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791查看
  • 0回复

从技术走向管理——研发经理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8-2015 11:1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16-4-2017 16: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主讲:Gile
    《PDMA新产品开发手册》中文版主译  清华大学研发管理特聘教授 
    专业背景:
    十多年高科技企业研发管理实践,典型的在企业实践中从技术走向管理的管理专家。在某著名通信公司工作期间,作为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系统总体设计总工)参与过多个小型、大型项目开发,有五年具体产品开发经验,承担过多个项目的管理工作,担任过研发项目管理部经理、研发管理办经理、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研发IT中心主任,经历并参与主持了此公司研发管理(包括研发流程管理、研发项目管理、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研发IT管理等模块)混乱到规范化建设的全过程。1998年开始长期与国际顶尖咨询顾问一起工作,并作为第一批核心小组成员与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合作主导了研发管理变革项目及其母项目公司级IT规划项目,同时兼任该公司高级讲师,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在研发的推进和落地工作。
    研发管理咨询经验
    曾作为项目总监、项目经理主导了10多个研发管理咨询项目,帮助这些企业全面建立研发管理体系(包括流程、组织、绩效、IT),有效地提升了这些公司的研发管理和创新能力,典型客户如下:
    1)最大专业打印机供应商北洋电气
    2)信利国际有限公司
    3)国内系统集成行业第二名(华胜天成)
    4)中电集团第七研究所
    5)TCL家庭网络事业部
    6)苏州科达
    7)国内最大的网络安全厂商天融信……
    研发管理培训经验:
    曾为AO史密斯、海尔、TCL、TTE、美的、夏新、康佳、海信、创维、北大方正、格力电器、步步高、长虹、彩虹集团、苏泊尔、上海日立、成都索贝、云环电子、蓝微电子、威创科技、卓立电气、老板电器、南太集团、海洋王、航盛电子、华强信息、华阳多媒体、广东威特、信华精机、研祥智能、聚光科技、信利国际有限公司、北洋电气、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网易、华友世纪、阿里巴巴、淘宝网、新浪网、讯雷、优视动景、御风行科技、吉比特、朗科、冠捷电子、江苏富士通、福建富士通、格林威尔、信威通讯、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中国普天公司、福建敏讯、无限立通、瑞斯康达、和协航电、全亚通讯、广州京信、虹信科技、国人通讯、杰赛科技、冠日通讯、星网锐捷、实达网络、鑫诺电子、神州数码、同洲电子、九洲信息科技、赛科世纪、四达时代、穗彩科技、龙江风采、东进电子、威科姆电子、金蝶软件、东软软件、高阳金信、杭州虹软、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中国银联、雁联、广联达软件、方正春元、灵图、科银京成、广州安凯、广州从兴、广州宏达信、拓尔思、青岛英派斯、浙大中控、上海精伦、中创信测、汇川技术、雄韬电源、核达中远通、斯比泰、山特电子、深圳南瑞、国电南自、上海思源、上海宝信、荣信电力电子、亿力吉奥、电力科学研究院、特变电工、上海海得、迈瑞医疗、和佳医疗、中集集团、众友科技、好易通科技、乐凯集团、金东纸业、徐工集团、三一集团、山河智能、安徽叉车、同洲电子、天融信、绿盟科技、北方微电子、深圳国微、珠海炬力、上海展讯、威盛电子、天綦、天马微电子、武汉电信器件公司、中电华大、杭州汉帆、中电集团第7研究所、中电集团第43研究所、中电集团第29研究所、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同方威视、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国石化研究院、电子科学研究院、郑州三磨所、研祥智能、北京圣非凡、潍柴动力、长城华冠、北京现代、东风汽车、一汽集团、中国重汽、北汽福田、通用泛亚、江铃陆风、奇瑞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苏州金龙新粤交通、威海广泰、大豪科技、西子OTIS、蒂森电梯、西子孚信、深圳和宏、顺德震德、鹰牌控股、烟台万化、先声药业、中国航空、中国航天、等500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专业的研发管理培训。其中部分公司邀请讲课多次。
    【学习费用】4980元/两天 *买一赠一,单独一人收费3200元(含指定教材、证书、茶点)不含午餐

    背景:
    根据我司多年从事研发管理咨询的经验发现中国企业95%以上的研发中基层主管都是从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工程师中提拔起来的,很多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研发人员在从技术走向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角色不能转换,过度关注技术细节;
    2.认真帮助下属可是他们并不买账;
    3.凡事亲力亲为,忙得焦头烂额,可是上司却嫌效率太低;
    4.希望下属多提意见,可是他们却什么都不说,不愿意承担责任;
    5.上司让制定工作计划,可却无从下手;
    6.不知道如何分派工作,如何领导团队,更不知道如何确保你的团队不出差错;
    7.……
    这些问题致使走上管理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疲惫不堪却还不能有效达到整体目标。
    从一名只对技术负责的技术人员转变为对全流程负责的项目经理和对某一专业领域负责的部门经理,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实现哪些蜕变、要掌握哪些管理技能、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力等是本课程重点探讨的内容。

    收益:
    1.分享讲师500多场研发管理培训的专业经验,通过现场的互动帮助学员理清走向管理的困惑
    2.总结和分析技术人员从技术走向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3.掌握实现从技术走向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的几个转变
    4.了解从技术走向管理的五个好习惯(成果导向、综观全局、聚焦重点、发挥优势、集思广益)
    5.掌握与领导沟通的方法技巧
    6.掌握走上管理工作岗位后需要掌握的四个核心管理技能(目标与计划、组织与分派工作、控制与纠偏、领导与激励)
    7.了解成功实现从技术走向管理转变的几个关键要素
    8.分享讲师20多个咨询项目的研发管理的案例资料(模板、表格、样例……),帮助学员制定Action Plan,使得学员参训后回到自己的公司能够很好实践

    大纲:
    一、案例分析
    1.讨论:技术走向管理的烦恼
    二、从技术走向管理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
    1.为什么要从技术走向管理(背景、原因)
    2.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和素质模型
    3.有哪些技术管理职位
    4.技术型管理者的角色与核心工作(技术管理者的不是说不要技术,而是层次越高的技术管理者,越需要技术广度、技术敏锐度与市场敏锐度,而且更需要沟通、管理与领导技能)
    5.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特质
    6.研发人员的特点
    7.研发人员与销售人员、工人的不同
    8.角色转换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自己解决问题到推动他人解决问题
    2)刚性和弹性的掌握
    3)从管事到管人与事的转变;
    4)从发现问题到推动解决问题的转变;
    5)从好人到坏人的转变;
    9.角色转换的成长之路(角色、态度、知识、技能)
    10.演练与问题讨论
    三、从技术走向管理必备的好习惯
    1.习惯的价值与培养
    2.习惯与原则
    3.习惯之一:成果导向
    1)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2)不同研发职位应完成的结果
    3)追求过程的快乐还是成果的快乐
    4)成果导向对研发管理者的要求
    5)研讨:研发管理者在具体工作中怎么做才算是成果导向?
    6)点评:研发整体资源管理方法论(保证研发资源整体投入产出比)
    4.习惯之二:综观全局
    1)对研发各级管理者来说全局在哪里?
    2)综观全局的要求(理解自己在研发价值链中的位置和贡献)
    3)建立研发技术团队的创造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文化
    4)研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创造性和规范性的冲突
    5)解决这个冲突的思路
    6)团队游戏规则的建立
    7)案例研讨:管理者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破例?
    8)案例研讨:研发团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9)案例研讨:游戏规则建立中的赏罚基本原则是什么?
    10)研发型团队创造性文化的建立(鼓励创新,鼓励犯错误,鼓励创造性)
    11)研发型团队规范性文化的建立(规范性、纪律性、过程标准性、可制造性、可服务性、bm性等)
    5.习惯之三:聚焦重点
    1)研发管理人员忙碌却无成效的原因剖析
    2)研发管理人员的工作分类(四个象限)和时间管理
    3)问题解答:谁都知道应当按四个象限安排工作顺序可为什么我们总安排不好?
    4)讨论:对研发管理者来说到底什么是重要的工作?领导交代的工作到底属于哪个象限?
    5)案例:张经理的工作如何聚焦重点
    6.习惯之四:发挥优势
    1)不同的研发人员有什么优势
    2)是发挥优势还是克服弱点
    3)发挥优势要求我们做到什么
    4)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发挥不同研发人员的优势
    7.习惯之五:集思广益
    1)怎样才能使研发团队绩效最大化
    2)研发团队合作的5种方式
    3)因为差异(四个层次)所以要集思广益
    4)差异会导致冲突吗?差异与冲突的关系
    5)研发冲突的原因
    6)为什么研发人员与测试人员、QA会有冲突
    7)冲突的破坏性和建设性
    8)冲突的状况与组织绩效
    9)看录象中的冲突进行讨论(项目经理、QA、下属的关系)
    10)集思广益经常使用的方法论(脑力激荡法、德尔菲)
    四、研发管理者如何与领导沟通
    1.研发管理者自己沟通能力不强而领导又不懂技术怎么办?
    2.为什么研发工作自己觉得开展的很好却得不到老板或领导的认可?
    3.与领导沟通的重要性
    4.无数“革命先烈”的教训分享
    5.领导的沟通类型
    6.领导的沟通类型对沟通的影响
    7.与领导沟通的难题(尤其是没有技术背景的领导)
    8.与领导沟通的要点
    9.高层领导喜欢的沟通方式
    10.与领导沟通的方式、方法与技巧
    11.与领导沟通谨慎换位思考
    12.向领导汇报方式和工具
    13.汇报会上领导常问的问题分类
    14.为什么领导在会上总是不断追着问?
    15.高层管理者对研发的沟通信息需求(开发状况、资源状况、管理优化状况)详细介绍和模板演示
    16.分辨领导的真正需求
    17.要想成功从技术走向管理首先做个成功的下属
    18.如何做个成功的下属
    19.研讨:学习本单元的体会列出以后改进的三个要点
    五、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四个核心管理技能之一:目标与计划
    1.目标对我们的影响
    2.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的关系
    3.如何根据公司的战略要求制定研发部门和研发项目的目标
    4.研发部门和项目的目标如何分解到个人
    5.如何帮助下属制定工作目标
    6.目标的制定与下达(SMART化、愿景化、共享化、承诺化(PBC))
    7.研发项目的目标为什么不容易SMART
    8.为什么培训了很多次SMART研发项目目标还是做不到SMART
    9.开发管理中为什么要用模板,模板使用的3个艺术、为什么模板推行中总有困难
    10.研发工作计划的PDCA循环
    11.研发流程与计划的关系
    12.研发项目计划制定的流程
    13.PERT、关键路径和GANNT
    14.为什么研发项目计划不用PERT图
    15.产品开发计划如何分成四级(这四级计划的责任主体和制定时间点)
    16.演练:每个小组制定一个半年计划,发表!
    六、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四个核心管理技能之二:组织与分派工作
    1.活动演练 30 分钟:扑克游戏——上中下三层互动(体验:管理对人与对事,三层角色定位,目标下达,控制与跟踪,愿景与目标共享,结果反馈等)
    2.研发执行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3.常见研发组织形式及优缺点
    4.如何对研发工作进行分解
    5.给研发人员分派工作的原则
    6.给研发人员分派工作的步骤
    7.给研发人员分派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8.研发沟通管理的内容
    9.沟通的目的与功能
    10.沟通的种类与方式
    11.有效沟通的障碍/约哈里窗
    12.面对面沟通避免的小动作
    13.如何给其它部门分派研发工作
    14.研发管理人员在分派工作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克服
    15.给研发技术人员创造愿景、描绘愿景,尤其是关于项目与团队前途
    16.案例研讨:研发技术型团队的成员常被迫承担紧急的项目周期,该如何处理?
    17.案例研讨:给予研发技术人员的空间到底多大,犯什么样的错误可以接受?
    18.案例研讨:任务下达后完成得不好但因为是碰到困难又怎么处理?
    19.案例研讨:一个人承担多个项目遇到资源冲突怎么办
    20.案例研讨:两个领导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七、 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四个核心管理技能之三:控制与纠偏
    1.研发工作为什么难以控制
    2.研发工作的问题管理与风险管理
    3.研发工作追踪的步骤
    4.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一:会议(具体操作与模板)
    5.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二:报告机制(具体操作与模板)
    6.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三:审计(具体操作与模板)
    7.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四:合同书与任务书(具体操作与模板)
    8.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五:预警系统(具体操作与模板)
    9.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六:经验教训总结(具体操作与模板)
    10.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七:测评(具体操作与模板)
    11.研发工作控制方法之八:非正规控制(具体操作与模板)
    12.研发工作如何度量、量化管理(有哪些量化指标、PCB)
    13.关于控制的误区(用人不疑、甩手掌柜、与创新的矛盾)
    14.关于研发执行力
    八、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四个核心管理技能之四:领导与激励
    1.研发领导权威力的来源
    2.研发领导如何发展个人魅力
    3.如何针对不同环境和不同的研发人员进行情景领导
    4.讨论:如何增进研发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
    5.研发领导如何授权
    6.研发领导如何辅导下属和培养接班人
    7.研发部门中的“因人而异”的管理方法
    1)白金法则
    2)如何管理你团队性格特征不同的下属
    3)案例分析:如何考察与识别有管理潜力的技术型部属?
    4)尊重研发技术人员个性的沟通模式与方法
    5)案例研讨:如何管理技术型团队中的悍将、润滑油、老黄牛型的部属?
    8.研发人员的考核与激励(专题讲解)
    1)建立功能型团队与项目型团队面向结果的绩效考核办法
    2)定性与定量考核法;
    3)有效理解结果、过程、投入的考核之间的关系;
    4)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KPI法):模板、业界案例、练习
    5)平衡计分卡考核法(BSC法):模板、业界案例
    6)个人业务承诺法(PBC法):模板、业界案例、练习
    7)考核流程与360度考核法:业界案例比较分析
    8)末位淘汰法
    9)各层次技术人员考核要求及关键内容
    9.研发技术型人才的培育与任职资格管理
    1)研发技术型人才的素质模型与特点
    2)培育部属(辅导的7步结构、研发技术人员积极意愿度的培育、能力度的培育、如何培养研发技术型新手、如何培养研发技术型骨干与高端人才)
    3)任职资格管理(双阶梯职业通道模型、任职资格的目的与作用、任职资格的体系与标准、认证与成长、职涯发展)
    4)基于任职资格的研发技术型人员的培训实习体系
    5)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系统工程师、QA、项目经理等)的正式培养机制——资源池
    10.研发技术型人才的非物质激励与物质激励方法
    1)研发技术型人才的需要
    2)案例研讨:研发技术型人才受什么因素激励?
    3)案例研讨:技术型团队的士气受哪些因素影响?
    4)案例研讨:技术型团队的凝聚力受哪些因素影响?
    5)管理者的红黑脸方法(勋章、鲜花、鼓励、期望、赞美;警告、批评、敲打、揉搓、杀鸡骇猴、痛骂等)
    6)案例研讨:如何对技术型部属使用红脸?
    7)案例研讨:如何对技术型部属使用黑脸?
    8)案例研讨:能干的技术型部属犯了错误如何处理?
    9)案例研讨:如何在能力比你强的技术型部属中树立你的威信?
    10)研发技术型人员的物质型激励:薪酬包组合、组合结构、薪酬分配、薪酬梯级、工资奖金比例、
    11)资力能力及报酬的关系、业界案例
    12)技术人员离职的征兆管理以及如何留住有价值的知识型员工
    11.演练与讨论
    九、成功实现从技术走向管理转变的关键
    1.成功的实现角色换位
    2.管理技能的培养
    3.个人修炼(习惯、领导力、沟通能力)
    4.组织的融合和团队的打造
    5.给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推荐的书籍和电影
    2017年汽车工程师之家全年培训目录
    培训方式:企业内训3天
    联 系 人:张先生
    电话:13038325513
    手机:13038325513
    微信号:cartech8_cq
    QQ:542334618
    邮箱:qchjl_admin@126.com
    重庆卡特柯科技有限公司(汽车工程师之家)
    网上自动报名系统,报名后我们会主动联系你:
    http://www.cartech8.com/plugin.php?id=hejin_forms&formid=8

    --------------------------------------------------------------------------------------------------------------------------------------------------
    相关文章:
    --------------------------------------------------------------------------------------------------------------------------------------------------



    绩效管理技巧
    有人说 :绩效管理难,难于上青天。而从中国企业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来看,成功地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确实寥寥无几,甚至有些企业实施绩效管理之后还带来很多的副作用。绩效管理的中国之路并不平坦,企业开始怀疑绩效管理是否真的能适应中国国情,是否真的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绩效提升。
         绩效管理真的错了吗?真的不适用于中国企业吗?那倒未必,但不可否认的是,绩效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它确实也与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基础问题,企业的绩效管理要想获得成功,那才真的是“难于上青天”。
    一问:绩效管理是做什么用的?
    在许多企业看来,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是为了提供利益分配的衡量标准而存在的,例如,某公司的考核目的主要是为了年底分奖金。更有甚者,有的企业把绩效考核当作一种罚款制度,在许多小型民营企业中,推行绩效考核成了扣发员工工资与奖金的手段,那么企业又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呢?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绩效管理的重大意义在于向企业的所有员工传达一种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与发展理念,它在对员工的表现做出科学的评价之外,更多地在于它能帮助经理掌握管理的技巧、养成科学的管理习惯,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开发潜能,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绩效的共同提升及共同发展。
    二问:企业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规划与经营目标了吗?
    绩效管理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通过这一管理制度来实现公司的战略与经营目标。所以公司应该和员工共同制定公司的战略与经营目标,然后层层分解,所有员工的目标都是围绕着公司的战略与经营目标而展开的,所以每个员工首先要知道上一层的目标,然后依此和主管设定自己的目标。这样一来,员工不但非常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而且对其绩效考核也才有了衡量其工作成果的标准,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
    相反,如果在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缺失的状态下,企业的绩效考核执行起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就无从下手,东拼西凑的硬性开展也只能错误百出。
    三问:企业流程是否已经真正优化并发挥作用?
    流程是一组共同给客户创造价值的相互关联的活动进程。流程优化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改善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及速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流程优化要面向客户,以过程为核心,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流程是对业务运作的规范,优秀的流程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也就是说,流程优化帮助企业提高双效——效果与效率,是绩效管理的内部工作规范与基础。在企业内部没有明晰的业务流程文本、简洁明朗的管理汇报和指挥关系、细致的岗位权责规范的情况下,绩效管理也失去了相应的管理基础。
    四问:员工是否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权力与责任?
    与企业流程优化相联系的是处于流程各节点的岗位权责的分工体系规范的建立。
    在许多企业里(特别是管理较为薄弱的民营企业),工作分析的工作基本是片空白,至多只有一个泛泛的岗位职责的描述。
    明晰责任分工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一个简单的基本道理是 :不该一个人做的事情却要考核他,他肯定不满意 ;一个不知道该谁作的工作,考核到谁头上谁都会不满意,不满意的结果就是矛盾、不满和抵制。所以,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前提是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分析,明确的工作分工和责任分工,制定各岗位的职位说明书,从而使绩效管理在对每个人或每个团队的工作情况与业绩进行评价、比较和奖惩时,做到有据可依,公平、公正,达到激励个人、促进工作的目的。
    五问:谁该对绩效管理的失败负责?
    绩效管理的实施推进是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一个重大的改革,它需要最高管理层不断地支持和帮助,人力资源部才能更有信心协同各部门共同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但是,在许多的企业里,绩效管理的任务却全部被划归人力资源部,而其他管理者却根本不去关心绩效管理。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部也不得不因工作任务繁重,疲于应付,最后草草收场,考核表格收齐封存完事。
    因此,当我们反思绩效管理困境的时候,我们需要清楚地回答 :作为高层管理
    者你是否已经真正地、持续地对绩效管理给予最大的支持?作为各部门主管,你是否认识到自己才是考核的主体,你是否为下属及部门的绩效提高做出最大程度的努力?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高层管理者首先要为绩效管理失败负责任,其次是各部门主管,最后才是人力资源部门。
    六问:企业是否已经为推行绩效管理做好了宣传贯彻的准备?
    任何一种新的管理手段的实施都离不开广泛的宣传贯彻,绩效管理同样不例外。
    必要的培训不可或缺,要让员工明白绩效管理对他们的好处他们才乐意接受,才会配合经理做好绩效工作,做好绩效计划和绩效沟通。让各部门主管明白对自己的好处,他们才愿意接受、参与和推动。因此,在正式实施绩效管理之前,必须就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等问题对经理和员工进行认真培训,这个工作万万不可省略。
    七问:绩效沟通能否持之以恒地执行并达到目的?
    当我们认同绩效管理是一种理念与哲学时,绩效管理就不仅仅只是对员工的业绩做出科学的评估了,它还能够帮助企业与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绩效,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所以,绩效管理实施并不是得出书面评估结果就万事大吉了,而要更加强调绩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在沟通中提高绩效。
    八问:考核结果达到最大化地激励员工的目的了吗?
    绩效考核结果要有明确的应用,如加薪、奖励、升迁、调岗、降级、罚款、开除和辞退等。结果应用要合理且要快,才能够达到有效激励的目标。
    绩效考核与利益紧密挂钩包含两个内涵 :一是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必须要有相应的个人利益兑现,不管是个人奖金还是职位的变动,否则的话绩效考核将难以实现激励作用 ;二是绩效考核的方式要和利益的分配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如果企业的考核需侧重于个人的具体工作业绩,但在薪酬设计上却让技能工资的比重占的很大,这样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结构就没有达成一致性,其最终的实施效果也将必然会大打折扣。
    九问:持之以恒地执行绩效管理制度的概率有多大?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理念与哲学,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地宣导、培训与推行,但由于国内企业对于绩效管理的误导,以及绩效管理的实施对企业基础性管理的严格要求,加上推行过程中所必然遇到习惯势力的巨大阻力,使得许多企业难以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将绩效管理推行下去。
    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绩效管理对于建立企业整体绩效观念,提升企业与员工个人的共同绩效的重要性,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如果企业能够坚持不懈地并且成功地将绩效管理中的理念与工作方法应用在公司整个机构中,持续推动飞轮朝同一个方向旋转继而逐步逐圈地积累起动量,企业将最终通过持之以恒的积累而实现突破。
    十问:企业是否建立了高效的“绩效文化”?
    一个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要得以有效运行,必须有一种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它注重绩效,它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向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阐释清楚,告诉组织成员管理层真正关注重视什么、鼓励什么,这样绩效考核推行起来就顺畅得多,这在《绩效 . 剑》中有更多相关内容的论述。没有沟通,没有绩效。
    在饮誉北美的绩效管理专家罗伯 特 . 巴克沃(R.Bacal)看来,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巴克沃先生认为真正的绩效管理“是两个人之间持续的沟通过程”,他倡导绩效管理是员工和直接主管的沟通,是组织和管理者的高收益投资,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事实上,通过绩效管理,员工可以清楚得知道公司希望他做什么,什么事可以自己说了算,工作要干到什么份儿上,什么时候需要上级出面。说白了 :绩效管理就是上下级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而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本质与核心,它贯穿了绩效管理循环的始终——制定绩效计划与目标要沟通,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要沟通,年终评估要沟通,分析原因寻求进步要沟通。总之,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员工和经理持续不断沟通,以提升绩效的过程。离开了沟通,企业的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
    也即是说,沟通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
    绩效理念沟通
    绩效目标沟通
    绩效过程沟通
    绩效结果沟通
    而许多管理活动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沟通出现了问题,绩效管理就是致力于管理沟通的改善,全面提高管理者的沟通意识,提高管理的沟通技巧,进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管理素质。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6-7-2025 05:12 , Processed in 0.32707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