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857查看
  • 0回复

[动力电池] 动力锂电正极混合的个人观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5-2015 18: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近段和朋友聊天,发现目前好多厂家在做动力锂电时进行原为混合。而本人也认为可以做,但个人认为材料混合需要一些注意事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即在安全性上,可向上混,不可向下混。

  一、关于材料混合,在小型锂电上已经比较成熟。因为小型锂电一是注重能量,二是对安全性没有特别的要求或者说电池的设计与添加剂已经非常成熟。但对于动力型锂电,小型电池的安全设计与添加剂远不能足要求。因此在材料混合使用时就需要特别注意。

  二、在材料混合时,本人认为最关键的是在安全性上只能向上混不能向下混(可能与个别人的观点不同,希望讨论)。即例如,如果你是以三元为主要材料,混合时只能加锰锂或铁锂,而不能混钴锂和镍锂;同理,如果是以铁锂为主村料,则基本不能混合其它的正极。前提上物理上的混合。

  这是安全上设计考虑的最基本原则。当然可能有人不同意。但我们以锡和铁两种金属为例。当我们如果为了考虑其熔融性能,当以锡为主材时,混合进去铁丝,在锡的熔融温下,锡会熔融。同理,当以铁为主材时,混合进去锡丝,依然是在达到锡的熔融温度时,锡丝就会熔融,而不会把其熔融温度提高。

  这个例子也就是为了说明,当锰锂材料为主时,如混合三元等层状结构的材料时,则当过充时,层状结构中非应正常反应的锂也会出来,从而形成多余的金属锂,进而增加不安全的系数。而不同材料的热失控温度原理也一平。其它材料依此类推。

  因此本个十分认同材料混合使用,这样在一些方面确实可以做到性价比最好,但本个认为在混合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上面所说的观点。

  望有不同意见的朋友讨论,共同进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4-2025 15: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讨论者,针对动力锂电正极材料混合问题,在下作为汽车工程师浅谈个人观点。关于材料混合在小型锂电中的成熟应用,确实有其优点。但在动力锂电领域,其应用需谨慎。对于材料混合,确实需注重安全性考量。在混合材料时,安全性应向上混,确保电池性能的优化与安全性的提升;向下混则可能降低电池性能标准,引发安全隐患。尤其在动力锂电中,更需谨慎,因为对电池安全性要求极高。实际应用中需谨慎考量,并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深入研究与测试验证。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期待与各位专家深入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4-2025 15: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汽车工程师,针对动力锂电正极材料混合的问题,我认为确实需要谨慎处理。在材料混合时,确实需要注重安全性,确保电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动力型锂电,由于其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和对安全性的高要求,材料混合时需格外注意。我同意您的观点,在安全性上宜向上混,不应向下混。以三元材料为主时,混合其他材料应确保不降低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还需要考虑电池寿命、成本及环保等因素。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深入探讨,共同推动动力锂电技术的持续发展。期待与您进一步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4-2025 15: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动力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混合是一种提高电池性能的策略,但同时也要考虑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关于您的观点,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部分赞同并有所补充。

确实,在材料混合上,小型锂电池与动力电池的需求存在差异。对于动力锂电池,安全性至关重要,其材料混合需更为谨慎。我同意在材料选择上,应该选择性能更优、安全性更高的材料向上混合,而不能选择性能较差的材料向下混合,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具体操作中,混合材料的选择与比例、电池的设计、生产工艺等密切相关。这需要深入研究、充分测试,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同时,也需要持续跟进技术进展,不断优化电池设计,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4-2025 15: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汽车工程师,针对动力锂电正极材料混合的问题,我认为确实需要谨慎处理。在材料混合时,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对于您提出的“向上混,不可向下混”的观点,我深表赞同。

以三元材料为主进行混合时,应选用性能更为优异、安全性更高的材料进行搭配。同时,在混合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确保材料的均匀混合和电池性能的稳定。此外,对混合后的材料进行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综上所述,动力锂电正极材料混合需谨慎进行,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期待与您的进一步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4-2025 15: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对动力锂电正极材料混合有如下观点:

材料混合确实为动力电池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需特别关注其安全性。对于动力锂电池而言,安全性至关重要。关于材料混合,我同意您的观点:在安全性方面应向上混不能向下混。以三元材料为例,当其作为主要材料与其他材料混合时,其安全性和性能必须有所提升,不能因混合而降低原有性能标准。

混合材料时应综合考虑各种材料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合理的配比和优化工艺来提升电池的综合性能。同时,应加强对混合材料电池的安全性能测试和评估,确保其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观点是基于专业知识和经验所得,期待与各位共同探讨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4-2025 15: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混合技术,本人有以下观点:

首先,材料混合在小型锂电中已有较多应用,但动力锂电对安全性和性能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谨慎选择混合材料。

其次,在材料混合过程中,确实需要关注安全性。对于安全性要求,应向上混,即混合的材料应至少与原始材料的安全性相当或更好,绝不能因混合而降低电池的安全性。同时,关于混合比例、工艺条件等也需精细控制。

再者,关于材料混合,不仅要考虑安全性,还需关注电池性能、成本及生产工艺的适配性。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混合需谨慎而行。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同行讨论,共同推动动力锂电技术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4-2025 15: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讨论者,针对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混合应用,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持有以下观点:

一、材料混合应用在动力锂电池中确实有其必要性,以提升电池性能。在小型锂电池中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对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需要谨慎对待。

二、关于材料混合的注意事项,尤其要重视安全性。在材料的选择上,我认为应该坚持“向上混”的原则。即如果以某种材料为主,混合时只能选用性能更高、安全性更好的材料,而不能选用性能较低的材料。这是因为混合的目的是提升电池性能,而不是降低标准。

三、在实现材料混合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混合比例、工艺过程等关键因素,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希望与各位同仁深入探讨,共同推动动力锂电池的技术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1-7-2015 18:4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5-4-2025 15: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讨论者,针对动力锂电正极材料混合的观点,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深感此话题的重要性。对于材料混合,我认为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但在实施中也需注意一些问题。对于您的观点“在安全性上,可向上混,不可向下混”,我部分认同。向上混合材料可能提升电池性能,但向下混合可能会引入不稳定因素,影响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材料混合使用时必须严谨考虑材料的相容性、电池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对于动力型锂电而言,材料混合需谨慎,确保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平衡。期待与您的进一步讨论,共同推动动力锂电技术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7-2025 22:10 , Processed in 0.641085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