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718查看
  • 11回复

[野史乱弹]千古奸臣诸葛亮(转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3-2011 12: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首先,我们看看百度百科奸臣定义:

“奸臣”,指不忠于君主,弄权误国营私、残害忠良之臣。


诸葛亮如同中国传统文人一样志大才疏心胸狭小,进入刘备集团后除了争权夺利外残害忠良,几乎没干过什么好事。实际上是大奸臣。如同秦桧是金国奸细一样,诸葛亮很可能是吴国打入刘备集团的奸细。
一、残害忠良

1 陷害关羽魏延,断刘备的左膀右臂

一开始给关羽戴高帽子,导致关羽野心膨胀,经举妄动,进攻魏国,被吴国偷袭。然后不给增援,关羽被杀。章太炎就曾说过:“(关羽)临沮之败,葛氏(诸葛亮)不以一卒往援,昧者讥其无远略,而或解以败问之未通。……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以陨关羽之命。”

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动摇刘备对魏延信任。自己临死前密令马岱杀魏延。
  
  2 害死刘封
  
  诸葛亮害怕刘备死后,刘封不易控制,诬陷害死刘封。
  
  二、不忠于君主,弄权误国营私
  
  1 杀害李严,导致蜀国本地精英背叛
  
  李严是刘备托孤重臣,蜀国本土精英代表。刘备本来希望代表荆楚精英的诸葛亮和代表川蜀精英的李严精诚团结。结果诸葛亮抓住李严一点小把柄,把李严杀了。导致蜀国本地精英背叛,没有人再愿意为蜀国效力。当邓艾兵临城下,全部投降。
  
  2 朝政专横跋扈
  
  诸葛亮独揽大权,排斥贤能。把一些平平庸庸心腹提拔为重臣。视自己为君,阿斗为臣。在阿斗身边密布亲信,教训阿斗就如同训一条狗一样。幸亏阿斗聪明,唯唯若若,否则很可能被诸葛亮给废了。
  
  3 不懂军事却偏要带兵打仗
  
  诸葛亮不懂军事,却说我的专业是打仗。对诸葛亮战绩用八字形容,屡败屡败,屡战屡败。第一次出祁山,街亭本来应该集中主力决战,但诸葛亮知道自己去肯定没有好果子吃,闹不好小命要玩完,于是派马谡做替死鬼。推卸战败责任。
  
  4 抗拒统一,增加人民痛苦
  
  现在除了几个小的无赖国家,有谁敢跟美国叫板?
  
  当时的魏国就如同现在的美国,当之无愧的老大。蜀国勉强为老二。老二保全之道或者韬光养晦隔岸观火,或者跟定老大先去灭了老三。
  
  在当时魏国实力超强情况下,诸葛亮却逆历史潮流而动,抗拒统一,不自量力去挑战魏国。大大增加了人民痛苦负担。消耗蜀国国力,导致蜀国最先被灭。
  
  诸葛亮这样做法有一个可能,就是诸葛亮为吴国奸细,通过发动蜀国对魏国战争,为吴国获得喘息之机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12: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的魏国就如同现在的美国,当之无愧的老大。蜀国勉强为老二。老二保全之道或者韬光养晦隔岸观火,或者跟定老大先去灭了老三。
    
    在当时魏国实力超强情况下,诸葛亮却逆历史潮流而动,抗拒统一,不自量力去挑战魏国。大大增加了人民痛苦负担。消耗蜀国国力,导致蜀国最先被灭。"
  =======================================================
  从这些话中能看出楼主你的思维能力。
  谁告诉你当出现一个老大时,老二明智的做法是去帮老大灭老三的。
  在赤壁之前、刘备刚败之时,刘备的残兵败将连做做老三的资格都没有,那么作为老二的孙权,按你的逻辑是要做看刘备死或者帮曹灭刘?好在孙权没你聪明,要不吴早被灭了。
   你举美国做例子也不当。苏联(俄罗斯)帮美国灭中国了吗、中国帮美国去灭伊朗了吗。
   历史上也真有和你想法一样的,看看结果:北宋助金灭辽,辽亡宋亡。南宋助蒙古灭金,金亡宋亡。
   所以,当出现一个实力太强的老大时,老二老三只能联合起来,要不就等死吧。诸葛亮、鲁肃、曹操都明白这个道理,可关羽、吕蒙和你一样聪明
  ,关羽一边打曹仁,还一边把孙权激怒,结果你也知道了,不单把荆州和小命丢了,还破坏了蜀吴联盟,刘备、张飞也死于为他报仇之中,刘备的惨败极大的削弱了蜀国国力,这也是诸葛亮屡次北伐无功的重要原因,因为精兵强将都被刘备的惨败葬送了。所以关羽才是蜀国的罪人。蜀国被灭,吴也被灭了,关羽、吕蒙、孙权都有责任。
  ==========================================
  你还好意思说“诸葛亮却逆历史潮流而动”,你知道什么是信仰吗?在诸葛亮的心里,蜀汉就是正统,是官府,魏则是篡逆,是贼,汉贼不两立,你明白吗?照你的观念和逻辑,当年日本入侵时,实现“东亚共荣”多好,抵抗什么啊,交白旗得了。
  ========================================================
  诸葛亮不是神人,但绝对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人,无论是管理内政、外交,还是军事上。
  =============================================================
  你的罗列的那些东西可以说是莫须有,都是主观想象,不值得反驳,它们只能证明你读书太少了,而且思维分析能力实在不怎么样。想要知道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多读几本书,不要听那些专挖祖坟的专家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12: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哗众取宠的人,我向来是懒的跟他较劲的,但是像楼主这样的极品,我不得不站出来说几句话了。
  
  首先,诸葛亮何曾不忠于君主?洋洋一篇《出师表》,还不够表现他的忠心吗?弄权误国待会再说,他何曾营过私???且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一段记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请问楼主,这是营私之人能做到的吗?这种例子多的是,《三国志·诸葛亮传》里一抓一大把,我就不多说了。
  
  其次,诸葛亮何曾残害过忠良?不援助关羽难道是诸葛亮的错?别忘了,那个时候他只是一个军师将军,哪有随便调军的权利?真正掌握益州军权的是刘备!诸葛亮只有在刘备死了之后才真正掌握了蜀汉的军权,章太炎那话说的很没道理。再说魏延那个例子,什么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自己临死前密令马岱杀魏延,拜托,那都是《三国演义》里说的,《三国志》、《后汉书》里何曾这样说过?历史不是演义,拿演义里的故事来证明你的论断,恐怕难以服众吧?
  
  再次,楼主说“导致蜀国本地精英背叛,没有人再愿意为蜀国效力。当邓艾兵临城下,全部投降”,更是扯谈,诸葛亮死了三十年后蜀汉才被灭,你这么说,好像蜀汉是诸葛亮毁的一样,那为什么蜀汉还存在了那么多年呢?要知道,诸葛亮治蜀的十几年是蜀汉发展最好的十几年,这是史学界公认的,后来继任的蒋琬费祎都是很好地继承了诸葛亮的政策,才使国力脆弱的蜀汉没有很早的灭亡。还有,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蜀汉的精英全部投降了吗?请看《三国志·姜维传》: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人建宁。于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将士咸怒,拔刀斫石”,这叫全部投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12: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
  1、祖孙三代为国战死沙场
  2、清廉
  3、廖立、李严被诸葛废了之后,终生无怨言,诸葛死后他们都哭了。
   李严被废后,他儿子李丰照样受重用。可见诸葛诸葛执法无私,被废之人 是 自己有错
  4、死后,百姓自动祭拜他,直到今天。
  5、司马懿赞为“天下奇才也”,钟会征蜀时祭拜诸葛,陈寿赞为“亮之器能整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其他的还有一大堆。
  。。。。。。。
  
  
  请问楼主这世上有那个奸臣能做到这样?
  
  这些全是《三国志》里的内容,同一本书,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差距这么大,难道是因为我早上喝麦片,你喝牛奶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13: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小评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孔明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前出师表》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南阳郡邓县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楼主知道不?历史不可妄加臆测。作为一个弱国的丞相,总不能不思进取吧?难道作为弱者就要向强者屈服(所谓什么抗拒统一云云•••)。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晚清中国早就玩玩了,还轮得到你在这里牢骚?
  其次,什么叫不懂军事要打好仗?本来蜀国人才就不多,身为丞相你不上,谁上?难道叫那个二愣子刘禅?笔者的评价是:诸葛亮用兵不是他的强项,他有错,但无罪。
  再次,诸葛亮是奸臣吗?滑天下之大稽。刘备临死托孤,知道不,诸葛亮手有重权,又有先帝遗旨,要反早就反了,难道他还玩不过脑残的刘禅?阿斗聪明,这么的评价,看来楼主也差不到哪儿去。
  “营私”,孔明死后家无余财,后来两代人为国捐躯,有这么营私的呀?
  又说“残害忠良吧”。不援助关羽难道是诸葛亮的错?别忘了,那个时候他只是一个军师将军,哪有随便调军的权利?真正掌握益州军权的是刘备!诸葛亮只有在刘备死了之后才真正掌握了蜀汉的军权,章太炎那话说的很没道理。再说魏延那个例子,什么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自己临死前密令马岱杀魏延,拜托,那都是《三国演义》里说的,《三国志》、《后汉书》里何曾这样说过?历史不是演义,拿演义里的故事来证明你的论断,恐怕难以服众吧?
  再次,楼主说“导致蜀国本地精英背叛,没有人再愿意为蜀国效力。当邓艾兵临城下,全部投降”,扯谈!诸葛亮死了三十年后蜀汉才被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一个角度说,孔明先生是被演义过度神话了,反倒有点令人反感,不过有鉴于造神运动是国人的悠久历史传统,这一点也不奇怪。所以我个人对三国演义一直没太多好感。
  
  从我所看过的资料来看,从我的个人感受上,武侯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当然他的败笔也有,所谓人无完人,三国演义里的过度神话在这一点上反倒会起反作用--形成一种较为激烈的落差感。
  
  神话某个人物,孔明也好,刘备也好,当然是极端和愚蠢的,不过我觉得你的看法,也走了另一个极端,至于是否必须要用一种极端去矫正另一种极端,这个问题大家看法都不同,我个人不赞同这个看法,不赞同的原因,可以参照我们这个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我想楼主也在兜同一个圈子,这样于人于己,都没有什么益处。
  
  但有一点,我的看法和楼主有相近之处:魏延事件,我也认为,和武侯有关。我的猜测是,武侯担心在自己之后,魏延的强势会对刘氏天下形成过大的威胁,应该说武侯的一生,是在忧患中度过的。
  
  至于说到奸臣一词,呵呵,如果以武侯对刘氏天下的忠心,还能被挂上奸臣的称号,我真的只能说,这是存粹的颠倒黑白了,武侯的一生,自从跟随刘备走出草庐之后,就是忠心耿耿的,这一点随处可见,最完整的表述,是武侯自己的出师表,我个人认为,这个奏章,通篇都是武侯的真心表述,当年在学校里读书,读这个东西没太大感觉,觉得文采还不错,不过还不是我个人最欣赏的,后来对武侯这个人物知道的多了一些,再读起来,有点两眼发酸,为之感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的确是武侯一生为了刘氏天下效力的写照。忠诚,不论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可贵的美德。
  
  你怎么忍心说,孔明是个奸臣呢?骂人不是乱骂的,要讲道理的,对一个街边的乞丐,有良知的人尚不能对其肆意乱骂,对于武侯这样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怎么可以随口指斥?谬其为所谓奸臣?坦白说,这个比较有无知者无耻的意思。
  
  说到对阿斗的强势,这个地方的确是可以诟病的,因为这个地方容易论辩出专权来,所以有人说,这不就是曹公第二吗?那么既然曹公能叫汉贼,武侯就可以叫蜀贼。这个看起来是通的,实则断章取义。
  
  至于说曹公那个到底如何看定是非,我觉得是中性的,大汉气数已尽,人所共知,而且把皇上变成傀儡的不是曹公首开,那是董卓干的,实际上要承认,汉天子在曹公手里,比在董卓手里要滋润的多。况且基业是曹公打下来的,凭什么就要乖乖交给你汉帝?谁规定天下就是汉刘氏的?再说刘邦怎么得的天下?你可以从秦手里夺天下,曹公就不能再从你汉手里夺天下?这个没道理。所谓皇上轮流做,有能者得之,还是老百姓这句话最实在,深刻。
  
  可是曹公是要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的,武侯这样做了吗?以武侯这样的政治天才,整个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天才之一,在刘备死后,关羽张飞等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已经过世,硕果仅存的几位还都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权倾朝野的形势下,从阿斗手里搞个天下出来,难度很大吗?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几乎是水到渠成,甚至连合法性都有.....刘备遗诏中不是有一句可以靠上谱的吗?再说这种合法性只是遮羞布而已,有它更好没它也无所谓,再说这东西随时都可以造,一高兴可以造一百个。
  
  但武侯没有这样做,相反,他的耿耿忠心,人皆可见。你怎么可以说他是奸臣?你对武侯这个人物有多少理解呢?我的看法是半点都没有,基本上你是在评论一个你丝毫都不了解和理解的人物。直斥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其实一般人都认为,哗众取宠的,只是小丑而已。
  
  另外阿斗是一个未经历疾苦的人,武侯对他一直是教诲甚严,谆谆善诱,这是从长者对后辈的角度上进行的监管和规劝,这个不是要篡权的迹象,要篡权那要让阿斗整天声色犬马,莺歌燕舞,日日荒筵,夜夜新郎,再加上颐指气使,几天下来,不用簒,百官群臣老百姓们就要拥立武侯当皇上了。武侯对阿斗不厌其烦的规劝,恰恰是他的忠诚的表现,是他努力要让刘氏天下传承下去的表现。
  
  这样一个人物,怎么能称为奸臣?这个真是污蔑。而且当年蜀中的政治之清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这是一个奸臣可以做到的吗?
  
  武侯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中国历史上真的值得尊敬的人物不多,给人印象深刻的要多写,读来大有黑色幽默意味的人物和段子较多,那种在明显的残忍中却让人想要发笑的东西。值得尊敬的人物的确不多,孔明是其中之一。
  
  这样一个人,竟然被你说成奸臣,唉。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13: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读:本文论证《三国演义》对张飞之死做了隐讳处理,以迎合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实际上,张飞遇刺除了有“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的内因,还有缺点被他人恶意放纵的外因;除了有下属范疆、张达的近身操刀,还有上司刘备和诸葛亮的远程攻心,长期运作。刘备为让刘禅顺利继位并保持刘家天下的纯正血统而过河拆桥,清除异姓兄弟关羽、张飞;诸葛兄弟则早有借力刘关张,自立诸葛王朝的异志。罗贯中虚构刘关张桃园结义的用意是,通过三姓共治寡头政治的幻灭,反向为后人提供破除“家天下”的解决之道。
  
   一、张飞结义的动机无为,先佐炎汉,后忠刘备
   自从上次写了《刘备昧心参与剿杀关羽的五方行动》之后,就有读者接连问我,既然刘备能害死关羽,他会放过张飞吗?我回答说,现在已经有很多拥刘的读者认为我是人心惟危了,哪能继续揭刘呢?他们却说,姑息养奸才会导致人心惟危呢!是啊,作为一个独立学者,坚持真理与发现真理同样重要,我可从没说过颜良文丑之间有什么芥蒂,司马父子之间有什么不睦。《三国演义》不仅要揭示国家的分合规律,还要通过刘关张揭示人与国的分合关系:当国家分裂、民心涣散之时,刘关张反其道而行之,桃园结义,凝聚人和,便取得了超乎常人的成功;三足鼎立之后,又由于刘备与关羽的政见分歧,刘要做中兴皇帝,关仍想匡复东汉,人和散失,所以接连遭致失败。作者认为,人和只有一以贯之,持续改善,才可能战胜天时与地利,统一天下。
   相对于刘备和关羽,张飞就没有那么鲜明的政治立场了。这大概也与其出生有关——“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既不像刘备早年丧父、家贫,也不像关羽除灭豪强、逃难,他结义、参军纯粹是出于“大丈夫应与国出力”的热血与豪情。正因为动机无为,所以他并不想做江湖老大,甘愿鞍前马后做小弟(江湖上有钱人自立为长,不序年龄不比能力的甚多),先佐汉,后忠刘,包括刘备在内的所有汉室宗亲。例如他在刘备婉拒进位汉中王时劝道:“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莫说汉中王,就是皇帝,有何不可!”
   对于他姓逆臣,尤其是董卓、吕布和曹操等人,张飞则深恶痛绝,当疑心关羽投降曹操时,他甚至要兄弟火并,直到亲眼看见关羽杀掉蔡阳。假如三兄弟都像张飞这般灵活而又理性,或许不会出现裂痕,或许能走得更远。
   二、刘备以雪仇解除结义,先获独生,再博民心
   张飞的思想转变还是太过简单了,以为自己的子孙会永远甘居人下,忠于刘姓;以为兄长刘备会永远仁义守誓,认自己这个异姓兄弟。实际上从根源上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异姓兄弟只适合辅朝,不宜篡朝;只适合强强联合、同心协力打天下,不宜孤家寡人坐天下。因为三姓之人既已化学合成为一个人,比亲兄弟还亲,那么他们的后辈就应同时享有皇位继承权,只不过需要遵循立长不立幼,立贤不立愚的规矩罢了。而后来关兴与张苞争锋相斗、互不相让的事实也表明他们的后代不会盲从前代的兄弟次序,一切凭年龄和实力说话。
   刘备作为首任兄长、既得利益者,当然不能接受这种看上去很美的取代“家天下”的寡头政治,它会直接威胁到刘禅的继承权和统治权,竟至破坏整个皇室宗派的单姓血统。不要说将来做天子,就是止步于汉中王、西蜀帝王,刘备也不想三姓共治,何况刘禅在所有亲子与义子中又不具备任何竞争力。(此前他之所以愿意结拜异姓兄弟,是为了体现仁义、包容和开明的刘家新形象,骗取第一桶金。而罗贯中虚构这一事件的用意则是为了提供一种破除家天下的解决方案,以悲剧的方式启发后人。)
   大哥毕竟比三弟有才,他早已想好了消解化学兄弟的化学方法——与“结义”相反的“雪仇”。先将兄弟暗中送给对手杀,再以雪仇的名义获得独生。只要说是为了报仇,谁还会要求他们同年同月同日死呢?结义盟约自然解除。同时还赢得了朝野上下同仇敌忾的士气与民心。这都是夺取天下必不可少的。正因为报仇是假,夺天下是真,所以刘备在杀死所有仇人之后还要继续进攻吴国。(他的战略与诸葛亮相反,是先灭东吴,再统一全国。)刘备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既能将兄弟结义提升至替天行道的辅国大义,又能将兄弟之仇演说成不共戴天的灭国公仇。且看他是如何制造兄仇的。
   刘备的另一种才华是善于借力,当初结义是为了借力羽、翼起飞,如今成功在望,他又要借力剪除沉重的翅膀并获得两重孝。那么,该借何人之力呢?无需另请高明,非诸葛亮莫属。第一,诸葛亮也有杀羽除飞的图谋,志同道合,不会泄密;第二,诸葛亮擅长心理战和远程战,常在笑里藏刀之后敷以悲伤的眼泪,干净利落;第三,诸葛亮精通各种神鬼之道,能将阴谋陷害伪托成上天旨意,无人生疑。刘备亲眼见到诸葛亮杀同僚庞统时就是这样做的。
   三、诸葛亮放纵张飞的偏才,先使其小成,再使其大败
   诸葛亮果然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只对着关羽和张飞的偏才和性格缺点温柔拍打几下,就让他们死于非命了。
   关羽的正才是义,却偏好逞勇,缺点则是“刚而自矜”;张飞的专长是勇,却偏好耍智;缺点则是“暴而无恩”。
   诸葛亮告诉我们,若想成全一个人,就帮助他发挥专长。诸葛亮给关羽镇守华容道的机会,便让他义满天下;诸葛亮给张飞树林中可埋伏军马的启示,便让他当阳桥头一声吼,勇退曹家百万兵。若想毁灭一个人,就膨胀他的偏才。与由善性决定的正才不同,偏才往往由后天的欲望驱动,一旦放纵,就会让人自我陶醉,暴露出缺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譬如,关羽在接到孔明送来的五虎上将第一员的勇名后就说:“知我者惟孔明也”。以为自己真能威震华夏了。张飞在瓦口关接到孔明送来的三车成瓮的美酒,计取张颌之后,就以为自己独得孔明之妙,成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酒神加智神,愈加纵酒贪杯。这就是“欲使其亡,先使其狂;欲使其狂,先使其盲”的道理。现在很多成功人士仍喜欢别人吹捧他们的业余爱好,以全才自居。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罗贯中与陈寿的观点有所不同。陈寿认为关羽和张飞是“以短取败,理之常数也。”罗贯中则认为他俩的失败既有性格内因,也有被他人恶意诱导的外因。在罗贯中看来,关羽和张飞的偏才和个性原本是可爱的,甚至是有益的。关羽因为好勇而“千里走单骑”,因为刚矜而“土城约三事”;张飞因为好智而“陆路取西川”,因为粗暴而“鞭打督邮”(“义释严颜”还说明他原本能做到暴中有恩),均成为了千古美谈。这说明个性本身没有长短之分,太过了才会变成缺点,变成取败之道。
   四、刘备将屠夫张飞当猪杀,先消磨其意志,再急火攻心
   实际上,在害张飞的过程中,刘备不仅是旁观者、纵容者,还是积极的合作者、操刀者,参与程度要比杀关羽时深得多。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就像范疆与张达一样,几乎不分主从。表面上,他不赞同孔明送酒给瓦口隘的张飞,以免他贪杯误事,实则并未阻止,只管增派魏延去助张飞成功,却未捎去半句节酒的嘱托。表面上,他在伐吴之前,初开金口嘱咐张飞:“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实际做法却是:一、称帝三年间绝口不提报仇之事,让张飞不知所从,终日借酒浇愁;二、在某一天突然下诏,发兵东吴,“克日兴师”,让长年被酒伤身、意志消沉的张飞急火攻心;三、明知张飞酒后鞭挞士卒,并将他们重又安排在身边,却不及早劝张飞减少饮酒(至少有三年时间),更不设法隔离他身边危险的士卒,这都是刘备有义务有能力做到的。一个喝了几十年酒的瘾君子怎么可能说戒就戒呢?一旦喝醉,又怎么可能及时控制自己的行为,记起兄长的叮嘱呢?
   实际上,刘备的所谓嘱咐更接近于诅咒,谁听着都会心生逆反,张飞向来吃软不吃硬,也就愈加纵酒,愈加暴虐了。接着,刘备呆在家里焦急等待咒语显灵,未等阆中来报信的人开口,就说:“噫,三弟休矣!”皇天不负苦心人,张飞总算以短取败、自食其果了,刘备“放声大哭”,喜极而泣。
   最可笑可恼的是,刘备还学着诸葛亮事前制造先天宿命,上次是梦见关羽立在灯影下请求报仇雪恨,这回是装模作样夜观天象,如“是夜心惊肉颤,寝卧不安。出帐仰观天文,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先主大疑,连夜令人求问孔明。”前次关羽死后,孔明对刘备说的是:“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刘备几近鹦鹉学舌。
   可惜罗贯中不相信占星术,只相信良心与阴谋。刘备是因为良心不安而心惊肉颤、寝卧不安,而后是以星斗坠地的说法开脱自己,欺诳世人。张飞的“心惊肉颤、坐卧不安”则是缘于当天过分鞭挞下人而良心受责。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因为孔明玩得最成功的借东风也是骗人的把戏,他说能借三天的东南风,但当天凌晨就下起了大雨,差点贻误战机。略懂一点看云识天气而已。
   五、江湖大哥都不厚道,先害兄弟,再害自己
   谁都明白统一天下要比建立蜀国难得多,需要更多兄弟的和衷共济,但刘备却自私自利,独自一人上路了。究竟是一条称孤道寡的路,还是孤独求败的路呢?刘备这次不敢做梦、占星了,也不敢相信孔明的装神、算卦了,出师之前特地请来青城山的隐者李意。只见李意“画了一大人仰卧于地,傍有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飘然而去。毋庸置疑,这位掘墓的人就是孔明,对应于第69回管辂所说的穿白袍的弈棋仙人。其实李意也不是在预测,只是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惟有刘备看不到的必然……
   此前,我们只晓得勇士李逵是被哥哥宋江用毒酒害死,谁知猛将张飞也遭到了刘备的算计。世上的大哥啊,为何都如此不厚道!可没有了甘当“三姓兄奴”的愚弟,谁还会对你赤胆忠心,谁还会把你的巧言当真,谁还会在乎你那几两几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13: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能遇到刘备和之后刘禅那样的君主,有那样的际遇,实在是很走运的。要不然,恐怕他要跟曹操一样,只有做“奸臣”一条路走了。
  
   早年碰到刘备三顾的赏识(别的不输于他的知识分子和高级幕僚们都没有享受到的如此高的待遇,和知识分子的人格待遇),晚年又是碰到刘禅那样的宽厚君主,放手让他完全主政蜀国! 而诸葛亮死后刘禅没有清算这位相父之前的大权独揽,还给他立个祭祀之所,保全了他死后几年的好名声! 作为性格都极度自私的帝王来说,算很够很够意思了!
  
  而且,诸葛死的早,54岁就病死的,如果他延后20年乃至30年才去世,能统揽蜀国大权到74岁乃至84岁死,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个绝对的权力核心和庞大的利益集团,那么绝对的权力会不会使他改变异化?以致在执掌权柄数十年后使他成为曹操第二?我觉得是有这个可能的!毕竟历史上,单他主政的10多年里, 他大权独揽,刘禅实际就是个傀儡!诸葛死后刘禅才成为明副其实的皇帝!
  
   在退一步,诸葛亮品格是没问题,完全经受考验,至死都是忠诚于蜀汉刘氏的,那么他专权至死,如果诸葛是长寿基因,能多掌权20年,乃至30年,一个绝对的权力核心和庞大的利益集团形成,那时,诸葛亮会不会也如同曹操一样,传权位给儿子呢?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那么他执掌权柄的儿子呢? 会不会是第二个曹丕?就算不是曹丕,也很可能是司马昭吧!那么他孙子呢?会不会是司马炎?当然,比较幸运的是,诸葛亮掌权还不是很长,死的早54岁就逝世了,他儿子什么的也没有接班,也没有形成什么利益集团! 所以以上假设都没有出现!而刘禅还算大度,也没对诸葛后人怎样样,而是礼遇之! 于是一段历史佳话,完美出炉!
  
   所以,一方面历史的说法:儿子产生老子!确有道理!而另方面,不否认诸葛亮本人是个非常高尚的贤相能相(本质是个权相),但个人道德的约束左右和家族和集团长期的至高权力相比,道德还是很苍白的!如果曹操晚年,假使曹操本意没有代汉的初衷,他的庞大利益集团在利益的驱动下,都会驱使他代汉!
  
   其实刘备临终托孤的“君自取之”,绝对反映的是刘备的枭雄本色?!托孤求人不要篡位都可如此反守为攻,把诸葛逼到墙角,让诸葛亮毕生呕心沥血至死! 也难怪曹操说:刘备,吾俦也!(刘备真是我的对手啊!)刘备绝对是个厉害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13: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居然能把西蜀开国元勋,总理大臣论为“奸臣”、“细作”,真不是一般的2B啊!第一,残害忠良。关羽被杀事件,是由吴国和魏国联手做的阴谋,目的是为了荆州那块沃土,当时不管谁在荆州面对魏国和吴国的联合攻击,都会兵败的!这是由于军事实力差距造成的,至于发兵救援,当时只有上庸的刘封有可能进行救援,刘封和关羽有心结,这是导致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救援的原因,难道诸葛还能从成都发兵救援么?那时关羽早就死硬了。第二,魏延事件。魏延不用质疑是名将才,但从诸葛的职业经理人角度来看,对于频频跳槽的员工,是不能重用的,这在诸葛的角度看是尽职的做法,试想一个企业聘用一个中层管理经理人,而对方是随时可能跳槽的人,随时可能出卖企业机密的人,你敢聘用吗?所以,防范魏延是有理由和道理的;第三,杀刘封事件。这是刘备下令杀的,跟诸葛有神马关系,回去看看书再来写;第四,杀李严事件。历史上诸葛是罢免李严,而不是杀害;李严虽有一定能力,但以托孤重臣自居,不服诸葛,进而导致在北伐之中延后运送军粮,一个典型的内乱份子,不杀不以敬效尤。第五,独揽大权。请问战争年代,国家不稳,君主年少,诸葛若不主政,早就被灭了,国家被灭了,还谈什么其他的呢?诸葛大权在握,不是他有什么不臣之心,而是不得已而为之,除了诸葛无二能主政之人。第六,诸葛不懂军事。诸葛不懂军事吗?呵呵,且不论三分天下的伟大军事战略,灭南蛮,五伐北魏还不足以说明诸葛的军事才能么!!!北魏当时第一军事大国,军力和物资数倍于西蜀,但在诸葛率军期间,一直处于守势,泱泱军事大国被打成那样,诸葛堪称古今第一人!第七,抗拒统一。只能说楼主还属于智力发育不健全的幼稚园儿童,虽说天下一统是个趋势,但由谁来统一谁是需要靠胜负来证明的,虽然诸葛最后统一的理想失败了,不是他的失败,而是由西蜀经济羸弱,人才匮乏(人才不足,主要是西蜀腹地太小,北魏地域辽阔,当时的“清华”“北大”“黄埔军校”都在北魏,人才不是靠几年、十几年就能不断培养起来的)决定的。
  最后,《三国演义》虽有夸大、神化诸葛的成分,但说明了诸葛有被夸大和神化的资本,而不是像楼主一无思想二无才华三无大脑四无理想五无人格六无水平七无文采八无脸皮九无廉耻十无道德的人所能诋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13: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诸葛的军事才能:
  
  隆中对已经是一个大的战略构思。诸葛早已推测到日后各路军团的大慨整合态势,因而提出了先取荆州,再取益州,二州成虎钳之势,上取魏国,当然,这种战略布局,必须要争得吴国不反乱这个前提之下。诸葛深谙此道,了解曹孙二人性格,当然知道争取吴国比争取魏国来得更有把握。可惜的是刘备顾念名声与宗室关系,迟疑不决,以致赤壁之后诸葛与周瑜争荆州,为后来的蜀吴关系埋下炸弹,致关羽卒。
  无论战略或战术,诸葛都是罕见的天才,在战术上他能逼得司马氏数度险死,龟缩城内拒不应战,自叹不如诸葛氏。战略上他深知以刘备军团的底子资源,只能争得三分,能否一统是未知数,因而亦在出师表中言道:至于成败利钝,非臣所能逆料。
  
  吾朝开国毛先祖曾点评过三国志中的诸葛氏,在战略上提出过异议,认为诸葛隆中对不当,应当舍荆州而全力保益州,集中力量谋求发展,而诸葛的做法无异分散了本已不强的刘备军团实力,方有关羽被围歼的隐忧。(毛先祖的这种提法是否更有利,谁也不敢讲,毕竟历史不能重演,只可说有相当道理。)
  
  诸葛毕生最大的错误不在政治与军事,而在用人之道。诸葛十分爱材,无形中也纵容了关羽的刚愎自用。关羽兵败后,诸葛痛心疾首,认为自己没有处理好关羽的事情,常将这个错误归咎于自身上,因为进展到事无大小都亲自过问处理的境地。可惜,刘备急怒攻心不听劝告,,集结蜀国举国之力进攻东吴,被陆逊一把火在夷陵烧得干干净净,蜀国元气大伤,又让诸葛多花了五年时间来休养生息为他擦屁股。诸葛失街亭只是进攻失利,谈不上失败。马谡虽是诸葛看错的第二人,但对总体战局并没有很大影响,只是诸葛吸取关羽之训,不再纵容而将他斩杀以警效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13: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汉族,字孔明,号卧龙居士。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载其身高八尺,约合现今1.84米。公元一八一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巳时,立秋之后11天出生。
  诸葛亮生辰八字: 辛酉/斗木獬,宝珊留连;
   丙申/翼火蛇,风火枯竹;
   癸丑/房日兔,克己复礼;
   丁巳/娄金狗,火獒悠游。巳时六刻生人。
  命宫/辛卯/井木犴,孤雁衔芦,繁花簇浪;
  身宫/庚寅/参水猿,失伴多变,百命难延。
  地宿------参水猿。 壬寅日13:45:03立秋。
  公元185年流年乙丑清明交大运(乙未/张月鹿,地维有缺)。
  实际不足3年8个月即起大运。
  大运略。
  每年清明即交换小运。
  
  流年己巳,小运己酉/斗木獬,增灶减兵。丧母。
  流年壬申,小运丙午/心月狐,家惊阡陌。丧父,搬家。
  流年甲戌,小运甲辰/氐土貉,伪龙归隐。寄人篱下。
  流年乙亥,小运癸卯/亢金龙,龙倚金身。手足随叔父行。
  流年丁丑,小运辛丑/轸水蚓,龟隐山溪。与弟妹移南阳。
  流年己卯,小运己亥/张月鹿,野鹿含花。读书拜师。
  流年丁亥,小运辛卯/昴日鸡,凤衔灵芝。三顾茅庐而出山。
  流年戊子,小运庚寅/胃土雉,凤鸣岐山。
  流年己丑,小运己丑/娄金狗,火獒烧仓。破曹兵! 流年岁运都有霹雳火聚集,火烧赤壁如得神助!
  流年辛卯,小运丁亥/壁水貐,文兴兵发。 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流年甲午,小运甲申/虚日鼠,田中悠行。 再升职,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 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 会师。 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
流年乙未,小运癸未/女土蝠,借枝图谋。 整顿巴蜀内兵政。
  流年戊戌,小运庚辰/箕水豹,雷承旨动。 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流年己亥,小运己卯/尾火虎,雄踞门庭。 刘备登基,诸葛亮任丞相。
  流年辛丑,小运丁丑/房日兔,君臣失行,梁柱之忧。刘备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流年壬寅,小运丙子/氐土貉,恶弱不出。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流年癸卯,小运乙亥/亢金龙,龙出荒井。 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流年甲辰,小运甲戌/角木蛟,龙离水府。 准备兴师讨魏。
  流年乙巳,小运癸酉/轸水蚓,宝车折轮。(欲败) 出师表。
  流年丙午,小运壬申/翼火蛇,刀伐枯竹。 空城计,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壬申/翼火蛇本义为箫。 刀伐~斩,刀伐枯竹~“箫”变“肃”,谐音谡。 丙午,马。 丙午年斩箫为肃,就是斩马谡!
  
  流年丁未,小运辛未/张月鹿,地网阴行。 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流年戊申,小运庚午/星日马,天自九重。 身体出现毛病,诸葛亮再次固执北伐。
  流年己酉,小运己巳/柳土獐,醉过危桥。 身体还是不好,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懿,大败魏将张郃。
  流年庚戌,小运戊辰/鬼金羊,夜陷河泥。 在斜谷修造邸阁,屯粮,修养身体。
  流年辛亥,小运丁卯/井木犴,孤雁衔芦,哀鸣无食。积劳成疾,诸葛亮于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其人虽能洞察,而非始终明智! 其常自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精通易理之人,岂不知“言为心之声”?一生虽有谨慎之名,却少周全之举,事无巨细,多爱躬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味的消耗自己个人能量而思回天之计,此为大愚!直至与司马对峙,尚食少而事繁,不能真正韬光养晦。后来怎么样,真的是应验了自己的口头禅“死而后已”!形神俱瘁,咳血而终!有何提倡?????? 孔明号卧龙,孔有龙蟠曲之形,亥子江湖水最深啊!子水是他所需要的,就是本事潜力大,而明有日月在侧,龙为兴云吐雾方建功,见日月则无功,而且煎熬,因为日月为阴阳火气,会减水气供应,于龙实际作为不利。 孔明与江东斗,图江东之江水之利; 与司马懿斗,马为午火,耗尽身心体能,所以说鞠躬尽瘁; 与曹操魏武帝斗,魏,禾女鬼,为女土蝠·鬼金羊·辛未之象,女鬼二星在未得地成气候,龙为辰,辰未多奸邪的组合,故而,虽然智谋过人,也实际耗散真气,龙之尊贵之气屡屡透支; 孔明建议刘备占据西川,川为水意,可以为用; 赤壁建功,长江之水为龙所用,烈火为霹雳之象,龙得霹雳与水,大大威风。 而后期,孔明用马谡,又一个马,为午,再折元气; 五丈原,土之象,五丈,寓意空间受阻,龙既无水,又困于方隅,当然回天乏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3-2011 15: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无语了,太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8-2025 04:38 , Processed in 0.35033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