是非常之受用。
  行车上路,你不去与谁争个什么是容易做到的,可在被人无端扰乱时,要做到非常理性、平和地解决问题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在这种情形下,你的涵养水平就将大受考验!
  涵养并不是说让你一味地忍让、消极的接受。而是要明白事理,积极妥善地去处理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把事态扩大,去耗费些无谓的精力与财力。
  行车上路我们首先要多观察、多思考,但凡遇到了无良之人,你大可远而避之,何必要去与他去较真!
  此时低调一点,自己吃点小亏,受点小气就算了。可一旦高调处理的话,说不定就要真刀真枪地干一回。事后一想,那将绝对不值!其实避让并非是一种消极的逃避和退缩,而是一种主动地回避风险。
  前面提到开中型货车的那个无良司机,既然你看到他是无德之人,只有离他远点,等待时机摆脱他。
  否则与他冲突一场,对这种“烂命一条”的人是全然无损,可你无论是赔了精力、财力,都是白受损失!
  故涵养之说不是提倡消极地忍让,而是提倡一种明智的处世方法,从而避免各种无谓的牺牲。
  3.从善如流  
  行车上路,一定要有一套铁定的原则,和明智的处世的方略。
违章、违纪的事情绝不要做;
行车上路不要去出风头,争英雄;
触犯公德的事不要去做;
力所不及的地方不要去;
力所不及的道路不要走;
把握不住的车子不要开;
路上多礼让、多帮助别人;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尽量低调行事,不要锋芒毕露;
身体不适、心绪不佳时莫上路;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7-2009 17: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有深意。謝謝樓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2-2010 21: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急需这样的资料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2-2010 14: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真的是要心平气和地开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2-2010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想想自己的钱包,不违章不赌气就是省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4-8-2025 13:30 , Processed in 0.45326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