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4844查看
  • 13回复

讨论一下发动机舱内布置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11-2009 09: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有兴趣的来讨论一下发动机舱内的布置吧.个人感觉发动机舱内布置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发动机跳动包络图,应考虑发动机的跳动量,保证足够的空间.

2.管路的布置,包括制动硬管,燃油管,水管,空调管等的布置,不能有干涉.

3.线束的布置,发动机舱内的线束主要有控制线束,前电器线束,电瓶线束,应充分考虑线束的固定与安装空间.

4.发动机舱内电器件的耐候性,特别是ECU,ABS等都有一定的工作温度要求,这就要求布置这些电器件是应离排气管远一些.

5.发动机舱内的减振,隔热

6.布置发动机舱内时,需考虑舱内的空气动力性,应充分考虑外面冷空气的进入,里面热空气的排出.

7.发动机舱内布置的美观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yanjc + 5 价值主题【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11-2009 03: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啊,整个前舱的布置是个系统工程,须要全局,综合考虑,有时候就限制于结构,成本的考虑,须要进行妥协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11-2009 20: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了解一下:
发动机上部与发动机仓盖的安全距离一般是多少?
另外,增加了行人保护法规后,要求发动机与发动机仓前端的距离要大于多少?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7-2015 08:1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6-11-2009 08: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的因素还很多,例如蓄电池布置位置和方向,这涉及到碰撞的安全性不要短路起火等,另外发动机悬置布置等,以及前梁 转向机间隙等,还要考虑发动机排气歧管的方向,是在前面还是后面,很多很多啦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2018 20:2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6-11-2009 14: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要方便维修,尽量少撤件,就能解决问题。
    往往有时候为了发动机达到性能,不得不牺牲一下空间,使得机舱显得拥挤。不方便撤卸。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11-2009 21: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1)发动机的布置,布置要考虑整车的重心,车身上固定点的位置。
    2)排气管布置在前面比较好,要不前围距离要设计的很远。
    3)左侧驾驶的汽车,变速器在左边,右侧驾驶的汽车,变速器在右边,原因是要布置转向机,
    变速器比较小,上面空间比较大,多用与布置空滤和蓄电池。
    4)机舱的模块设计很除了美观外,没有什么用,导致散热不好,增加成本。
    5)现在道路好了,很多车都取消了下护板,其实这个东西除了能防止碎石冲击外,还能到改善发动机舱的散热,还起到导流作用。
    我知道的就这写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 积分 +8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 8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12-2009 10: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动机的布置中一定注意发动机机型码好看到,否则交警检查与转卖时机号靠模很难。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liujianjiang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12-2009 13: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本人的拙见
    1、根据整车的驱动布置定义,如前置后驱,前置前驱,中置等,设计发动机的角度布置,来初步确定发动机仓包络面。
    2、管路的布置除了考虑干涉问题,还要注意高度差的问题,保证水路畅通,气路流畅,油路无阻
    4、涉及到零件耐热性,个人认为每个公司都会有对零件与放热源距离的一个标准,而且对某些车型,由于发动机仓布置的
    局限性,必然要牺牲部分距离,这时候则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场的分布及零件的防热能力设计
    5、发动机仓所有标签的布置,这是一个感观质量问题,影响到顾客对发动机的第一影响,需要重视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 积分 +10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2 + 10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4-2011 17: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1.发动机跳动包络图,应考虑发动机的跳动量,保证足够的空间.
       间隙要求是发动机布置的跳动量,一般为15~20mm。
    2.管路的布置,包括制动硬管,燃油管,水管,空调管等的布置,不能有干涉.
       管路一般为软管,至于硬管,都有各自的固定位置。只考虑软管走向即可。
    3.线束的布置,发动机舱内的线束主要有控制线束,前电器线束,电瓶线束,应充分考虑线束的固定与安装空间.   发动机线束大多数为集成线束,与整车线束有所区别。
    4.发动机舱内电器件的耐候性,特别是ECU,ABS等都有一定的工作温度要求,这就要求布置这些电器件是应离排气管远一些.
       ECU一般都安置在发动机舱的顶部尾侧,ABS则在底部尾侧,有足够的隔热空间。
    5.发动机舱内的减振,隔热
       发动机悬置装置的减震性能要求很高,悬架的弹簧或液压系统也很重要。
    6.布置发动机舱内时,需考虑舱内的空气动力性,应充分考虑外面冷空气的进入,里面热空气的排出.
      根据流体力学,空气可从变速箱侧流出,故一般设计为锥型。
    7.发动机舱内布置的美观性
       美观性因人而异。不过要考虑整体性能的极至。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3 积分 +1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 12 专业人士【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4-2011 22: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之见,仅供参考(针对前置前驱):
    1,确定动力总成的BHC点,发动机的布置角度,确定发动机悬置点的位置;
    2,进行动力总成静态布置校核:以下为动力总成应满足的最小静态间隙值(经验值):
    (1)动力总成与左右纵梁>15mm;
    (2)动力总成与散热器带电子风扇总成>25mm;
    (3)动力总成与车身横梁>25mm;
    (4)动力总成与副车架>17mm;
    (5)动力总成与转向器>20mm;
    (6)动力总成距地面最小间隙应满足整车最小离地间隙限值;
    3,动力总成动态布置校核(以BHC点后60mm与Y轴平行的直线为旋转轴,向前3.5度,向后4度),以下为动态间隙值(经验值):
    (1)动力总成与散热器带电子风扇总成>10mm;
    (2)动力总成与车身横梁>10mm;
    (3)动力总成与副车架>10mm;
    (4)动力总成与转向器>10mm;
    4,传动轴校核:传动轴(半轴)夹角<4.5度;
    5,散热器,冷凝器、喇叭等的布置:一般冷凝器距散热器10-20mm,冷凝器距阀罩锁支撑板>10mm;喇叭距冷凝器,散热器>15mm,距前保>30mm(只针对喇叭布置于冷凝器前方,除此之外喇叭还可以置于发动机舱悬置支撑板等处);
    6,真空助力器,ABS,蓄电池,继电器,碳罐,近气系统,转向液罐,洗涤夜壶等相互之间间隙>10mm,距通风罩前下板>15mm;距动力总成>30mm;距发罩内板>20mm;
    7,考虑大灯的维修方便性,机油、转向液、制动液、洗涤液的加注性;
    8,考虑动力总成的拆装性,应使动力总成最宽处能够通过前舱纵梁之间最窄处;
    9,制动,转向,暖风,空调,散热等管路的布置,保证性能实现的情况下,实现美观性;
    10,电器线路的布置,避免干涉,保证性能,美观布置;
    11,ECU、ABS等的耐候性,保证与排气系统有合理的间隙;
    12,如果车辆VIN码置于发动机舱,考虑查看的方便性;
    13,充分考虑减震隔热:悬置布置和悬置性能对减震很重要;可通过给蓄电池加装隔热罩保持隔热;可以在发动机罩内板上加装隔热棉进行发动机舱盖油漆保护,同时还有一定隔音效果。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 积分 +10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 10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4-2011 08: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写的不错,不过大致都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4-2011 2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yanjc


        回复7楼。 按着行人保护要求应该是机舱内总成与机舱盖内板距离大于80m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12-2017 20: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6-4-2011 11: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瓶免维护的好,节省空间,就是贵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30-1-2016 20: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7-11-2011 21: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人保护不是强制法规,现在好多都不太考虑,只考虑到与发罩的安全间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4-6-2024 20:32 , Processed in 1.128195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