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6581查看
  • 4回复

[国内标准] 汽配总汇-汽车法规--QCT531-2001汽车后视镜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10-2010 13: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本帖最后由 cnqpzh 于 7-10-2010 13:23 编辑

中国汽配总汇 2010年10月7日

QC/T 531-2001(2001-08-21批准,2001-12-01实施)

前 言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在综合分析我国强制性标准GB 15084-1994、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R46法规、日本工业标准JIS D5705的基础上,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按GB 15084-1994标准修改了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中删去了原失真率要求,统一采用GB 15084标准的规定。耐候性试验时间由150 h提高至300 h。撞击缓冲性采用了GB 15084的规定。检验规则成为标准的独立章节。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代替QC/T 531-1999《汽车用后视镜性能试验方法》和QC/T 532-1999
《汽车用后视镜技术条件》。
    本标准由原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干巷汽车镜(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汽车车身附件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军、干毛弟、李再华、赵红、杨永森。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 车 后 视 镜                   QC/T 531-2001
                                                                代替QC/T 531-1999
                                                                 QC/T 532-199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后视镜的定义、要求、试验��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M和N类汽车上的后视镜。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084-1994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GB/T 15089-1994  机动车辆分类
    GB 11614-1999  浮法玻璃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
    QC/T 625-1999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后视镜

    一种能在规定的视野内,映出汽车后方清晰图像的装置(但不包括潜望镜这类复杂的光学系统)。一般由镜片、保持件、方向调节件、支架等组成。

3.1.1  内后视镜

    装在汽车车身内部的后视镜。

3.1.2  外后视镜

    装在汽车车身外部的后视镜。

3.1.3  监视镜

    装在汽车车身外部,用于监视汽车下方或周围情况的后视镜。

3.2  平面镜

    是指反射表面为平面的镜子。

3.3  凸面镜

    是指反射表面为球面或非球面的曲面镜。

3.4  反射率可变后视镜

    是指夜间行驶受到尾随车辆前照灯的眩目影响时,可降低反射率的防眩后视镜。棱镜也属于此类。

4  要求

4.1   后视镜应易于调节,井能将镜子保持在正常使用方向。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各部件不得有尖锐凸出物。

4.2  一般要求

    后视镜的保持件、支架等零部件需进行防眩目处理。

4.2.1   后视镜的支架应能使其安装并保持在正常使用位置,必要时,应装有撞击缓冲机构。

汽配总汇-汽车法规--QCT531-2001汽车后视镜
4.2.2   反射率可变后视镜应具有在白天与夜间转换反射率的机构。

4.2.3  后视镜所用玻璃必须符合GB 11614中制镜级的要求。

4.2.4  其他要求应符合GB 15084中4.1的要求。

4.3  外观要求

4.3.1  后视镜在500 1x的照度条件下,距肉眼500 mm处,从45°方向观察镜面时,镜面上不得有变形、模糊、条纹、气泡、伤痕、裂纹、夹杂等缺陷。

4.3.2  橡胶件不应有破损、裂缝等缺陷。

4.3.3  塑料件不应有明显褪色、裂纹、伤痕、变形等缺陷。

4.4  性能要求

4.4.1  尺寸

    后视镜的尺寸应符合GB 15084的1.2的要求。

4.4.2  曲率半径

    后视镜的曲率半径应符合GB 15084的4.3.2的要求。监视镜的曲率半径一般不小于400 mm。

4.4.3  反射率

    后视镜的反射率应符合GB 15084的4.4的要求。

4.4.4  耐振性

    后视镜的耐振性按5.4的规定检测时,各零部件不得产生变形、损伤、脱落等影响其功能的现象,镜面方向应保持原正常使用位置。

4.4.5  耐湿性

    后视镜的耐湿性按5.5的规定检测时,零部件应无异常。试验后的镜面反射率应为试验前镜面反射率的85%以上。本条不适用于内后视镜。

4.4.6  耐高低温性

    后视镜的耐高低温度性按5.6的规定检测时,各零部件不得产生变形、裂纹、脱落,以及其他有害变化。

4.4.7  耐候性

    后视镜的耐候性按5.7的规定检测时,不得产生镜面模糊、老化,其他零部件不得产生明显褪色、裂纹、变形等缺陷。

4.4.8  撞击缓冲性

4.4.8.1  必要条件

    后视镜的撞击缓冲性是当把后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时,内后视镜应满足4.4.8.2、外后视镜和监视镜应满足4.4.8.3中所规定的性能。本条不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4.4.8.1.1  对内后视镜来说,位于GB 11552中乘员头部撞击区之外。

4.4.8.1.2  对外后视镜和监视镜:

    a)位于安装基座附近的车身最外侧线之内;
    b)车辆在满载条件下,外后视镜和监视镜底边距离地面1800 mm以上;

4.4.8.2  内后视镜的撞击缓冲性

    内后视镜按5.8.1中的撞击试验方法检测时,摆锤从相对铅垂线60°的位置自由落下,在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线的铅垂面上撞击内后视镜后,摆锤相对于铅垂线的摆动角不应小于20°。若有零部件损坏时,不得出现尖锐的凸起部。
    其他相关要求应符合GB 15084的规定。

4.4.8.3  外后视镜和监视镜的撞击缓冲性

    外后视镜和监视镜按5.8.2中的撞击试验方法检测时,摆锤从相对铅垂线60°的位置自由落下,在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线的铅垂面上撞击后视镜后,摆锤相对于铅垂线的摆动角不应小于20°。若有零部件损坏时,不得出现尖锐的凸起部。
    其他相关要求应符合GB 15084的规定。

4.4.9  耐腐蚀性

    后视镜的防腐蚀涂(镀)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汽配总汇-汽车法规--QCT531-2001汽车后视镜

文章来源:http://www.cnqpzh.com/channel/13 ... 11333/3/8955998/0/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7-10-2010 13: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4.4.9.1  对涂镀件的有效面,按QC/T 625铜+镍+铬、镍+铬中使用条件3和镀锌层中相关内容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应符合该标准相应规定。

4.4.9.2  对喷涂件的有效面,按QC/T 484中TQ2优质装饰保护性涂层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应符合该标准相应规定。

4.4.9.3  镜子的反射涂层和保护层在90℃的热水中浸泡1 h,然后在大气中放置10 min,镜面上不得产生模糊、斑点、保护层软化、脱落等现象。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场所的温度要求

    试验场所的温度应处于5℃~40℃范围内。

5.2  曲率半径的测量

    后视镜曲率半径应按GB 15084的5.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5.3  反射率的测量

    后视镜的反射率应按GB 15084的5.2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5.4  耐振性试验

    将后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在振动试验台架上,其安装固定点区域的参数应符合表1给出的参数。

表1 振动试验参数

参 数

振动加速度,m/s2
451)
702)

振动频率,Hz
  

振动方向
上 下
左 右
前 后

振动时间,h
4
2
2

  1)适用于M1类车辆
  2)适用于M2、M3、N1、N2、N3类车辆

     


5.5  耐湿性试验

    将后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在试样架上,按表2给出的参数进行耐湿性试验。

表2  耐湿试验参数

水蒸汽温度,℃
相对湿度,%
试验时间,h

60±2
92~100
1



5.6  耐高低温性试验

    将后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在试样架上,放入试验装置内。内后视镜在80℃、外后视镜和监视镜在70℃的高温中放置1 h在室温中放置30 min,然后在-30℃的低温中放置1 h,在室温中放置30 min,试验至此为一个冷热循环,连续进行两个循环。

5.7  耐候性试验

    将外后视镜、监视镜按实车状态安装在表3规定的耐候试验装置内,进行300 h的耐候试验。试验后检查其各零部件有无异常,是否符合4.3.8的要求。试验时,镜片可拆下单独安装。

表3  对耐气候试验机的一般要求

项 目                       要 求
氙灯型耐气候试验机

氙灯功率,kW
6

灯管数量,个
1

在黑板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范围,℃
40~85

相对湿度,%
70~95

氙灯中心线至试样表面的距离,mm
330~350

试样框架转速,r/min
1~2





压力,MPa
0.078~0.12

水量,L/min
2~2.2

每小时喷水时间,min
12

水质
PH值为6.O~8.O的脱离子水



5.8  撞击缓冲性试验

5.8.1  内后视镜的撞击缓冲性试验

    内后视镜应按图1所示方法安装在试验装置上,并按GB 15048的5.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撞击缓冲性试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7-10-2010 13: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5.8.2  外后视镜和监视镜的撞击缓冲性试验

    外后视镜或监视镜应按图2所示方法安装在试验装置上,并按GB 15048的5.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撞击缓冲性试验。



6  检验规则

6.1   每只后视镜需经制造商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文件。

6.2  后视镜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1  出厂检验项目:第4.2条。

6.2.2  型式检验

6.2.2.1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制造商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定型时;
    b)产品设计、工艺、材料作较大修改时;
    c)产品停产一年再恢复生产时,生产场所发生变更或生产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
    d)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一年不少于一次;
    e)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2.2.2   进行型式检验的后视镜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批产品中抽取。同种类、同型号抽取数量不少于8件。首先复验出厂检验项目,复验合格后,再接表4进行型式检验。

表 4

序号
项目名称
要 求
试 样 编 号

1
外观要求
4.3









2
尺 寸
4.4.1




-
-
-
-

3
曲率半径
4.4.2




-
-
-
-

4
反射率
4.4.3




-
-
-
-

5
耐振性
4.4.4


-
-
-
-
-
-

6
耐湿性
4.4.5
-
-
-
-
-
-



7
耐高低温性
4.4.6
-
-


-
-
-
-

8
耐候性
4.4.7
-
-
-
-


-
-

9
撞击缓冲性
4.4.8
-
-
-
-
-
-



10
耐腐蚀性
4.4.9


-
-
-
-
-
-

    注"√"为检验项目,"-"为非检验项目



6.2.2.3   后视镜的型式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如出现序号第2、3、4、9项目不合格时,则判为型式检验不合格。当出现其他项目不合格时,应重新抽取加倍数量的后视镜,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若仍有不合格项目时,则判为不合格。

6.3  抽样方法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文件。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后视镜应在显著位置,以不易摩擦掉的方式注明:

    a)制造商名称或注册商标;
    b)规格或型号。

7.2   每件后视镜应用防潮材料包装,再装入包装箱内,附件包装后应随同装入。包装箱应牢固,保证在正常运输中不被损坏。

7.3  包装箱内应附有以下文件:

    a)J产品合格证;
    b)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
    c)装箱单;
    d)备件清单。

7.4  包装箱外应标明:

    a)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标准代号和出厂日期;
    b)制造商名称、注册商标、地址等;
    c)装箱数量、总质量及外形尺寸;
    d)收发货标志、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等。

7.5   后视镜应存放在通凤、干燥、无有害气体的仓库内,不应与化学品、酸碱物质等一同存放。

7.6   后视镜的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10-2010 10: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去楼主给的地址看 看得清楚。。那些表格这个贴没~看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2012 10: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正在看这些标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3-8-2025 20:11 , Processed in 0.313521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