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401查看
  • 10回复

看丰田如何被玩死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2011 15: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多年前,一纸广场协议,日本经济陷入了20年的衰退,至今没有恢复元气,而广场协议的主导者美国,借助金融工具和高科技,成功拉开步步紧逼的日本数个身位。25年后,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也是成功超越通用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陷入召回门。据媒体统计,因踏板问题,丰田目前的召回数量已超过其去年718万辆的全球销量,为此将付出约135亿人民币的代价。
丰田召回门事件是否是一场广场协议似的狙击战呢?丰田是否就一蹶不振?谁又会是受益者呢?
丰田的确应该为它的产品质量问题付出代价,但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丰田召回事件背后真正的故事。
大家在看热闹的时候,用脑袋想想这几个问题:丰田召回事件公众关注度为什么陡然上升?美国车召回真的比日本少吗?为什么美国媒体不穷追猛打呢?福特召回的次数和数量比丰田只多不少。
潜伏
带着上面3个问题,很多事件一深挖,道理就自然明白了。
为什么美国媒体穷追猛打丰田呢?因为Dimitrios P. Biller这个丰田美国的前雇员,源源不断地向媒体提供独家猛料。这个人成了福特扭转时局的关键。而这个局,前面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潜伏战”,后面又是一场招招毙命的“狙击战”。
潜伏战的第一步,物色人物。比勒他在高等法院帮福特汽车辩护了几个大案,于是很快得到福特汽车赏识,邀请他参加“下一代诉讼律师训练计划”,而这是福特的“黄埔军校”,每年在全美国范围内只物色大概16名青年律师。
第二步,全面培养。福特专门给他安排了三个月时间在福特全球总部的法务部,专门研究汽车相关的法律乃至工程的各种问题。而他把1995年到1997年福特所有的官司都研究了一遍,告诉福特在集团诉讼里什么特征的原告你容易挑出毛病,什么样的你最好要避开。
第三步,准备潜伏。福特更是老谋深算,这么聪明的律师,福特竟然最后不给他留在自己的法务部里,而是培养好了之后呢,让他回到自己的律师所,遇到案子时才委托给他。所以丰田看到的是什么呢?这个人帮福特打官司是一打一个准,而且对各种各样的汽车事故啊都了解得不能再清楚了。所以,2003年礼聘比勒律师加盟丰田。
第四步,打入内部,窃取机密。表面上来看,他算是相当尽职尽责,三年里代理丰田应战12官司,每战必胜。实际上呢?比勒后来在其公开说明中承认,“在为丰田时,便着手开始搜集,发现300起翻车事故的相关数据,在获得丰田美国公司认可的情况下已被销毁”。
而他掌握到了足够的证据,至少会让丰田过去十年里的官司可能都要翻案。可是,他却不急于借此要挟丰田,恰恰相反,他给丰田什么印象呢?他没什么核心机密,而且已经被我们丰田用370万美元的遣散费封口了。
等待
丰田却不知道这恰恰是狙击战的开始。成功的狙击讲求三个要素,第一是时机,第二还是时机,第三个还是时机。
这第一个时机就是你要麻痹敌人,所以放松警惕,从而给你足够的时机观察和搜集他更多的弱点。所以,虽然比勒是2007年离开丰田,可是却在两年之后的2009年7月24日,才把75页厚的起诉书提交给了加利福尼亚中部地方法院。你想想看,出问题的汽车都是什么时候生产的?主要都是比勒在职和离职以后,为什么?因为比勒让丰田相信福特的质量也是马马虎虎的,而在美国这种马马虎虎是无所谓的,只要丰田手里有比勒这样优秀的律师。
第二个时机就是对自己最有力的时机。你想想看为什么不在2008年狙击?因为那时福特重组尚未完成,现在呢?福特的两大美国竞争对手都在经济危机中受到重创,现在还拦路的就只有丰田了。所以,2009年,福特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给丰田布下狙击圈。
出击
正面狙击。7月份,启动诉讼。诉讼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给丰田脑袋蒙住,让它无暇兼顾。
催泪弹。8月份,本来丰田准备诉讼,可是福特却把重点转移到了媒体。8月发生[  ]350撞车事故,加州公路巡逻队长一家无一生还。福特动员媒体公关,美国媒体铺天盖地都是这个新闻,在电视上不断播出,让大家都觉得这位队长生前尽职尽责,而一家人无一生还,可见这个事故是多么惨烈。所以,这么尽职尽责的公路巡逻队长出事故,唯一的可能原因就是丰田车质量的问题。
政府出面,背后冷枪。9月14日,加州法院要开始第一次听证,所以丰田全部精力都投在这个听证会上,对于加州撞车惨案,丰田还在麻痹之中,觉得靠律师就能摆平,所以拒绝道歉,拒绝承认自己的车有质量问题。可是福特却疏通美国调查部门,在背后开冷枪。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总局出来了,公布的不是正式调查报告,而是初步调查报告,因为这么短的时间,也没法完成正式调查。初步调查的结论是:“事故发生当时地板垫卡死油门,不合理的油门设计可能为事故原因”。换句话,就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目的就是要打压丰田。(本文转自郎咸平的博客)



郎咸平:丰田危机的幕后 2010-03-29 07:05:27
  郎咸平 2010-03-29 发表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眼下这句广告语所标榜的全球汽车业标尺——日本丰田公司正在深陷一场由“脚垫门”、“踏板门”、“刹车门”等引发的大规模召回泥潭之中:
  2010年1月21日,日本丰田公司宣布,召回约230万辆在美国市场上的8种型号汽车。
  1月26日,丰田宣布暂停在美国销售8种型号汽车,同时关闭部分生产线。
  1月28日,在美国市场召回109万辆汽车,从中国市场召回7.5万辆汽车。
  1月29日,从欧洲召回180万辆汽车。
  2月2日,从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召回18万辆汽车。
  2月4日,在日美召回27万辆旗下普锐斯汽车。
  即使是最资深的行业专家也从未见过哪家公司同时有这么多汽车车型陷入危机,丰田到底怎么了,丰田危机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有很多朋友都是开丰田车的,这个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车品牌,最近质量遭到了“滑铁卢”。最后我们发现,丰田的质量原来是不行的,在美国遭到连番羞辱。甚至连丰田的一把手丰田章男也大老远跑到美国去,2月24号接受了美国国会的质询。
  日本人呢也很有意思,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用日本人的方式来处理美国人的问题:先鞠一个45度的躬,对方不满意;再鞠一个90度的躬,对方还是不满意;然后又开始哭哭啼啼……那是日本人干的事,在日本的话,你哭一下,道个歉,日本人就原谅你了。美国不会的,你太不了解美国人了。
  还有更可笑的,同志们,你相信吗?你觉得丰田车的质量可能如此大幅度的下滑吗?可能比美国车差吗?
  美国的失业率非常严重,按照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是超过10%。可是美国失业率的统计跟我们所想象的是不一样的,失业之后不算失业,一定要领了救济金的几个月之后才算失业人口。因此美国今天所公布的10%的失业率是半年前的失业人口,如果按照真正的失业人口,再加上半就业人口,这个数字应该接近19%,非常严重的。
  但是奥巴马曾经讲过要增加200万的就业,问题是怎么增加?
  你美国生产的产品别人不要,比如说美国生产的汽车别人不想要,因为总觉得质量不好。从过去的召回来看,出问题的基本上都是美国车,而且大的召回,会着火的基本上也是美国的汽车。丰田确实也有问题,可是同样的问题通用也有。为什么你单单指向丰田呢?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这是对付我们亚洲的惊天大阴谋。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只是对付日本,我担心,美国会用类似的借口对付中国。坦白讲,我们中国各行各业产品的质量还不如日本,如果真的对付我们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于丰田的故事,我们在幸灾乐祸之余也要想一想,假如将来对付我们的话,我们该怎么办?因为当美国真的决心对付一个国家的时候,他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
  所以在我讲这个故事之前,我想先告诉你们一句话。在我看来,这是美国对日本的第二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我之前说过,就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1985~1987两年之内日币升值了一倍,彻底打击了以出口为主的日本各大商社。
  从 1985~2008年这段期间,美国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汇率大战”。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资产泡沫化,最近美国对我们一再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目的就是让我们重蹈1985年的日本,1997年的亚洲和2008年越南的覆辙。利用“汇率大战”配合我们现有的资产泡沫,打击我们的经济,这就是美国“汇率大战”的真正用意。
  这些故事我以前都做过详细的讨论(郎咸平:泡沫大战即将开打,郎咸平:狙击日本的启示,郎咸平:泡沫大战狙击香港),但是今天从丰田的故事看起来,美国已经展开了“贸易大战”。这个话特别可怕,也就是说奥巴马这一次干脆来了个釜底抽薪。
  如何帮助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这三大汽车公司呢?
  美国人根本不买美国车,因为他们认为美国车质量不行。所以三大汽车公司卖的不好,因此就要关掉工厂,所以造成了工人失业,这又牵扯到几百万其他零配件工厂的工人失业。因此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失业问题间接波及起来是不得了的,是几百万人的失业,按照我们的估计是300万人的失业。
  按照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在美国,丰田事件被普遍描绘为“一家以产品质量为骄傲的汽车巨头正在遭遇一次难堪的挫折”。但是日本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口气却完全不同,许多日本报纸认为,这件事是上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紧张关系和美国人对日本企业敌视态度的再现。要知道就在2008年,丰田汽车以897万辆的销量超过通用汽车,夺过了通用占据77年之久的全球第一汽车制造商宝座。同一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底特律三大汽车公司风雨飘摇。临危受命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会听任丰田公司占据全球汽车业霸主的位置吗?
  这当然是奥巴马所不能允许的,因为他是民主党的总统,是蓝领阶级的代表。当初就是以汽车工会为首的这些蓝领工人把奥巴马送入白宫的,他今天当然要回馈这些老百姓。
  怎么回馈呢?
  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就是不争气,车的质量就是不好,美国人就是不买,怎么办呢?如何让每个人去买呢?又不能号召美国人发挥爱国精神,为爱国而买,美国人不干这种事的。
  奥巴马想啊,想啊,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终于想出来了。他要釜底抽薪,让美国老百姓痛恨日本车,让老百姓认为日本车的质量不行,一定要彻底打击日本车的质量才能够让美国老百姓购买美国车。
  所以根据1月份的销售数据看起来的话,美国成功了。因为丰田的销售量下跌了16%,而问题非常多的福特,销售量竟然上升了25%。
  请你想一想,美国为了对付苏联花了20多年的时间,精心策划打击苏联,最后让苏联解体。美国对付日本的汽车工业,肯定也是这样子。你们千万不要小看美国,美国最可怕的地方就在这。他要对付你,不是今天想到今天做,而是几十年的精心策划。
  在我讲他们的阴谋之前,我得先讲一个数据,证明一下日本丰田车的质量如何。
  福特:因巡航控制开关会引发起火问题,福特总共召回了1490万辆,美国历史上全部召回的汽车在2004年有人统计了一下才2500万辆,福特一家就对此承担60%的责任。(这个是开玩笑的)
  通用:两次最大的召回是因发动机支承脱落堵塞节流阀和因挂环螺栓不牢影响汽车转向。
  丰田:美国国家缺陷调查办公室公布2010年01月的召回档案:
  标号10V-017丰田和标号10V-018通用:召回的原因都是油门踏板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不能自动弹回。
  标号10V -023丰田和标号10V-024通用:召回的原因都是脚垫卡住油门踏板。
  所以这一次丰田的问题跟福特、通用相比是非常小的问题,而这么小的问题,丰田和通用是一起召回的,那你为什么不说通用呢?
  这都是美国国家缺陷调查办公室召回档案里的,丰田的确有问题,可是通用有一样的问题,而且还有更严重的问题,你为什么不说呢?
  这个简单的数据已经告诉我们,这就是精心策划的开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2011 18: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丰田不是那么容易被玩死,即使是再召门,也没多大问题,日本
人精明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7-12-2015 20:2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3-3-2011 05: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3-2011 11: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太疯狂了!!日本人太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3-2011 18: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又招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3-2011 21: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经济文化全都来搅和
    事情的真相扑朔迷离
    等待内幕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11 18: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丰田确实惹到了美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4-2012 14: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  水太深了   我也只是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5-2012 15: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日本人赶出中国?
    能赶得出去吗?
    日本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丰田模式,还有高质量的产品(不包括合资,合资产品都是中国人自己骗自己人钱的)。
    把日本货赶出中国,我们现在一半的现代化设备是没法用的。一半可能都不止!
    日本人,比中国要厉害得多!
    我们还没有学会他们的精髓,就要赶他们走……真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5-2012 16: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日本人赶出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5-2012 13: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水太深了,跟大片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2-7-2025 08:49 , Processed in 0.33727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