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4427查看
  • 6回复

[制动] 液压制动系统真空度问题讨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0-2009 08: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液压制动系统中大多采用真空助力器作为制动助力形式。一般都是在发动机进气歧管的位置与真空助力器通过
尼龙软管或者制动硬管加橡胶管的方式连接,当然还要加一个单向阀。
      同时有些车也带了电动真空泵(我这里不讨论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只是普通车的真空助力问题,谢谢),特别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辆上加装电动真空泵的车多些。
1、普遍认为是由于涡轮增压的关系,考虑到高原地区等因素导致进气歧管的真空度下降,助力比较小。所以才加的这个电动真空泵。
2、同时增加这个电动真空泵也可以使制动脚踏板感觉变的比较好,不是很硬。另外在某些车上还加装一个真空源储气筒(负压容器),以满足对真空源的需求;
     本人认为增加电动真空泵存在三方面问题:1,增加单车成本大概500-700RMB(真空泵,支架,逻辑控制线束接插件等);2,空间布置受限制;3,电动真空泵工作噪音和振动问题;
     在涡轮增压或者柴油机上是不是必须装电动真空泵,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见解,请多多指教。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10-2009 07: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需不需要真空泵、真空筒是根据整车制动性能要求计算出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8-2011 22: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下三楼的意见:由于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不同,汽油机是点燃式,柴油机是压燃式。
因此,汽油机本身就有抽真空的能力,而柴油发动机必须配备相应的真空装置,才能给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以实现助力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7-2011 18: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说的真空泵的作用是补给真空度的不足,并联在进气歧管与真空度助力器之间,其通常是断续作用。可靠耐久的做法是在真空管路中接入压力传感器,在真空度在一定的值范围时,比如0.4Bar时真空泵工作,抽真空到系统设计最大真空度,不如0.65Bar时停止工作。也就说在真空度低时靠发动机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一定值时,靠发动机抽真空度不能再增大时,真空泵起作用。
柴油机由于进气歧管的真空度不够,肯定要加真空泵,不过可以加机械真空泵。
带涡轮增压的车则多加了电子真空泵。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5-7-2011 14: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补充一个问题,随着海拔的升高装多少个真空泵都是不能解决真空度下降的问题的。
因为真空度就是压力差值,海拔升高,大气压力下降,而真空泵所能达到的最大真空度不会提高,因此助力效果必然下降。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8-2011 00: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原制动需求的助力真空度的确是个难题。
另外,真空泵的寿命也是个麻烦事。
不知为了提高制动性能而降低些歧管压力的作法是否可行。
请高手指教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9-2011 10: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6楼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动力性和安全性之间平衡的问题了。
所以有些越野性要求较高的车辆就不采用真空助力了,而是液压助力,就是为了避开这个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1-7-2025 19:52 , Processed in 0.347101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