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0查看
  • 0回复

[BMS] BMS里面的安规设计: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8-2023 09: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上接前文,这一篇主要介绍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还是要事先介绍几个概念定义。

污染等级

对于绝缘来说,固体内部绝缘效果最好,然后是气体内部,最差的是固体和气体分界处表面;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污染导致,为了量化污染程度,它被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图片来源于GB/T 16935.1-2008):

BMS里面的安规设计: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下)w2.jpg

对于BMS来讲,因为PACK的IP等级一般为IP67,是一个比较良好的密闭环境,所以这里的污染等级一般选择为污染等级2。

绝缘材料的CTI

相比电痕化指数(CTI)是用来对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进行评价的等级参考,CTI数值越大,代表绝缘性能越好;

BMS里面的安规设计: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下)w3.jpg

对BMS实际应用来说,涉及到的绝缘材料主要是PCB、器件材料和壳体材料;一般通用的要求是PCB的CTI≥175,其他材料CTI≥600。

海拔修正系数

海拔主要对电气间隙有影响,在2000m以下不考虑海拔影响,但2000m以上就要考虑,主要方法就是需要乘以一个海拔系数做降额,具体见下表。

BMS里面的安规设计: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下)w4.jpg

BMS一般应用环境的海拔要求在5000m以下,所以海拔因素也是要考虑的。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计算的方法其实说白了就是查表法。

最小电气间隙的确定

根据GB/T 16935.1,电气间隙应以承受所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来确定。说得浅显些,需要选取一个在实际电路中出现的最大过压值,然后对应下表,直接选择对应的电气间隙。

BMS里面的安规设计: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下)w5.jpg

这里再澄清一下,GB/T 16935.1是一个通用的安规标准,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电动汽车的安规标准,所以暂时参考通用标准。

在GB/T 16935.1里面,推荐了几个额定冲击电压的优选值,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可以选择2500V作为BMS加强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

BMS里面的安规设计: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下)w6.jpg

这样的话,污染等级为2、非均匀电场、耐受电压2500V,那么对应的最小电气间隙为1.5mm,注意还要乘以海拔系数:1.5*1.48=2.22mm,再留一下余量的话,一般可以取做3mm作为加强绝缘的最小电气间隙。

最小爬电距离的选取

爬电距离也是类似方法,跨接在爬电距离两端的长期工作电压的有效值决定了爬电距离。举个例子,假如电池包最高总电压为800V,我们可以将它做为参考值,然后去查下表:污染等级还是2,PCB的材料组别选择CTI在175以上,电压有效值为800V,则最小的爬电距离为4mm,注意,如果是加强绝缘的话,按照标准还需要再乘以2倍,那就是8mm。

BMS里面的安规设计: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下)w7.jpg

总结:

安规到此就先告一段落了,里面有些东西写的一笔带过,像怎么确定冲击耐受电压等,这些东西还是要回归标准本身,也就是大家要通读标准再来看这个问题,要想吃透,还得靠各位自己下功夫,我最多算扫一下盲,让大家知道有这一回事;以上所有,仅供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您提到的BMS中的安规设计,关于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其中,污染等级是评估绝缘材料表面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在固体与气体分界处的表面,绝缘效果最差,主要由于固体表面的污染。对于BMS而言,考虑到PACK的IP等级一般为IP67,即在一个良好的密闭环境中,其污染等级一般可定为污染等级2。

接下来,关于绝缘材料的电痕化指数(CTI),它是评价绝缘材料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CTI值越高,代表材料的绝缘性能越好。在进行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计算时,需要考虑CTI值与污染等级的结合,以确保在特定环境下绝缘性能满足要求。

对于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设计建议,后续将进行详细阐述。确保在复杂的电气系统中,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设计能够满足安全标准,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上文关于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中的安规设计内容,继续深入讨论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需先理解几个关键概念:

污染等级在绝缘设计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BMS这样的密封环境,通常选择污染等级2作为基准。固体表面污染会影响绝缘效果,因此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此外,绝缘材料的电痕化指数(CTI)是衡量其在污染条件下的绝缘性能的重要参数。了解CTI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设计要求。

计算方法上,需依据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预期的工作电压、污染等级及CTI值来综合考量。设计时应确保电气间隙足够防止电弧产生,同时爬电距离需考虑到绝缘材料在污染和潮湿环境下的耐受能力。通过精确计算并选择合适的参数,能够确保BMS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实际工作环境的特殊因素,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上述帖子关于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中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设计的专业回复如下:

关于污染等级的定义,其为评估绝缘表面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在BMS中,由于电池包的IP等级为IP67,具备优良的密闭性能,因此污染等级通常被设定为2级。此外,绝缘材料的电痕化指数(CTI)是评估绝缘材料绝缘性能的关键指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污染等级和CTI值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影响。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计算应基于这两个参数,确保设计符合标准要求,以保障BMS的安全运行。计算方法需依据具体的电路设计及环境因素综合考量。
注:电气间隙是指不同电位的导电零件之间的空间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材料表面能够形成导电通路的最短距离。这两者的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电气安全性能。希望这些内容对您理解BMS设计有所帮助。如您还有其他疑问或需求进一步解读,请继续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8-2025 03:56 , Processed in 0.423215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