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978查看
  • 7回复

电动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8-2012 22: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由国家电网公司牵头、中国电科院主编的国家标准GB/T28569-201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标准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这或许对于呼声很高,但发展一直很慢的电动汽车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最起码可以看到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正在努力。但,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依然不明朗,换句话说就是各种不明朗因素交杂。

其实,在汽车工业刚刚兴起的时候,聪明的科学家和内燃机工程师认为电动车比内燃气汽车更可靠、更便捷,但直到目前,除了混动动力的车型,电动车并无取得实质性的成功。

中国依然落后

在麦肯锡一份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在全球排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德国和日本分列4、5。那个时代,各大厂家都是宣传电动车,都在推行自己10年甚至5年就可以拿出比较成熟的车型,但这显示是对政府政策的呼应,而不是实质。2011年,各大车企都在低头卖车,国际的经济不明朗让他们都疲于应付,而一些合资车型更无推动电动车的压力。到了今年,也就是2012年,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已经落到第5位,前面依次是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人出其不意的在电动车领域占据了世界的焦点,如同丰田汽车成为霸主的时代,而且多款电动汽车和电池成为国际领先是标准。

为什么又是日本?

有资料参考,日本1965年开始着手研发电动车,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尾气污染问题,当时的通商产业省主导了电动车研发工作,日本国内几乎所有相关厂家都参与了电动车的开发。但铅蓄电池重量大且寿命短,这一时期的电动车性能欠佳而成本较高,同时由于此后石油危机结束以及汽车尾气净化功能的提高,在后来很长时间里电动车的竞争力下降,并没有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目前,日本已开发出一些比较成熟的电动车。比如时速可达370公里的电动汽车“Eliica”、轻型电动车“i-MiEV”,这些它采用高性能锂电池,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60公里,充电需7小时,如使用快速充电器,约30分钟就可充电80%。再加上日本年度汽车的“聆风”等等车型,可以说,日本的电动车在近几年走到了所有国家的前面。这也不难理解,美国人有资源,不喜欢电动车,欧洲主攻小排量增压发动机,而日本面临和环保的双重压力,电动车或许是下一个汽车领域的制高点

但这些电动车仍存在价格过高的问题,如“i-MiEV”价格达到459.9万日元,即使享受补贴和优惠,普通消费者仍难以负担,而Eliica的售价更是高达3000万日元。

中国缺什么?

尽管中国政府在政策、补贴等大幅的提供便利,但电动车汽车发展依然发展缓慢,而且这两年的发展,中国显然还没有真刀实枪的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也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2012年电动汽车反而下降到第5。

中国发展电动车到底缺什么?专家或许列出一大堆,在笔者看来,还是出于几个问题。

1、消费者不买账。价格贵、配套差、选择少、不成熟,就目前来说,政府在采购方面尚不支持自主品牌,对于电动车的发展可想而知;2、汽车厂商不积极。这很简单,看不清楚未来,没有行业标准,一旦与国家出台的标准相左,大量投资就打了水漂。而且,电池技术的落后,使得电动汽车成为水中花;3、供应商比较弱。这个很简单,零配件供应商达到大规模为车企提供符合标准的电池;4、基础设施差。

中国怎么办?

中国该怎么办呢?纯电动车技术难度很大,借鉴日本的概念先发展混动技术或许是突破口,而增程式电动车技术是中国汽车厂商的优势,应该重点发展。此外,政府、企业、供应商必须较统一的行业标准和一致的步伐,否则中国依然会落后。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8-6-2015 17:3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30-8-2012 08: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电动车任重道远,没有充电配套设施,电池贵是主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9-2012 11: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低速电动车很多啊,但是自己人看不上眼。规划中的纯电动汽车仍旧是雾里看花,技术的积累和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非一日之功,不管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10年20年之后看看怎么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9-2012 19: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啊,不然永远牵着鼻子跟着别人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6-2013 15: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造出安全合格的车后,其他的留给政府解决,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6-2013 20: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还是很遥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8-12-2017 12:3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1-7-2013 14: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混合动力技术作为过渡支撑,最终发展纯电动汽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8-2013 19: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价格贵,配置低,消费者不买账,制造商也捞不到钱,当然电动车的发展会停止不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7-5-2025 05:51 , Processed in 0.461094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