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355查看
  • 0回复

汽车部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2-10-2010 16: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汽车发动机机体是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是发动机各机构和各系统的安装基础,其内、外安装着发动机的所有主要零件和附件,承受各种载荷。因此,机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机体组主要由气缸体、曲轴箱、气缸盖和气缸垫等零件组成。

   一. 气缸体(如图1)

(图1)

  水冷发动机的气缸体和上曲轴箱常铸成一体,称为气缸体——曲轴箱,也可称为气缸体。气缸体一般用灰铸铁铸成,气缸体上部的圆柱形空腔称为气缸,下半部为支承曲轴的曲轴箱,其内腔为曲轴运动的空间。在气缸体内部铸有许多加强筋,冷却水套和润滑油道等。

  气缸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根据气缸体与油底壳安装平面的位置不同,通常把气缸体分为以下三种形式。(如图2)

(图2)
  1、一般式气缸体 其特点是油底壳安装平面和曲轴旋转中心在同一高度。这种气缸体的优点是机体高度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便于加工,曲轴拆装方便;但其缺点是刚度和强度较差

  2、龙门式气缸体 其特点是油底壳安装平面低于曲轴的旋转中心。它的优点是强度和刚度都好,能承受较大的机械负荷;但其缺点是工艺性较差,结构笨重,加工较困难。汽车维修养护网

  3、隧道式气缸体 这种形式的气缸体曲轴的主轴承孔为整体式,采用滚动轴承,主轴承孔较大,曲轴从气缸体后部装入。其优点是结构紧凑、刚度和强度好,但其缺点是加工精度要求高,工艺性较差,曲轴拆装不方便。

  为了能够使气缸内表面在高温下正常工作,必须对气缸和气缸盖进行适当地冷却。冷却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冷,另一种是风冷(如图3)。水冷发动机的气缸周围和气缸盖中都加工有冷却水套,并且气缸体和气缸盖冷却水套相通,冷却水在水套内不断循环,带走部分热量,对气缸和气缸盖起冷却作用。



发动机盖
  发动机盖(又称发动机罩)是最醒目的车身构件,是买车者经常要察看的部件之一。对发动机盖的主要要求是隔热隔音、自身质量轻、刚性强。
  发动机盖的在结构上一般由外板和内板组成,中间夹以隔热材料,内板起到增强刚性的作用,其几何形状由厂家选取,基本上是骨架形式。发动机盖开启时一般是向后翻转,也有小部分是向前翻转。
  向后翻转的发动机盖打开至预定角度,不应与前档风玻璃接触,应有一个约为10毫米的最小间距。为防止在行驶由于振动自行开启,发动机盖前端要有保险锁钩锁止装置,锁止装置开关设置在车厢仪表板下面,当车门锁住时发动机盖也应同时锁住。
  车顶盖
  车顶盖是车厢顶部的盖板。对于轿车车身的总体刚度而言,顶盖不是很重要的部件,这也是允许在车顶盖上开设天窗的理由。从设计角度来讲,重要的是它如何与前、后窗框及与支柱交界点平顺过渡,以求得最好的视觉感和最小的空气阻力。当然,为了安全车顶盖还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一般在顶盖下增加一定数量的加强梁,顶盖内层敷设绝热衬垫材料,以阻止外界温度的传导及减少振动时噪声的传递。
  行李箱盖
  行李箱盖要求有良好的刚性,结构上基本与发动机盖相同,也有外板和内板,内板有加强筋。一些被称为“二厢半”的轿车,其行李箱向上延伸,包括后档风玻璃在内,使开启面积增加,形成一个门,因此又称为背门,这样既保持一种三厢车形状又能够方便存放物品。
  如果采用背门形式,背门内板侧要嵌装椽胶密封条,围绕一圈以防水防尘。行李箱盖开启的支撑件一般用勾形铰链及四连杆铰链,铰链装有平衡弹簧,使启闭箱盖省力,并可自动固定在打开位置,便于提取物品。
  翼子板
  翼子板是遮盖车轮的车身外板,因旧式车身该部件形状及位置似鸟翼而得名。按照安装位置又分为前翼子板和后翼子板,前翼子板安装在前轮处,因此必须要保证前轮转动及跳动时的最大极限空间,因此设计者会根据选定的轮胎型号尺寸用“车轮跳动图”来验证翼子板的设计尺寸。
  后翼子板无车轮转动碰擦的问题,但出于空气动力学的考虑,后翼子板略显拱形弧线向外凸出。现在有些轿车翼子板已与车身本体成为一个整体,一气呵成。但也有轿车的翼子板是独立的,尤其是前翼子板,因为前翼子板碰撞机会比较多,独立装配容易整件更换。有些车的前翼子板用有一定弹性的塑性材料(例如塑料)做成。塑性材料具有缓冲性,比较安全。
  前围板
  前围板是指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板,它和地板、前立柱联接,安装在前围上盖板之下。前围板上有许多孔口,作为操纵用的拉线、拉杆、管路和电线束通过之用,还要配合踏板、方问机柱等机件安装位置。
  为防止发动机舱里的废气、高温、噪声窜入车厢,前围板上要有密封措施和隔热装置。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对比车身其它部件而言,前围板装配最重要的工艺技术是密封和隔热,它的优劣往往反映了车辆运行的质量。



底盘示意图
  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 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1 传动系简介(组图)
  

传动系简介
  传动系一般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组成。
  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传动系可按能量传递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机械传动、液力传动、液压传动、电传动等。


传动系
2 行驶系

行驶系
3 转向系

汽车上用来改变或恢复其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
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
(1)转向操纵机构 主要由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组成。

(2)转向器 将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或齿条轴的直线往复运动,并对转向操纵力进行放大的机构。转向器一般固定在汽车车架或车身上,转向操纵力通过转向器后一般还会改变传动方向。
(3)转向传动机构 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给车轮(转向节),并使左右车轮按一定关系进行偏转的机构。
转向系统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按转向能源的不同,转向系统可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大类。
4 制动系

  汽车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统称为制动系统。其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ABS:概述、组成和工作原理
2008-5-31 20:37:41  来源:互联网 编辑:carstudy 阅读:294  进入论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汽车制动时,如果车轮抱死滑移,车轮与路面间的侧向附着力将完全消失。如果只是前轮(转向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后轮还在滚动,汽车将失去转向能力。如果只是后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前轮还在滚动,即使受到不大的侧向干扰力,汽车也将产生侧滑(甩尾)现象。这些都极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汽车在制动时不希望车轮制动到抱死滑移,而是希望车轮制动到边滚边滑的状态。

    由试验得知,汽车车轮的滑动率在15%~20%时,轮胎与路面间有最大的附着系数。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轮胎与路面间的这种潜在的附着能力,目前在大多数车辆上都装备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

    AB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常,ABS是在普通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加装车轮速度传感器、ABS电控单元、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及制动控制电路等组成的,如上图。
制动过程中,ABS电控单元(ECU)3不断地从传感器1和5获取车轮速度信号,并加以处理,分析是否有车轮即将抱死拖滑。

    如果没有车轮即将抱死拖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2不参与工作,制动主缸7和各制动轮缸9相通,制动轮缸中的压力继续增大,此即ABS制动过程中的增压状态。

    如果电控单元判断出某个车轮(假设为左前轮)即将抱死拖滑,它即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发出命令,关闭制动主缸与左前制动轮缸的通道,使左前制动轮缸的压力不再增大,此即ABS制动过程中的保压状态。

    若电控单元判断出左前轮仍趋于抱死拖滑状态,它即向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发出命令,打开左前制动轮缸与储液室或储能器(图中未画出)的通道,使左前制动轮缸中的油压降低,此即ABS制动过程中的减压状态。


汽车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解析
2008-3-21 15:18:07  来源:中国汽车消费网 编辑: 阅读:576  进入论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现在市场上车型繁多,配备的自动变速器随着车辆的使用,自动变速器及其相关系统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如变速器内部的摩擦片...
(自动变速器的常见故障诊断思路分析)
种类也繁多,但其控制和使用方法都大同小异。早几年,在国产车中最常见的是4前速自动变速器,现在很多车型更新换代,配备了5前速自动变速,奥迪A4甚至还配备了6前速自动变速。
  自动变速器看似复杂,事实上只要我们了解了其中一些简单参数的奥秘,那么在选购汽车时,自动变速器的好坏就可一目了然了。自动变速器最重要的参数就是挡位的个数。这一点凡是开过车的人都能理解,谁都愿意开挡位多的车。如果挡位越多,变速器与发动机动力的配合就会越紧密,能够把发动机的性能发挥得更好。但光看挡位的个数是不够的。事实上一台自动变速器的挡位多少并不是技术的核心,因为简单的增加行星齿轮组就能增加挡位。象奔驰,沃尔沃的商用货车,有的挡位甚至多达20多个。自动变速器的技术核心在它的控制机构。因为一台好的自动变速器,它的换挡品质必须做到响应速度快,换挡冲击小等特点。而这一切都需要靠设计和改进性能优良的控制机构得以实现。
  自动变速器是通过各种液压多片离合器和制动闸限制或接通行星齿轮组中的某些齿轮得到不同的传动比的。所以换挡品质的好坏与这些离合器和制动器有直接关系。根据汽车挡次的不同,出于成本考虑,经济型车的自动变速器的控制机构通常被设计得很简单。如图:

  上图为自动变速器中最常用的制动机构。它通过制动带来限制行星齿轮的运动。制动带在杠杆的推动下能迅速包紧被制动的齿轮或轴,从而产生强大的制动力达到限制行星齿轮运动的目的。杠杆是直接被顶杆推动的,顶杆的动力又来自液压。所以行星齿轮的制动完全由液压来决定。这种制动带式的设计,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也很低,常用于经济型车的自动变速器当中。但由于制动带制动非常唐突,制动力来得很猛,所以换挡震动相对较大。在高挡车中很少用这种设计。高挡车中用得较多的是多片离合器式制动设计。如下图:

  上图是奥迪A4的自动变速器。绿色圆筐中的部分就是多片离合器式的行星齿轮制动机构。采用这种设计的自动变速箱能获得很好的换挡品质,换挡时动作非常柔和几乎感觉不到震动和换挡冲击,但制造维护成本很高。
  早期的自动变速器通常都是机械控制的,最多只有少量电子系统作为辅助。机械式的自动变速器液压油路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耐用性差,需要经常维护,维修费用也高得出奇。现代自动变速器基本上已经采用了电液一体化的设计,其实不单变速器是这样,现在很多自动化设计都是采用的电液一体化设计。所谓电液一体化,就是指用电子方式控制液压油路。这样就省去了各种复杂的液压控制阀和控制管路,直接用电磁阀取代液压阀。电磁阀最大的好处就是布置方便,可靠性和响应速度高。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是布置复杂的液压回路容易一些还是布置电线容易一些?答案当然是后者。电液一体化变速控制,除了上述优点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控制方法更加智能化。因为电磁阀是直接与行车电脑相连的,电脑可以很容易的根据汽车的各种状态调整控制方式。
不象纯液压控制那样,控制模式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很多配备了电液一体化式的自动变速器的车上,有经济模式,运动模式,雪地模式可供选择。在经济模式下,电脑控制变速器在低转速换挡达到省油的目的;在运动模式下电脑控制变速器在高转速换挡发挥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在雪地模式下,电脑控制自动变速器直接用2挡起步,避免因轮胎打滑而失控。所以,这种电液控制的自动变速器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智能化,非常听话。而这所有的控制模式只需要修改电脑程序就能实现,硬件方面不需要做任何改动,所以成本比传统自动变速器更低,性能却更高。

  当然,在使用自动变速器时也有很多有别与手动变速器的地方。首先,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都有空挡(也就是N挡)。但自动变速器的N挡与手动变速器的N挡是完全不一样的。手动变速器挂入N挡以后,同步器将齿轮与轴的动力分开,完全切断的动力传输;自动变速器挂N挡以后,动力并没有分开,而是解除了所有离合器和制动器对行星齿轮的约束,行星齿轮全部转动,但不传输动力(这是行星齿轮的特性)。因此,自动变速器挂N挡以后,并不代表发动机的动力被切断,而仅仅只是行星齿轮的动力传输不出去而已。如果在高速行驶时把自动变速器挂入N挡溜车,则会造成润滑油压降低,润滑跟不上而行星齿轮又在相对高速旋转,所以很容易把齿轮烧坏。还有一点就是在短暂停车时不要经常把变速杆从D挡切入N挡,因为自动变速器是通过液压推动各个离合器的分离结合以及制动器的束缚来实现换挡的,空挡亦如此。所以频繁的切如N挡会使各个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工作强度和磨损增大,减少自动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其实大可放心,在设计自动变速器的时候工程师们就考虑到了停车问题,其实在D挡上短时间停车是完全不会对变速器有坏影响的,虽然车已停住发动机仍在转动,但带速时的微弱能量完全能被液力变矩器吸收,从而达到平衡。除非是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停车,才会使液力变矩器的油温升高。


传动系工作原理概述
汽车传动系的基本功用是将引擎输出的动力传输给驱动车轮。
    按结构和传动介质分,汽车传动系的型式可分为机械式、液力机械式、静液式(容积液压式)、电力式等。其实通俗的说,传动系主要分为离合器、变速箱(手动或自动)、传动轴、差速器等几大部分。下面我们就这几大部分分别解释。
    离合器——
    离合器其实主要是衔接引擎与变速箱的动力(自动排挡方式的变速箱不存在离合器),同时保证变速箱档位切换时动力的平稳输出。离合器的主要部件是摩擦片,在汽车正常行驶时,摩擦片与引擎曲轴的大飞轮紧密结合,这时引擎动力通过离合器摩擦片传输给变速箱,当我们踩下离合器时,摩擦片与大飞轮分开,此时引擎动力被切断,我们可以自由切换档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踩下离合器而不能切换档位的原因。(在变速箱接受引擎动力期间,变速箱内相应齿轮高速运转,如果不踩下离合器而强行切换档位将导致变速箱齿轮损坏,所以,一般变速箱都设有换档同步装置)。
变速箱——
    变速箱内设有多组不同比率的齿轮对应不同的档位(根据不同的齿轮比设定),将引擎输出的动力分别转化成高扭矩或者高转速的型式,来满足驾驶者的行驶需求。一般来说低档位就会输出很高的扭矩,使汽车获得很高的起动或者攀爬力量;而高档位就会输出很高的转速,使汽车获得很高的行驶速度。因为汽车在静止到起动行驶需要很高的扭矩,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开始切换到低档位让汽车起动,在起动行驶以后可以逐步切换到高档位来获得行驶速度。



法拉利V8引擎+变速箱
    传动轴——
    传动轴在变速箱接受到引擎的动力后,将动力分别输送给驱动车轮。
    差速器——
    差速器这个字眼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它却是传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汽车转向的时候,由于变速箱输出的动力是单一的,所以分配到每个驱动车轮的动力应该是一致的。这就导致一种现象,如果2边驱动车轮转速一致,是不可能实现转向的,正确的应该是靠内侧的转向车轮的转速应该低于外侧车轮的转速,才可能实现转向。因此在汽车的2边驱动车轮之间都设有差速器,来实现转向时内外侧驱动车轮的转速差。
转向工作原理概述
汽车转向系的功能是改变或恢复汽车的行驶方向,满足驾驶者的行驶需求。转向系根据转向能源的不同可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两大类。由于目前绝大多数轿、跑车都采用动力转向系,所以本文着重对动力转向机构进行介绍。
    动力转向机构是在机械转向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液压助力系统HPS(hydraulic power steering),它是建立在机械系统的基础之上的,额外增加了一个液压系统,一般有油泵、V形带轮、油管、供油装置、助力装置和控制阀。由于其工作可靠、技术成熟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现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实际中应用的最多,根据控制阀形式有转阀式和滑阀式之分。这个助力转向系统最重要的新功能是液力支持转向的运动,因此可以减少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


1.方向盘 2.转向轴 3.转向中间轴 4.转向油管 5.转向油泵 6.转向油罐 7.转向节臂 8.转向横拉杆 9.转向摇臂 10.整体式转向器 11.转向直拉杆 12.转向减振器
 
    上图为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示意图。其中属于转向加力装置的部件是:转向油泵5、转向油管4、转向油罐6 以及位于整体式转向器10内部的转向控制阀及转向动力缸等。当驾驶员转动转向盘1时,转向摇臂9摆动,通过转向直拉杆11、横拉杆8、转向节臂7,使转向轮偏转,从而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
    与此同时,转向器输入轴还带动转向器内部的转向控制阀转动,使转向动力缸产生液压作用力,帮助驾驶员转向操纵。这样,为了克服地面作用于转向轮上的转向阻力矩,驾驶员需要加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矩,比用机械转向系统时所需的转向力矩小得多。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向系统中愈来愈多的采用电子器件。相应的就出现了电液助力转向系统。电液助力转向可以分为两大类: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electro-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电控液压助力转向ECHPS(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EHPS是在液压助力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原来有发动机带动的液压助力泵改由电机驱动,取代了由发动机驱动的方式,节省了燃油消耗。ECHPS 是在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控装置构成的。电液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可根据转向速率、车速等参数设计为可变助力特性,使驾驶员能够更轻松便捷的操纵汽车。而当今高级轿车更多采用了更先进的电动转向系统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主要由机械和电控电机组成,工作时由计算机通过力矩的计算来控制电机运动实施转向。


发动机技术参数介绍
现代高科技在发动机上得到完美的体现,一些新技术、新结构广泛应用在发动机上。
     现代高科技在发动机上得到完美的体现,一些新技术、新结构广泛应用在发动机上。如V12、V8、V6发动机:它们均指气缸排列成V型,这种发动机充分利用动力学原理,具有良好的平稳性,增大发动机排量,降低发动机高度。如:Audi A8 6.0使用W12-12缸V型排列发动机,
BENZS600使用V12-12缸IV型排列发动机等一般情况下,按照排量大小的不同发动机分为3缸、4缸、6缸、8缸几种类型。目前1.3L-2.3L排量的车大多采用直列四缸发动机,其特点是体积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2.5L以上的排量一般采用多缸设计,其中有直列6缸,如宝马;也有呈一定角度分两边排列的V型6缸发动机,可有效果降低震动和噪音,如别克车系;一般来说排量越大,发动机的功率就越高。但现在也有些小排量的车通过涡轮增压、多气门、可变正时器等技术来提高功率。  
 发动机的性能: 
  发动机性能参数也就是最能体现发动机工作能力的参数,主要包括:排量、最大功率、最大扭矩。   
  
  排量往往与发动机功率联系在一起,排量的大小影响着发动机功率的高低,通常也把它作为划分高、中、低档车的标准。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上下运动,这样往复运动必然有一个最高点和最低点,活塞从最低点到最高点所扫过的气缸容积,称为单缸排量,所有气缸排量总和称为发动机排量。最大功率与最大扭矩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有人认为车的功率越大,力就越大,其实不然。同样300匹马力,在跑车上可以让车跑到25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但在一部货柜车上,可能最多只有150公里/小时的速度,但它能拖动30-40吨重的货柜。这里面的奥秘就在于两部车的扭矩有很大的不同,简单来说,功率表现在高转速,在发动机性能曲线图上,随着转速上升而明显上升,它决定了车子能跑多快,扭矩不一定在高转速时发挥,在曲线图上较为平直,它可以决定车行驶时的力量,包括加速性。 在解读发动机参数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单看功率有多大,同时也要看到扭力参数,并注意当发动机处于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时的转速,当然以转速值稍低为好。
V10引擎的基本特征
  1.是用钛合金螺栓把离合器壳固定在发动机上。
  2.向发动机的空气喷射系统供气的碳纤维气罐,位于车手头部上方。
  3.引擎配气系统中,每个汽缸有4个气门。
  4.发动机的喷油嘴是用整块金属加工出来的。   
  5.凸轮轴现在由齿轮驱动,而1989年RS1雷诺V10的轮轴是用皮带驱动的。
  6 配气系统已经不用气门弹簧,气门现在是用压缩空气控制的。  
7.为了尽量不用钢管,汽缸壁内部铸进了油和水的循环通道。发动机内部使用什么材料?  
铝是当今一级方程式赛车发动机使用最普遍的材料。在80年代,铸铁已全部被较轻的铝取代。铝还取代了镁,因为镁接触水会腐蚀。只有必须
承受强大作用力的运动件才用钢来制造。
  材料基本分配如下:   
铝:63%(汽缸盖、机油盘、活塞)  
  钢:29.5%(凸轮轴、曲轮、定时齿轮)  
  镁:1.5%(油泵壳)  
  碳素纤维:1%(空气罐、线圈罩)  
钛:5%(连杆、紧固件)   
  制造一台发动机需要150名以上的职工,其中28名工程师、20名制图员、35名发动机机械师、8名电子专家、20名机械工和装配工、4名系统工程师、6名台架实验技术员、15人从事采购、生产和检验,另有15人为管理人员。涡轮增压发动机:这些年来,一级方程式发动机变得更紧凑、更轻和更省油。同时,功率增加,涡轮增压在1977~1988年达到了巅峰。当时最先进的发动机,包括宝马、保时捷、雷诺、法拉利和本田的核实功率达到1200马力以上。这种发动机改变了一级方程式车赛的面貌。1977年没有人相信1.5升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能击败3升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这也许是一级方程式最好的发动机吧。
名词解释
  我们明确一下和发动机相关的几个概念    
  >> 活塞止点与行程:   
  a)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两个极端位置称为止点。活塞离曲轴放置中心最远位置称为上止点,离曲轴放置中心的位置称为下止点。  
汽车技术交流学习网
  b)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活塞的行程。曲轴转动半圈,相当于活塞移动一个行程。   
  >> 排量   

  a)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容积不断变化。当活塞位于上止点位置时,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内表面所形成的空间称为燃烧室。这个空间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  
b)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所通过的空间容积称为气缸排量,如果发动机有若干个气缸,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称为发动机排量。   
 c)当活塞在下止点位置时,活塞顶上部的全部气缸容积称为气缸总容积。  
  >> 压缩比
a)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称为压缩比。压缩比表示了活塞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时,气体在气缸内被压缩的程度。  
  b)压缩比越大,气体在气缸内受压缩的程度越大,压缩终点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越高,功率越大,但压缩比太高容易出现爆震。   
  c)压缩比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由于燃料性质不同,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对压缩比有不同的要求。柴油机要求较大的压缩比,一般在12-29之间,而汽油机的压缩比较小,在6-11之间。根据凸轮轴位置数量划分的发动机类型,SOHC表示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适用于2气门发
动机。   
>> DOHC  
  DOHC表示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适用于多气门发动机。通常发动机每缸有2个气门,近几年来也不断出现了4气门、5气门发动机,这无疑为提高发动机高转速时的进气效率功率开辟了途径。此类发动机适用于高速发动机,并可适当降低高转速时的燃油消耗。   
即涡轮增压,其简称为T,一般在车尾标有1.8T、2.8T等字样。涡轮增压有单涡轮增压和双涡轮增压,我们通常指的涡轮增压是指废气涡轮增压,一般通过排放的废气驱动叶轮带动泵轮,将更多空气送入发动机,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同时降低发动机的燃油消耗。   
>> VTEC  
在国内生产的雅阁轿车发动机就是采用了VTEC技术,“VTEC”为英文“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的缩写,中文意思为“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系统”。VTEC是可变进气门控制技术,通过改变进气门开度来改变进气量,提高发动机扭矩。整个VTEC系统由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ECU接收发动机传感器(包括转速、进气压力、车速、水温等)的参数并进行处理,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电磁阀调节摇臂活塞液压系统,从而使发动机在不同的转速工况下由不同的凸轮控制,影响进气门的开度和时间。VTEC发动机是每缸4气门(2进2排),不同的是凸轮与摇臂的数目及控制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等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性能。本田公司在它的几乎所有的车型当中都使用了VTEC技术,从高性能跑车S2000到混合动力汽车INSIGHT,都采用了VTEC技术。  
 >> 电子油门技术
 
  电子油门取消了传统油门拉线,通过油门踏板传感器,微电脑对节气门进行控制,反应更灵敏,控制更精确。   
  >> 多段式可变进气歧管技术
 
  通过电脑控制进气管长度,满足低速时提供大的扭矩,高速时提供大的率。
  >> F.I.R.E  
F.I.R.E意指“一体化发动机”,在意大利、巴西、土耳其等国均有生产,每年产量达数百万台,是一种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经济型发动机,广泛地应用在菲亚特的各种以装载在菲亚特派力奥轿车188A4000发动机为例,发动机排气量1242ml,压缩比为9.5±0.2 1。发动机控制系统ECU为意大利玛瑞利公司Magneti Marelli?IAW 59F多点电喷系统。采用静电点火、顺序喷射、无回油供油系统及双氧传感器技术,使发动机排放水平轻松超过欧洲2号标准并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这个系统具有以下功能:调节喷油时间、控制点火提前角、控制散热器电子风扇、控制和管理怠速、控制冷启动补偿、自诊断及自学习,并具有跛行功能。  
>> VVT-i  
近年生产的丰田轿车,包括最新的威姿大都装配了标注有“VVT-i”字样的发动机。VVT-i,是英文“Variable Valve Timing intake”的缩写,意思是“智能可变配气正时”。由于采用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因此丰田起了一个好听的中文名称叫“智慧型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该系统主要控制进气门凸轮轴,又多了一个小尾巴“i”,就是英文“Intake”(进气)的代号。这些就是“VVT-i”的字面含义了。VVT-i是一种控制进气凸轮轴气门正时的装置,它通过调整凸轮轴转角配气正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的排放。而丰田在2000年发表的全新一代Celica则进一步地发展了VVT-i引擎,创造出新一代的VVTL-i引擎,它也用类似Honda VTEC的原理,比原来VVT-i引擎上的凸轮轴多了可以切换大小不同角度的凸轮,也利用“摇臂”的机置来决定是否顶到高角或小角度的凸轮,而作到“可连续式”地改变引擎的正时,重叠时间与“两阶段式”的升程。VVTL-i结合了VVT-i的连续式可变正时与重叠角,与VTEC式的凸轮轴切换,而首先达到第一具可以说是“近似”完美的引擎,VVT-i加入可以变化valve升程后的新引擎VVTL-i,果然在性能版的Celica身上有超过每公100hp以上的实力,1.8升的它能180hp/7800rpm的超强实力,而且它还保有扭力曲线高而平原式的表现,0-96km/hr。应该说VVTL-i是Toyota划时代的力作。   
  可变排量发动机(VDE),并准备装在福特公司以后生产的轿车和卡车上,以进一步改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这种发动机技术最适合于多汽缸的发动机使用。例如对12缸发动机来说,采用这种技术后,等于装了两个独立的6缸发动机,可以根据驾驶的需要让一台发动机运行,而让另一台处在怠速状态。这样,就可以随时调整发动机的排气量,从而减少燃油的消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4-2025 20: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发动机机体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稳固性至关重要。气缸体作为机体中的主要部分,通常采用灰铸铁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行时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气缸体与油底壳安装平面的位置设计,需考虑其承载的负荷及运行时的振动因素,以确保机体结构的完整性和发动机性能的稳定。此外,冷却水套和润滑油道的设计,保障了发动机的冷却和润滑效果,进而提升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8-2025 19:53 , Processed in 0.629888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