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874查看
  • 5回复

请教,关于重型柴油机的共轨技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6-2012 15: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体泵和共轨系统比较存在价格因素,同时,也有技术难以国产化突破的制约,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推广铺开的。希望国家的产业支持!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1-6-2012 13: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如题,为何现在很多大马力发动机上还只是采用(电控)单体泵? 仅仅是成本问题还是有其他技术上的限制?
之前传说  之所以共轨尚未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原因之一是因为轨腔抗压能力问题。为满足大喷油量共轨内的压力会被设定更高,轨腔在高压下有爆炸的危险。 可有此事? 望高手解答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19-6-2015 19:2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1-7-2012 06: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时没有听说轨在高压下有爆炸的危险。目前,在中国市场上,轨压最高可达200MPa,将来还会更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7-8-2015 14: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5-7-2012 15: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马力指的是哪个段的,现在300-500马力发动机还是共轨的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1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0-7-2012 22: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爆炸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共轨管上是有卸压阀,超过1800bar卸压阀打开,轨压维持在700bar左右。另外在标定时,轨压一般会比共轨管所许用的 最大轨压低200-300bar左右,工作这么多年还没见过共轨管爆炸过。
    单体泵和共轨比起来成本少很多,单体泵+SCR也能实现国四排放,但总是感觉在国四时使用单体泵不是正统技术,所以一般中高端整车大多数会使用共轨,低端使用单体泵的多些。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1-6-2015 15:3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31-7-2012 09: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c360 于 31-7-2012 09:08 编辑

    采用单体电控泵目前的主要因素有:
    1.单体电控泵共轨系统价格便宜,加工及装配试验工艺难度相对较小。
    2.使用单体电控泵的柴油机不需要进行大的改动,节约成本。
    3.共轨的核心技术被老外独占,共轨管路及电控喷油器国内现在无法批量生产。
    4.采用单体泵技术也可达到目前国家的强制排除法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7-11-2025 23:23 , Processed in 0.51375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