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5查看
  • 0回复

[BMS] 一起看下MODEL 3控制板继电器驱动电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8-2023 09: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今天又来介绍MODEL 3的BMS控制器,这次是总结继电器驱动电路(如下图所示),请大家不厌其烦地再看下,哈哈。
一起看下MODEL 3控制板继电器驱动电路w3.jpg

整个驱动电路的拓扑结构如下图:继电器供电从P1输入,继电器驱动信号与电源从P2输出,一共输出四路低边驱动信号到外面;注意这里存在两路高边开关,这个有点特殊,后面再讲。
一起看下MODEL 3控制板继电器驱动电路w4.jpg

MODEL 3控制器的继电器驱动输出信号都集中在P2连接器上面,如下图:这个连接器为44PIN,来自于厂家JST,型号为S44B-RAD1AK;可以看到在B面连接器附近有很多二极管,这个是用来做端口防护的。
一起看下MODEL 3控制板继电器驱动电路w5.jpg

P2连接器的继电器相关引脚定义如下,上面一共有4路继电器驱动:主继电器与快充继电器,注意上面没有预充继电器的驱动哦,因为它的预充功能使用DC\DC实现。
一起看下MODEL 3控制板继电器驱动电路w6.jpg

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供电来自于P1连接器,如下图所示:这条供电线在T面经过端口防护之后,打孔走到了B面,然后通过宽的铜皮一直走到继电器驱动电路那里。
一起看下MODEL 3控制板继电器驱动电路w7.jpg

整个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关键模块如下图所示:①为供电防反电路,②为快充继电器电源开关,③为主继电器电源开关,④为快充继电器驱动电路,⑤为主继电器驱动电路;在②和③中,除了PMOS开关外,还存在电流检测电路,目的是用于限流。
一起看下MODEL 3控制板继电器驱动电路w8.jpg

再看一下电路的关键器件,如下图:
一起看下MODEL 3控制板继电器驱动电路w9.jpg



    ①、防反PMOS管:Infineon-IPD50P04P44L-11

    ②、PMOS电源开关:Infineon-IPD50P04P44L-11

    ③、电流检测电阻:0.02Ω

    ④、滤波电感:100uH

    ⑤、滤波电感:220uH

    ⑥、储能电容:680uF/35V

    ⑦、双通道PMOS高边开关:VISHAY-SQJ963EP

    ⑧、四路低边驱动开关:NEXPERIA-BUK9Y107-80E
两路主继电器的低边驱动电路电路示意图如下,关键点是使用单个二极管作为线圈续流电路,同时在驱动输出端口加了TVS做防护,而且电源输出端口也加了TVS防护。
一起看下MODEL 3控制板继电器驱动电路w10.jpg

两路快充继电器低边驱动电路快充驱动电路与前面有所变化,其中一路如下图所示:继电器驱动防护电路使用了二极管+TVS管的组合形式,而且TVS管还并联了一个电阻,前面有篇文章介绍过,这个TVS管可以加速电感放电,这个电阻也可以加速电感放电,二者同时使用可以取长补短,所以此处我认为这个电阻也是用于给电感放电用的。同时又发现在电阻的两端放置了一个PMOS高边开关,它可以将TVS+电阻进行短路,但短路的目的难道是降低钳位电压、增加放电时间吗?
一起看下MODEL 3控制板继电器驱动电路w11.jpg

关于这个电路我目前也是推测的用法,如果大家有深入的了解可以分享给我下。总结:最近真的有点压力哦;以上所有,仅供参考。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1-7-2015 18:4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9-3-2025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针对您提供的MODEL 3控制板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介绍,我作为汽车工程师给出以下专业回复:

    继电器驱动电路是汽车BMS控制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MODEL 3的控制板中,继电器供电从P1输入,驱动信号与电源从P2输出,采用低边驱动信号输出,同时设有两路特殊的高边开关。这种结构有其独特的设计考虑,旨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连接器选用JST的S44B-RAD1AK型号,具有44PIN,附近配备二极管用于端口防护,这是为了增强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议进一步分析驱动电路的细节,以确保其满足汽车应用的严格要求。对于特殊的两路高边开关,建议深入探讨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8-2025 03:55 , Processed in 0.35236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