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925查看
  • 4回复

从韩国现代撤出日本市场说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12-2009 09: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作为日系车的好学生,现代汽车在北美、欧洲和中国市场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它雄心勃勃进入日本市场9年之后,却不得不黯然宣布撤出日本的乘用车市场。究其原因,低迷的销量导致它不得不“收缩战线”。销量究竟低迷到什么程度呢?11月韩国现代销量133辆,其中乘用车131辆,巴士2辆,1-11月累计销量仅919辆。换句话说,现代汽车全面退出日本市场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与此同时,以丰田为首的日系汽车正在加速的进入韩国市场,丰田品牌的相关车型每月销量500辆左右,打算在明年提高到700辆。丰田系的另一员大将,雷克萨斯前九个月也保持在420辆左右的销量。如果日系车在韩国站稳了脚跟,将势必威胁到现代约50%,起亚约为30%的市场占有率。韩国车起源于日本,进军日本靠的也是诸如三菱等整车企业的支持。

  虽然有了个很好的开头,但现代汽车并未在日本站稳脚跟。韩国和日本是有着太多相似地方的国家,如相近的文化氛围、相似的生活习惯和狭小的国土面积等等。但现代汽车却忽略了与日本的差异性,日本的地理环境比朝鲜半岛更为狭窄,且火山众多,地震频繁。可用土地面积和资源都非常的匮乏,所以这样的国家不太适合大车体,或者是宽车体的汽车。现代近年来在欧洲、北美等地的畅销车型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性价比更好的所谓豪华车型。减小车体是一个很直接且也是最有效的办法,车体小了相应的成员空间就会压缩,人就会感觉到压抑。日本人的生活恰恰就是比较单调和压抑的,因此在单纯减小车体的同时,还需要照顾到乘员的感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升高车顶。头部空间大了,视野就会变得更敞亮,心情和驾驶快感才能油门而生。

  所以在日本这样的国家,普遍看到的就是一些个头不大但块头感十足的车型,比如说像国内新上市的普力马这样的车型。该车型只是举例所用,方便理解,事实上也没有在日本销售。新一代的普力马从外观上就能明显发现它有融合了轿车、MPV和SUV的不同元素,属典型的混搭风格。这样混搭的好处是,在保持轿车舒适性的情况下,首先是空间变大了。普力马的车体外形与一般MPV相似,第二排座椅后方的行李厢容积为651升,与新上市的奥迪Q7相当。移除第二排可以扩展到2055升,相当于4个奥迪A6的行李箱容积。除此之外,这款车的最小离地间隙也比老款升高了20毫米,达到160毫米,比飞度车型略高,更接近城市SUV的一些特点。

  除了国家特点决定的车体适应性之外,还有一点不可忽略,这就是日本人的精益理念。日本人的精细程度是众所周知的,表现在造车技术上则是视觉上的精致与严谨,韩国车在这点上是有差距的,欧美车型更加的明显。所以在日本市场,不光是韩国车不好卖,几乎所有的非日系车都卖的不好。在今年上半年的日本的畅销车型前20名榜单上,一个非日系品牌的车型都没有。而月销千辆的汽车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品牌。不懂车研究消费心理和适时变通是这些外来者失败的原因。中国的汽车正在从奢侈品回归到一般商品的价值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消费心理的变化,如果不能抓住这种趋势,适时变通的满足市场需要,则韩国现代在日本的悲剧一定会在某个时刻再次上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12-2009 10: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日本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让外人来抢自己的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12-2009 14: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竞争的结果与文化有莫大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17-8-2015 18:05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14-12-2009 15: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根本看不起棒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12-2009 20: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根本看不上韩国高丽棒子的车,都是偷的小日本的技术,而且效果也没有日本车好,由于进口的原因价格也比本国车贵,所以日本人不可能买韩国车.日本国汽车工业太强大了.
    如果中国这么强大,任何外国车都进不来,中国本国车厂多产品多元化.问题是中国汽车工业基础太差了,不是没有技术,技术都可以偷回来,关键是基础加工工艺的区别.
    哎!再说有时老生常谈了,中国的金属热处理,机械加工工艺差太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7-2025 14:08 , Processed in 0.445157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