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725查看
  • 1回复

整车布置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4-7-2016 10:2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4-2010 19: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汽车的整体布局主要有哪几种?
    一、        布局的概念是什么?
    这里所讲的布局,是指如何安排各个组成部分在一部汽车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即全车的整体布局。布局方案一般是由总工程师决定的,相对于车身造型设计师,很好地理解甚至具备确定总体布局的能力也十分重要,这是因为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汽车构造的复杂多变性要大得多。
        以电视机为例,所有电视机的内部结构大多相差无几,大致上都为立方体,在外壳上要提供的功能也不多,因而电视机中不需要牵涉到多少“布局”概念。
    但是汽车的内部结构比电视机复杂得多,使用功能的要求很严格(如乘员/载货的空间、人体工程学的要求等),这些构成了很多在造型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条件。因此,汽车造型设计师必须具备很清晰明确的布局概念,才能设计出具有优秀功能性的汽车外型。事实上很多突破性的布局方案都是由造型设计师在该年设计的阶段构想出来的。
    二、        布局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一部汽车的布局元素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座舱、行李舱、排气系统、悬挂系统、油箱、备胎等等,其中前三者: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座舱是决定布局的三要素。
    按这“三要素”可将布局方式分为前置前驱(FF)、前置后驱(FR)、中置引擎(MR)及后置引擎(RR)四大类型。下面对各种布局方案作简单介绍:
    1、        前置后驱(FR)
    引擎纵置于车头,纵向与变速箱相连,经过传动轴驱动后轮。最早期的汽车绝大部分采用FR布局,现在则主要应用在中高级轿车。它的优点是轴荷分配均匀,即整车的前后重量比较平衡,因此操控稳定性比较好。
    根据物理的原理和计算的结果,后轮作驱动轮时,轮胎的附着利用率要优于前轮驱动,这是中、大型轿车都采用后轮驱动的主要原因。
    FR的缺点是传动部件多、传动系统质量大,贯穿座舱的传动轴占据了座舱的地台空间。为了容纳传动轴,凡是采用FR的房车,其后座中间座椅的地台都是隆起来的,大大影响了脚部空间和乘坐舒适性,这可以说是FR的最大缺点。
    2、        前置前驱
    将引擎横置在车头,经过变速箱直接驱动前轮,就可以免去传动轴,从而解决了FR布局的车厢地台问题。这种方案称为FF布局。FF是目前绝大部分微、小、中型轿车采用的布局方式。
    除了车厢地台降低外,FF在操控性方面也具有优势:由于重心偏前且由前轮产生驱动力,FF的汽车在操控性方面具有明显的转向不足特性,这在汽车操控性评价中属于一种安全的稳定倾向,是民用车的理想特性,抗侧滑的能力也比FR强。
    但之前也提到FF的驱动轮附着利用率较小,上坡时驱动轮的附着力会减小;前轮的驱动兼转向结构比较复杂,引擎和传动系统(变速箱、离合器等)集中在引擎舱内,布局拥挤,局限了采用大型引擎的可能性。这是大型轿车不采用FF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个问题,近年来出现了纵置引擎的FF布局(以前FF的引擎都是横置的),从而可以采用较大型的引擎。
    产品举例:3.5升V6引擎的本田Legend和2.8升V6的奥迪A6,都属于中大型FF轿车。
    3、        后置后驱(RR)
    早期广泛应用在微型车上,因为其结构紧凑,既没有沉重的传动轴,又没有复杂的前轮转向兼驱动结构。它的缺点是后轴的负荷较大,在操控性方面产生与FF相反的转向过度倾向,即高速过弯的稳定性差,容易侧滑。现在仍采用RR布局的轿车已经很少。
    产品举例:保时捷911是其中之一,而它极易甩尾的操控特性也是出了名的。
    4、        中置后驱(MR)
    即引擎放置在前后轴之间的布局方式。最大的优点显然是轴荷均匀,具有很中性的操控特性。缺点是引擎占去了座舱的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和实用性。因此采用MR的大豆是追求操控表现的跑车。
    一般的MR布局,引擎是置于座椅之后、后轴之前的,这样的布局在情理之中;近年出现了一种被称作“前中置引擎”的布局方式,即引擎置于前轴之后、乘员之前,驱动后轮。从形式上这种布局应属于FR类型,但能达到与MR一样的理想轴荷分配,从而提高操控性。
    产品举例:本田S2000属于这种类型。
    5、四轮驱动
    无论是前置、中置还是后置引擎,都可以采用四轮驱动。由于四个车轮均有动力,附着利用率最高,但重量大、占空间是它的显著缺点。此外动力流失率也比单轴驱动大。
    四轮驱动过去只用于越野车,近年来随着限滑差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四驱系统已经能够精确的选配扭矩在各车轮之间分配,所以出于提高操控性的考虑,采用四轮驱动的高性能跑车也越来越多。



    汽车构造介绍与参数介绍
    1、        发动机:发动机2大机构5大系: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启动系。
    2、        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使。底盘由传动系、行使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        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4、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启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参数和性能参数
    1、        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        最大总质量(kg):汽车装载时的总质量。
    3、        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        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        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        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        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        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        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        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        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        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        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16、        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代表驱动轮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2-2014 15: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但是有用,学习了,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7-6-2024 07:03 , Processed in 0.1469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