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切屑控制攸关每个工厂的生死存亡,切削刀具业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始终如一的保持延性钢(例如SAE 1018、1020和8620)的断屑能力并且很好的控制毛刺。切屑控制不当会引发停机、零件报废或返工等问题,甚至会造成刀具断裂引发人员受伤事故和工厂停产,这些都是工厂不能容忍的底线。
通常来说,在半精加工、精加工和可变切削深度应用中存在切屑控制问题,汽车变速器行业的大多数车削加工都需要做好切屑控制。从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威廉•C•杜兰特(William C. Durant)时代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尽管汽车业和切削刀具业有十分先进的技术,但是加工这些延性材料,仍然令操作人员、工程师和生产管理者深感头痛。从汽车业的已有经历和可预期的高峰生产水平来看,工厂无论如何都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生产需求,保持盈利能力。
在解决切屑控制问题时,物理特性和经济成本都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我们一直都在使用的关于高效加工的方法,包括使用带正前角的刀具和使用最大的刀尖半径,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却不尽理想。因为尽管这些方案能使切屑变薄,从而延长刀具寿命并且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也会大幅增加断屑难度。除此之外,很多零件都有表面粗糙度(Ra)要求,只有使用大的刀尖半径,才能达到合格的表面质量。
车削延性钢材产生的细长切屑会严重破坏正常的加工和生产。如果不能很好地断屑,切屑会缠绕住刀具而导致停机。如果老是出现停机,并且需要手动清理排出切屑,也会使操作人员感到十分烦恼。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切屑温度很高,边缘又极其锋利,很容易伤人。另外,切屑还能沿着工件移动,划伤工件,最终导致零件报废或返工。如果切屑太长缠在切削刃与零件之间,还会出现更多问题,因为如果刀具对切屑进行了“再切削”,会导致断刀事故。
在自动化操作中,切屑控制同样会给物料搬运机器人或在线测量带来问题,因为切屑会干扰机器人的性能,并给出错误的仪表读数。
掌握运行参数
在量产加工环境中,零件加工包括铸件和锻件。材料整切通常不是问题。要改善这些加工作业的切屑控制需要考虑四个因素,即刀尖半径、切削深度、进给率和刀片的顶面槽形。
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增加切屑面积,而同时要保证零件精度,维持生产循环时间。为了增加切屑面积,切削深度不宜小于刀尖半径。当单侧切削深度为0.010英寸且刀片刀尖半径为0.031英寸时,切屑会变薄大约60%,因此断屑变得更加困难。
过去的经验是,单侧切削深度决不能小于刀尖半径的66%,因为在该位置时,所有切屑都不再变薄(其变薄量为刀尖半径和切削深度的函数)。为了提高进给率而增加切屑面积,需要调整主轴转速。主轴转速是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的切削参数。虽然切削深度和进给率也很重要,但影响要小得多。
当然,根据其他经验,提高进给率会降低表面质量。这种情况下,最好使用修光刃。当首次引入修光刃刀片时,他们只用作改善表面质量。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通过提高这些修光刃刀片的进给率,既能保证表面质量,同时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利用刀片技术
当今大多数车削刀片都有一个槽形被压入前刀面,便于切屑控制。现在有成千上万种槽型可供选用,工厂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和零件材料选择最佳槽型。当加工延性钢时,只有满足了这些材料对刀片的特殊要求才能形成恰当的切屑。
大多数情况下,应当选用边缘线或主切削刃边比较窄的刀片。如果是可变切削深度的一次性走刀,通常使用主切削刃边为0.004”~0.010”的槽型。此时的关键是保证进给率要超过主切削刃宽度。当进给率超过主切削刃宽度时,才能充分利用刀片槽型的前角和切屑成形能力。前角是剪切掉材料,而不是通过刃边去把材料挤掉。当加工的进给率小于主切削刃边宽度时,会产生热量,对刀具寿命不利。优化进给率和刃边宽度都能充分利用槽型的切屑成形能力。槽型的不同角度和“凸出部分”的设计都是为了将切屑排入断屑结构中从而实现自动断屑。如果是低进刀量的应用,这些卷屑槽或凸出部分需要靠近切削刃线,尤其要位于刀片刀尖半径处。
最难的断屑是处理最短的切屑,最短切屑刚好出现在切深的刀尖半径上方。因此,优化切削时,必须调整切深和刀尖半径。使用比常规更小的刀尖半径并采用修光刃比较切实可行。
某些情况(例如高强度的材料)下,背离主切削刃可能更利于断屑。采用负角的主切削刃可在切削刃前边缘线以外形成一堵“后墙”,在这种情况下,这是能控制切屑的唯一方式。
成功秘诀―正确编程
无论是断屑还是刀具“去毛刺”,编程是否正确将获得迥然不同的结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外圆车削的背离表面加工是我们通常采用的刀具路径。当我们用CNMG刀片进行表面加工时(即采用背离工件中心线方式车台肩面),导入角为85度。这个角度比常见的高进给铣刀的导入角大,后者通常为75~80度。高进给铣刀的前提条件是尽量使切屑变薄,以便以0.040~0.060英寸每齿的进给率提高生产效率。因而当刀片背离中心线加工时,会形成长带状薄切屑。取而代之,较好的方法是朝内或从外表面朝向工件中线加工。因为这样我们可利用-5度的导入角,使切屑厚度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