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862查看
  • 11回复

[燃烧与排放] 降低HC和CO排放的新方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8-2010 09: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柴油机要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需要采用更新的技术,尤其是先进的缸内燃烧过程,它将使排气温度变得更低。而较低的排气温度将会使HC和CO的排放量增加,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有效的氧化型催化器。传统的氧化催化器都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的后端,所以我们称之为“后处理”。但Emitec公司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方案一Pre Turbo Metalit.即在增压器前安装一个小型的氧化型催化器。该方案不仅可以使柴油机满足Euro V或者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而且还可以降低整个催化系统的成本。在增压器前端安装氧化型催化器,使排气中的HC和CO在进入增压器前就被氧化。继而可以对后端的催化器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具有更新的功能。因为增压器前端的排气温度要比排气下游温度高大约100 oC,所以在这种配置下.增压器前端的这个小催化器的HC和CO转化效率可以和排气下游的一个相当大的催化器的作用效果相比美。据Emitec公司的总经理Konieezny介绍说.把氧化催化器分成两部分。把其中的一小部分安装在Euro HI或者Euro IV柴油机的增压器之前,效果非常理想。Siemens VDO公司的满足Euro V法规的柴油机已经用试验结果证明了这一观点。鉴于催化剂涂层稀有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这种使用一个小体积、高效率的增压器前端氧化型催化器的方案对降低整个催化系统的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Konieczny介绍说,Pre Turbo Metalit单元在设计时不仅借助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手段对其进行热应力分崭.而且已经进行了台架试验,它的可靠图1热分解混和器的横截面‘存排气管中’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发动机的整机试验也已成功完成。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8-9-2020 20:36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10-8-2010 16: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尝试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8-2010 14: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起来貌似有一定新颖性,有一定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10-2011 19: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目前没有这种控制方式,都是在增压器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引进国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2-2012 17: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控制不好,是不是更容易出现催化器烧蚀,排气背压大的问题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5-2012 22: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在国内适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6-2012 09: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技术啊,第一次听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8-6-2015 17:3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5-6-2012 15: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国内还没有用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6-2012 10: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排放以后发展的高度一是需要发动机的技术不断优化,还有就是尝试前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11-2015 20:10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5-1-2013 10: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请专利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19-6-2015 14:4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5-1-2013 17: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5L的说法很正确。而且,在涡轮前装三元催化的话,气体压力高,温度大,材料能承受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1-2013 14: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尝试,材料都不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7-11-2025 20:59 , Processed in 0.511441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