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040查看
  • 1回复

承载式车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1-2013 22: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承载式车身

概述
  汽车的参数配置表中,有一项叫做“底盘结构”,一般的分为两种: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呢?有些人可能脱口而出:承载式车身的底部没有车身大梁,非承载式车身有大梁。没错,这就是它们最直观的区别,可是当今很多轿车也有“梁”啊!比如防撞钢梁、车身中部的高强度钢梁什么的,那能说轿车也是非承载式车身吗? 本词条就是为您解读承载式车身的内容。
  
   
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没有刚性车架,只是加强了车头、侧围、车尾、底板等部位,发动机、前后悬架、传动系统的一部分等总成部件装配在车身上设计要求的位置,车身负载通过悬架装置传给车轮。承载式车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载功能外,还要直接承受各种负荷力的作用。承载式车身不论在安全性还是在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它具有质量小、高度低,装配容易,高速行驶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产生的噪声和振动相对较大,大部分轿车采用这种车身结构。
承载式车身结构
  对于家用车来说,非承载式车身最大的问题就是车身重量太大,因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取消了非承载式结构中独立的刚性车架,整个车身成为一个单体结构,这就是承载式车身。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疑惑了,承载式车身没有“梁”?仅用钢板包裹出一个车身,在日常行驶中岂不是会像纸箱子一样脆弱?况且我们也经常听到厂家宣传说自己的轿车使用了多少兆帕的高强度钢梁,那么这里的“梁”和非承载式车身的“梁”有什么区别呢?
  承载式车身到底有没有“梁”,请各位仔细看下面这张图片,这是一个普通紧凑型车的车身半成品,我们可以看到车身的外壳、车顶和地板以及通常我们所说的A、B、C三根柱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在冲压阶段,钢板先被冲压成不同的形状,然后焊接成一个完整的车身。
车身覆盖件
  
   
所谓覆盖件就是覆盖在车身表面的部件,基本上我们从车外看到的部分都属于覆盖件,例如车门、车顶、翼子板等等,它们通常起到美观和遮风挡雨的作用,一般都用厚度不超过1毫米的钢板冲压而成。我们平时所说的某辆车钢板的薄厚就是指这些部位。实际上这些部位对于车身强度的影响很有限,所以我们已经不能从车身覆盖件的薄厚来判断一辆车的碰撞安全性了。
车身结构件
  
   
接下来我们说说承载式车身所谓的“梁”,它的学名应该叫做车身结构件。车身结构件隐藏在车身覆盖件之下,对车身起到支撑和抗冲击的作用,分布在车身各处的钢梁是车身结构件的一种。下图就是典型的车头处钢梁。我们可以看到它由钢板围成一个闭合断面结构,钢板的厚度和材质规格都要比车身覆盖件高很多,而且为了在碰撞时有效吸收撞击能量,这些钢梁还会将不同强度的钢材焊接在一起,形成有效的溃缩吸能区。还有一些钢梁不一定是闭合断面结构,它们在尽量轻量化的原则下被设计成各种不同形状以承受特定方向上的力。
   
承载式车身最大优点莫过于重量轻,而且重心较低,车内空间利用率也比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更高,所以在家用轿车领域已经取代了非承载式车身结构。但承载式车身的抗扭刚性和承载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越野车和载重货车领域还是非承载式车身的天下。
非承载式车身
  日常中非承载式车身车型比较少,多数是卡车、专业越野车之类。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刚性车架,又
   
称底盘大梁架。这种车架一般都是矩形或者梯形的,布置在车身的最底部,我们平时是看不到的。下图就是一个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我们可以看到上面很多的横纵梁构成一个矩形结构。
  车架承载着整个车体,发动机、悬挂和车身都安装在车架上。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车架上有用于固定车身的螺孔以及固定弹簧的基座。所以从理论上说,即使没有车身,单是一个车架“裸奔”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么车身的作用是什么呢?显而易见,为了给驾驶者和乘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以及为了美观。
  此种结构的最大优点就是车身强度高,钢架能够提供很强的车身刚性,也有利于提高安全性,对于载重车和越野车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驾驶过这种车的人应该有所体会,悬挂对路面颠簸的反馈在车内的感觉要轻微很多,这是因为有些车的车身和底盘之间采用降低振动的方法连接在一起,所以在走颠簸路面时更平稳舒适一些。
  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底盘形式,在早期几乎所有汽车都采用这种结构。一百多年以前,当时的汽车还是定制车的时代,人们买车时会先选择底盘,然后在底盘的基础上再去选择不同的车身制造商定制不同样式的车身。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非承载式车身的缺点暴露出来,其中之一是重量大,车架本身就很重,而车身和车架又是两个独立的部件,所以整体重量就更大了,用的钢材多,成本也会相对较高。非承载式车身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车辆重心比承载式更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车架在底部,而车身是安装在车架上,那么车身的地板无论如何也要在车架之上。如果各位有坐过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专业越野车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整辆车看上去非常高大,可是坐进去感觉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地板也很高。
  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刚性车架,又称底盘大梁架。车身本体悬置于车架上,用弹元件联接。车架的振动通过弹性元件传到车身上,大部分振动被减弱或消除,发生碰撞时车架能吸收大部分冲击力,在坏路行驶时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车厢变形小,平稳性和安全性好,而且 厢内噪音低。
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区别
  承载式车身没有车架,而已车身兼起车架的作用,将所有部件固定在车身上,所有的力也由车身来承受。优点是:1无车架,减轻整车质量2地板高度降低,使上下车方便。缺点是:传动系统和悬架的震动和噪音会直接传入车内,应采取防震和隔声措施。
  从现在来说,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用途完全不同。承载式车身的车身部分(侧围、立柱、车顶等)都在承受地面、悬挂传过来的震动、压力,而非承载式只有底盘在承受这些。当然,车子如果翻滚,这是另外的事情,都需要加强车顶、立柱等,依靠防滚杆等来加强安全。
  其实还有一种介于两者的半承载车身,折中一下。
  应该说,承载车身更适合轿车、小车,以及城市SUV这种混种车,比较轻、省油。而非承载车身适合大车、真正的越野车,卡车、军车、大巴等。当然,这些车子的立柱和车顶也要用一些梁进行加固,防止翻车造成大的伤害。汽车刚发明的时候,都是非承载式车身。那时汽车设计是从马车演变而来,底盘和车身(侧围、立柱、车顶等)是分开设计和安装的。先装好底盘、发动机、传动轴、车轮等,最后套上车身壳子。随着工业化进步,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出来以后。设计师都发现,如果把底盘和车身的刚性部件连接在一起设计,在同样的强度、刚度设计要求下,车身如果也担负起承载的功能,可以大大减轻车辆自重、简化结构和生产流程。其实,不管承载还是非承载,关键是设计合理、可靠。好的承载车身也能用于小型越野车,差的非承载车身也容易导致车毁人亡。就好像奔驰的承载车身和昌河的非承载车身,如果相撞,谁更安全?何况事故是很复杂的,车子质量小的一方总是吃亏的,更容易弹出去翻滚。
  国内很多SUV厂采用非承载车身,包括长城、陆丰,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承载车身需要重新设计,开发模具等,而且这方面国内经验不足,成本会很高。所以暂时先采用成熟的底盘,改一下就能推出车型、上市。宣传的时候么,引导消费车认为非承载更安全。事实上,车子安全不安全,和车身的类型没关系。关键是设计合理、安全、成本低,然后就是营销和消费者的实际检验。我敢说,随着国内主机厂的进步,专注于SUV等跨界车设计、制造的主机厂,一定会逐步开始研发专门的,类似SUV这样的承载式车身。
  另外,汽车的设计、制造,就好像其他工业生产发展、医学发展一样,都要经验积累。换句话说,需要时间和资金。要赶上世界领先水平,需要耐力,需要加紧步伐。别人每天睡10小时,你就只能8小时,6小时,甚至4小时。国人,怕的不是现在的落后,不是目前的穷,而是不求上进。高管,怕的不是贪,而是对企业、国家和老百姓没有责任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2-2013 17: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讲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4-7-2025 06:19 , Processed in 0.36740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