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990查看
  • 5回复

李书福首次回应:我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12-2009 22: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平民迎娶公主有一千个理由供人猜测,吉利收购沃尔沃也是如此。吉利和福特于23日就收购沃尔沃商业条款达成一致,这起备受猜测的收购案终于“八字有了一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李书福第一次回应了最近一年来外界对于这笔“蛇吞象”并购的种种疑问。

“让中国车走遍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车走遍中国”

1999年,福特收购沃尔沃这个世界顶级轿车品牌花了64.5亿美元,是当前吉利出价的三倍多。到2008年福特准备出售沃尔沃时,它的税前亏损高达15亿美元,而且还欠着福特35亿美元的债务。

以20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购买今非昔比的沃尔沃,是赚了还是亏了?李书福有自己的一本账。“收购沃尔沃跟新能源汽车有关系。”李书福说,“新能源车是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到时,吉利生产的所有车都将是油电混合动力车。但凭中国现在的研发投入,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的进度。”

福特和沃尔沃这十年来花了上百亿美元研究新能源技术,仅从这点来看,李书福认为,吉利现在的竞购价“非常值得”。

当然,李书福绝不仅仅是看上了沃尔沃的新能源技术。

“对沃尔沃,我2002年就看中了。”李书福说。2002年,李书福刚刚拿到小轿车“准生证”,这时距离这位冰箱厂厂长带领车间工人手工敲打出中国第一台民营制造汽车已经整整四年,为了“造车梦”已经投入20亿元。

当年李书福把自己用的奔驰车拆解开让工人仿造,他最初想打造的就是中国的梅塞德斯奔驰。虽然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低端车起家,但是他从来没有对进军一流汽车制造商的梦想死心。

“收购沃尔沃于国于民有利,与吉利的梦想一致。”李书福说,“我的梦想是打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中国车走遍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车走遍中国。”

李书福为收购沃尔沃总结了三层意义:第一,通过收购沃尔沃为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打通了一个通道;第二,对提升一个民族的品牌,让中国汽车立足于世界舞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第三,有利于中国的消费者。

对于无论产销量、品牌美誉度还是市场占有率都还在起步阶段的吉利来说,收购有着八十年历史,被称作全世界“最安全汽车”的沃尔沃,或者可以让梦想提前变成现实。当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核心知识产权的谈判。这也是通用、福特这样的美国汽车企业眼下剥离欧洲品牌面临的最大难处--美国车企作为卖方,在剥离品牌和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方面争取利益最大化。李书福承认,知识产权的谈判比收购价格的讨价还价“还要复杂”。

“沃尔沃还是沃尔沃,吉利还是吉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12-2009 00: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中国需要自己的骄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17-8-2015 18:05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9-12-2009 08: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提升品牌,改变吉利低端的品牌形象!但愿能将沃尔沃这个品牌发扬光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2010 19: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得到沃尔沃的管理和技术,而不是国人拿钱养沃尔沃几年,又再卖出去,到时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1-2010 13: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Geely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国家的资助,相对于中国的一、二汽的老爷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不知道打在了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1-2010 13: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那个核心技术一定要到手了.
    不然买一个品牌回来没有任何价值,反而只会亏损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4-8-2025 15:43 , Processed in 0.48825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