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4查看
  • 0回复

[BMS]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8-2023 09: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最近找到了Preh的BMS板,今天一起学习一下它的采集板是什么样子的。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3.jpg

这个产品外壳底部的标签有大众的LOGO,应该是用于其电池包上面的(MEB平台);而且上面标注了CMCP48的字样,表示它是用来采集48串电芯的。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4.jpg

之前在介绍BMW I3的采集器时接触过Preh,它被均胜电子收购了,给各大主机厂提供三电相关零部件,很厉害的一家公司;整个采集板全景图如下所示: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5.jpg

整个产品的尺寸大概为350mm*100mm*27mm,为塑料黑色外壳,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外壳通过周围的卡扣固定,而没有螺钉存在;产品存在5个连接器,并都布置在同一侧;整个外壳的防护等级大概为IP3X。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6.jpg

我们拆掉上壳体,就漏出了PCBA的原貌,如下图所示。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7.jpg

上壳体为塑料材质,内部有标识其材料等参数,如下图所示。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8.jpg

PCBA与下壳体之间的固定方式就有点特殊了,具体见下图:PCBA四周一共有12个固定孔位,其中只有8个孔位被与下壳体固定在一起,可以看到类似是一种塑料帽的形式,而不是普通的锁螺钉固定。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9.jpg

然后我试图去拆掉这些黑色的塑料帽,发现它们并不是那种卡扣形式,只能暴力拆解,将其弄掉后如下图所示:发现这个黑色塑料帽与下壳体是一体的,不存在任何可拆卸的结构;那就说明PCBA一旦装配到下壳体之后,不可拆卸;这种安装形式之前很少见。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10.jpg

将整个PCBA取下来之后,如下图所示。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11.jpg

来看看下壳体,上面留有我拆卸PCBA时扭断的塑料安装柱,确实与下壳体是一体的。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12.jpg

下面转向大家关心的PCBA,整个PCBA的长宽大概为300mm*86mm,单板厚度为1.6mm,PCB呈绿色,应该是4层板;在TOP面,三防漆只涂覆了AFE采样区域,而低压区域却没有涂覆,这个不知道为什么;另外所有连接器的引脚处没有点胶,也没有涂覆三防漆。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13.jpg

TOP面的低压区域电路如下图所示,仔细看确实没有任何三防漆的;另外,板上所有过孔做塞绿油处理,测试点与焊盘表面是镀锡的。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14.jpg

再来看一下BOTTOM面,如下图:发现背面是没有布置任何器件的,背面也没有涂覆三防漆。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15.jpg

BOTTOM面也有大众的LOGO,看起来好像是德文,可惜我不认识。
学习下Preh给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结构与工艺分析w16.jpg

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后面我会把这个板子的电路架构再学习总结下,因为看低压电路那里,总感觉有点特殊。总结:最近有点忙,所以写东西就偷点懒,学习一下别人设计的产品,Preh的这个采集板给人感觉设计很整洁,不拖泥带水;以上所有,仅供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Preh为大众设计的BMS采集板的结构与工艺分析如下:

该采集板设计精巧,尺寸约为350mm100mm27mm,采用黑色塑料外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外壳通过周围的卡扣实现紧固连接。该采集板主要用于MEB平台电池包,能采集48串电芯的数据。其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均符合汽车行业的标准和要求,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工艺方面,该产品制造工艺精湛,体现了Preh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专业水平。上下两部分外壳可能采用注塑成型工艺,确保精准度和生产效率。总之,这是一款性能卓越、设计精良的汽车电子零部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8-2025 03:18 , Processed in 0.321195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