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444查看
  • 2回复

日本汽车车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1-6-2016 10:0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0-8-2010 09: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丰田:GOA
      GOA(Globol Outstanding Assessment)是采用于Vitz等小型车的安全车体技术,其中主体车身骨架采取直通化设计,从而与其它车身梁柱间的结合刚性有所加强。此外,为了追求更高的刚性,在钣件的构成与焊接的位置方面都经过精密的计算。而在撞击力吸收方面,在大型强化保险杠的使用与车门防撞钢梁的最佳配置下,通过了正面64km/h、侧面50km/h、后方55km/h的撞击实验,除了能有效地防止燃料外漏之外,更由于车室周边的强度提升,对于乘员的保护能力也更为提升。
      日产:ZONE BODY.
      所谓的ZONE BODY,就是将整个车子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其中前后两区为“溃缩区”,其刚性经过精密计算,在受到撞击时会向内溃缩并有效地吸收冲击力,而又不致于太过脆弱让冲击力直接影响车室。中间则为“安全区”,其结构经过补强,能够有效地抵抗并分散尚未被溃缩区吸收掉的冲击力。这项车体技术在由日本汽车事故研究中心所进行的撞击实验中获得了最高的AAA评价,表示乘员在事故中头部及胸部受到严重伤害的可能性相当低。
      
    本田:G-CON
      G-CON是本田轻型汽车所采用的车体,其主要的概念是利用3个阶段来控制撞击时所产生的G力。1 B- D$ W5 X0 M
    6 X3 R2 F6 n. h" h2 X- n" K
      第一阶段:首先要注意到撞击发生时车体G力与乘员G力两者发生的时间差。利用新开发的前侧车架,在遭受撞击时呈蛇纹状向内溃缩,让车体开始产生高G力,以提早乘员G力产生的时机,让乘员G力在还不高之时即被分散吸收。
      
        第二阶段:利用前侧车架后端快速折曲使正在上升中的车体G力能够减缓,并同时降低乘员的G力。

      第三阶段:除了抑制乘员G力之外,并利用坚固的车室吸收冲击的力量,以防止变形  
    马自达:MAGMA
      MAGMA(MAZDA Geometoric Absorption)与TECT一样,其车身前后为撞击力吸收区,以减少撞击力对车室的影响。而车顶、侧面(车门)、与车室底板等部位则是采用了由强韧的车架所构成的“3H构造”,对车室构成完整的保护。另外,在侧面(车门)也装有强化防撞钢梁与撞击力吸收垫以提升侧面撞击时的防护能力

      三菱:RISE
      RISE(Realized impact safety Evolution)的宗旨是将整个车身细部作到最适合的安全防护结构,在结构的设计上则与其它车厂大致相同,车身前后采用高效率撞击力吸收设计,车室则为高刚性设计。不论撞击力是来自前后左右,均能有效地保护乘员的安全。

      富士:新环状力骨构造车体

      所谓“新环状力骨构造”,就是将车身侧面的A、B、C柱与底部车架结合成环状的构造,强力地包覆住车室的空间,与其它车厂车身前后吸收撞击而补强中央的方式有所不同。不但达到高水平的全方位防护能力,同时由于车身的刚性是整体性的加强,因此对于操控性也有正面的影响。

      此外,引擎采取较低位置的搭载方式,使车子在遭受正面撞击时,引擎直接滑向车子中央通道的下方,以避免引擎直接向驾驶座方向闯入,而伤及前座的乘员。

      铃木:TECT

      TECT(TOTAL Effective Control Technology)最主要的概念就是利用易吸收撞击力的材料,让车子在遭受撞击时能够在车身变形的同时吸收撞击力(也就是以保护成员为优先考虑,而非车子),再配合将撞击力分散的骨状构造和高强度的车室,以求保护里面的乘员。

      这项安全车体技术不但通过日本国内的安全标准,同时也符合欧洲的新安全法规。此外,在高效的接合技术与适当的补强材料辅助之下,也能够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之下将车身重量减到最低,以提高车子的性能。
      
    大发:TAF

      TAF(Total Advanced n)对来自不同方向的撞击,是以下面的方式来加以对应:

      正面撞击:以前方的侧梁与副梁将撞击力加以吸收。

      侧面撞击:强化车子A、B柱、车顶侧梁等车室四周的梁柱,以防止车室变形。

      TAF也和丰田的GOA一样,通过了前方64km/h 40%偏撞、55km/h前方正面撞击的严格撞击标准,比起日本(55km/h前方、侧面、后方撞击)与欧洲(56km/h前方偏撞、侧面撞击)的撞击标准均更为严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8-2010 13: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8-2010 10: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买日本车,还是比较喜欢德国大众和美国福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5-8-2025 14:45 , Processed in 0.29395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