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141查看
  • 0回复

汽车“电动”之路任重道远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12-2009 18: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关于电动汽车这一话题的讨论近来可谓甚嚣尘上。先是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爆出山东等地山寨电动汽车之风盛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接着又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启动了中美电动汽车倡议;之后温家宝总理在上海、江苏考察,明确指出“要确定适合国情的电动汽车技术路线”;而在最近,有关部门更是透出“风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在酝酿之中,电动汽车赫然列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内;此外,国家发改委汽车专家组组长王书林也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预计明年3月份正式颁布。

这些都是让人不能不为之振奋的消息。短短数日,有关电动汽车的“热议”便如雪片般飞来,真是叫人觉得“喘不过起来”。在这些消息接踵而来的背后,电动汽车无疑已被锁定为我国清洁汽车的发展方向。未来日子里,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不仅将会关系到我国汽车产业的成长命运,更将彰显出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致力环保事业的决心和实力。所以,眼下关于电动汽车的“讨论”即便再多也不为过。未雨绸缪、“丑话说在前头”,是真正利于我国电动汽车行业长远发展的;探索汽车“电动”之路,更是一件是任重道远的大事。

那么,汽车“电动”之路到底如何去走呢?事实上,关于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研讨工作早在业界兴起,各路专家的建议和意见更是方方面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过,正像一位业内人士感慨的那样,我国电动汽车行业若要迎来风生水起的一天,无论怎样热议或讨论,都必须先要做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基础工作,即电池制造、整车技术、配套设施以及电动机。只是,从电动汽车行业起步至今,据笔者了解,我国目前除在电动机自主研发技术上取得些许成绩外,电池制造、整车技术和配套设施这三项工作的进展并不顺利,尤其关于配套设施的具体落成始终未有明确规划出台。而这自然使得很多看好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依旧心生疑虑。

而与此同时,尽管与汽油、天然气等燃料相比,电动汽车在环保节能及经济性能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可在其普及速度上还是不够迅捷,似乎遇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而有关专家认为,这或许是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造成的。比如现有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价格相比同类汽油车贵出近一倍,如果政府不加以补贴,厂商的车只能“烂”在车库里。而笔者了解到,自去年上市以来,该车销售确实未对个人消费者“开放”。如此一来,当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只能成为政府团购的概念性产品时,我们不能不担心,我国电动汽车的成长之路再度落后欧美日等汽车“强国”。如果一些企业因为不能得到相应补贴,放弃自主研发转走直购路线,更会使得行业根基不实不稳。故而,笔者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在电动汽车行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时,理应加大对厂商研发、生产电动汽车的补贴,并对消费者购买、使用电动汽车进行“优惠”。

可以说,发展电动汽车不解决上述问题是不可行的,其只能是“水中望月、镜中摘花”。不过,当我们看到困难的时候,其实也不要忽视我们的进步。笔者认为,我国电动汽车之路走到今天,其实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比如在《中美联合声明》中提及的,中美两国政府将在十几个城市开展联合示范项目,并努力开发共同的技术标准以推动此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这就足以让人为之鼓与呼。因为得标准者得天下,《中美联合声明》如果顺利实施,无疑将保证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在未来的全球标准之争中不会受制于人。在我国掌握了标准、有了发言权之后,我国电动汽车走出国门也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在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如何可以更快更好的推广,来自业界的各类声音值得尊重。汽车专家贾新光就建议在停车场为电动汽车充电,而该办法尽管有所难度,但也迎得不少消费者掌声。他介绍说,现在厂家生产的电动汽车每次充电行驶里程可达300公里,但充电时间并非几分钟就能搞定。所以,不妨参考小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在车库里完成对汽车的充电工作。贾新光认为,如果对地下停车场进行适当改造,配备必要设施,再收取适当费用,这一办法未尝不可。而笔者尽管对此办法并不完全支持,但有一点却很肯定,来自社会各界的智慧之声必然有助于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最终发展,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电动汽车一定能在短期内实现全面的自我超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4-2025 13: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电动之路确实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这些汽车工程师不断研究与创新。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电池技术的突破、驱动系统的优化等,但这一切努力都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面对困难,我们应坚持不懈,持续推动电动汽车的技术革新,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为绿色出行贡献力量。这一路上,我们将携手同行,共同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1-5-2025 13:45 , Processed in 0.44475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