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5查看
  • 0回复

[BMS] BMS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总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8-2023 08: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今天换个内容,说说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全貌。这一块的知识点,可以总结成下面这三块: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以及继电器。控制电路:
BMS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总述w3.jpg

这个部分大家比较熟知。IO驱动就是指单片机的控制IO,当然如果后面选择的是数字通信接口的IO扩展、驱动芯片,单片机也会配置成通信接口,例如SPI、IIC。锁存最常见的锁存芯片是595芯片,例如TI的74HC595;一个功能是扩展IO数量,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对输出的状态进行了锁存;当单片机程序跑飞后,595输出被锁定而不受影响。关于锁存的必要性也有争执,目前也存在不锁存的设计方案。
BMS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总述w4.jpg

线圈驱动故障检测故障检测分为线圈驱动端的故障检测以及触点端的状态检测;针对线圈端,需要在驱动前、驱动过程中针对一些故障模式进行判断,例如线圈短路到地、短路到电源、断路、过流、过温等故障;检测方法一部分寄希望于驱动芯片自身集成的故障输出,另外就是自己搭建诊断电路就来判断;这个功能是一定要有的。触点状态检测主要针对触点是否粘连进行检测,去年总结过触点粘连的相关知识点,文章链接在此;判断粘连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直通过高压检测来判断,二是通过集成在继电器上面的辅助触点反馈判断(图片来源于松下官网)。
BMS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总述w5.jpg

驱动电路:高低边驱动驱动电路之前也少许介绍过,存在下图中的几种驱动方法:针对BMS来讲,主要为高边驱动与低边驱动两种,而且目前主要由集成芯片来实现。
BMS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总述w6.jpg

比较常见的驱动芯片厂家有ST\英飞凌\TI,其中ST尤其常见;某款ST低边驱动芯片的功能框图如下(来源于ST官网),除了正常的开关功能外,还有故障状态反馈以及保护功能。
BMS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总述w7.jpg

保护电路这个指线圈端的保护,防止线圈电感的反向感应电压;不多说,之前有写过,文章链接在此。继电器:继电器在之前的粘连检测一文中详细介绍过内部结构,尤其是触点部分的灭弧方式,例如充惰性气体、磁吹灭弧,还有一种方式是机械灭弧,这里不赘述。(下图来源TDK官网)
BMS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总述w8.jpg

这里想说的是它的线圈,分为单线圈与双线圈两种形式;单线圈如下图所示(来源TDK官网),这个是我们常见的形式。
BMS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总述w9.jpg

另外还有一种双线圈的类型(下图来源TDK官网),一个叫吸合线圈,一个叫保持线圈;双线圈存在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功耗,理论基础是线圈吸合时需要的电流要大于线圈保持时的电流,这样当继电器吸合后,就只让保持线圈工作即可。
BMS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总述w10.jpg

下图为具体的工作波形图(下图来源TDK官网):当线圈吸合时,两个线圈同时流过电流,等平稳后,就断开吸合线圈,只剩下保持线圈;示波器图中可以看到线圈功率大幅度降低了。
BMS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总述w11.jpg

总结:本文有点水文的嫌疑,但它是一个前置文,后面针对其中的技术细节再展开,先做一个铺垫;以上所有,仅供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17: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楼主,关于您提到的BMS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其全貌涉及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及继电器三部分。其中,控制电路主要关注单片机的控制IO,可选用数字通信接口的IO扩展或驱动芯片。关于锁存设计,虽然存在争议,但锁存芯片如595能扩展IO数量并锁定输出状态,确保单片机程序异常时输出稳定。至于线圈驱动故障检测,这是确保继电器正常工作的关键,主要检测线圈驱动电流和电压是否异常,以判断驱动电路是否故障。如有问题,我们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以上概述供参考,具体细节还需根据实际设计和应用进行调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17: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BMS中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其全貌涵盖了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及继电器本身。其中,控制电路是核心,通常采用单片机实现。IO驱动涉及到单片机的控制IO及数字通信接口的IO扩展、驱动芯片。对于锁存功能,常见的锁存芯片如TI的74HC595,其作用不仅在于扩展IO数量,还在于锁定输出状态,以确保在单片机程序出现异常时,输出状态不受影响。至于线圈驱动故障检测,这是确保继电器正常工作的关键。当驱动电路出现故障,如线圈驱动电流异常,应通过设定的检测机制及时识别并处理,以保证BMS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8-2025 05:47 , Processed in 0.40455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