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ixinfu

[DCU] 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二三思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8-2023 15: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近几年,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由传统的分布式架构慢慢演变为域控架构,以博世经典的五域分类拆分,整车分为动力域、底盘域、座舱域、智驾域和车身域,这五大域控肩负着实现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所有功能的重任。在所有域中,智驾域的存在感最高,花边新闻层出不穷,但用户至今尚未真正享受其带来的出行便利;车身域的存在感最低,低到用户以为这是买四送一的赠品,低到主机厂内部爹不亲娘不爱。但就是这样一位谁都不爱的赠品,却是用户接触最多、使用最多的功能,它默默无闻却决定了一辆车的最基础体验。有人说:车身域亮点太少,不值得浪费笔墨。但我想说:车身电子最辉煌的时候不输现在的自动驾驶,辉煌过后才是总结反思的好时机。同时伴随着域架构的演进,车身域的功能也需要进行梳理分工,为当前散落一地的功能,打好硬件平台化的基础。下文从输出控制和输入采集两个角度对车身域的功能进行简单梳理。输出控制站在整车角度,车身域的一大功能就行对整车负载进行控制,这些需要控制的负载,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电机类,灯类和电阻类。(1)电机类。包括四门锁、门把手、尾门锁、电撑杆、雨刮、车窗、座椅调节和通风、后视镜调节和折叠、天窗、方向盘调节和空调等。(2)灯类。包括外灯和内灯。外灯包括近光灯、远光灯、日行灯、雾灯、位置灯、倒车灯、刹车灯、转向灯、门把手照明灯和充电口指示灯等;内灯包括行李箱灯、氛围灯、顶灯、照脚灯、储物箱灯和化妆镜灯等。(3)电阻类。包括后视镜加热、座椅加热、后除霜加热、前风挡玻璃加热和方向盘加热等。以上的三大类基本囊括了车身域需要控制的绝大部分负载,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是车域硬件平台化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一、电机类控制电机类的控制可以选用半桥或者全桥驱动进行硬件的设计,在进行芯片选型以及电路设计时,尽量选择同一系列的pin to pin芯片。比如空调和后视镜调节电机正常工作时电流比较小,一般不超过1A,而车窗和座椅这一类的电机,正常工作时电流可以达到8A左右。这两类负载的驱动芯片功率需求相差很大,在进行硬件设计时,最好可以做到根据电机负载需求的不同,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封装的芯片去适配,而不需要重新layout。此前,车身域的电机驱动大部分是不需要调速的,然后随着越来越多个性化新功能的出现,电机调速渐渐多了起来,比如电动尾门、车窗、座椅通风等。所以在进行电机的驱动硬件设计时,需要保留一定的PWM调速资源,最好大部分电机都支持PWM调速。如果没有预留这样的资源,当产品经理脑袋抽风提出雨刮除了高低速两档之外还希望增加八档调速时,则没法应对类似的需求升级,预留PWM的硬件调速资源可为日后的新功能增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为与产品经理的斡旋提供一些资本。
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二三思考w1.jpg

二、灯类和电阻类控制灯类和电阻类的控制其实都可以选择高边驱动进行控制。首先是电阻类的加热控制,这些往往功率都很高,特别是前风挡玻璃和后风挡玻璃的加热,工作电流基本都是在20A左右。单个座椅的加热会少一些,在10A左右。后视镜加热中规中矩,在5A左右。而对于灯类,功率会比电阻类低一个级别。像常见的大灯,一个的功率在55W左右,工作电流接近5A。其余的灯的功率一般都会比大灯小,特别是现在的LED灯,一般一个灯不会超过1A。当然像矩阵大灯、律动氛围灯这些复杂(花里花哨)的灯还需要专门的驱动芯片以及驱动电路。对于电阻类和灯类选择同样的高驱芯片时,应尽量选择同一系列的pin to pin芯片,根据负载的大小灵活更换不同功率的芯片。
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二三思考w2.jpg

总结下来车身域的输出主要由半桥、全桥以及高驱芯片进行控制。输入采集车身域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输入信号采集,车身域的输入一般来说有数字量、模拟量、PWM和射频信号。(1)数字量。各个门的状态,锁状态,雨刮停止位、喇叭开关、座椅占位传感器、安全带状态等输入的都是数字量。一般这一类的开关相对分散在车上的各个位置,而且状态比较简单,只需要两种状态就能表示其含义,比如说门状态,开或者关。
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二三思考w3.jpg

(2)模拟量输入。中控锁、车窗、座椅调节和灯光等这一类开关都是模拟量输入。这一类开关一般具有三种及以上的状态表征其含义,比如用3个不同的电阻代表中控锁开关的“解锁”、“闭锁”和“未操作”,亦或者车窗开关的“上升”、“下降”和“未操作”。除了用开关这种不连续的模拟量输入,用的比较多的另外一种模拟量输入就是电位计的信号采集,电位计其实就是一个滑动变阻器,这一类的电位计主要用于采集电机的位置,一般采用5V的上拉电源。像后视镜调节电机、空调的风门电机位置采集等都属于这一类。
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二三思考w4.jpg

(3)PWM采集。通过电位计采集电机的位置一般来说精度会有一定的偏差,如果想准确的采集电机的运动位置,一般通过采集Hall信号的方式。Hall信号就是我们常说的PWM信号,一般该信号由独立的Hall传感器产生,Hall的PWM信号大多数是开漏输出,高电平即为MCU上拉的供电电压,低电平接地,车身域控制器预留对应的采集电路即可。像尾门、座椅、车窗和天窗等的位置都通过Hall信号来计算。
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二三思考w5.jpg

(4)射频采集。车身域控的射频采集一般包含胎压、传统钥匙的低频信号(钥匙定位)、传统钥匙的高频信号(钥匙遥控解闭锁等)以及蓝牙钥匙信号。现在开发的车型一般用蓝牙钥匙或者NFC取代传统的钥匙。所以车身域的硬件只要集成蓝牙钥匙和胎压的射频接收即可,但是由于射频信号的接收容易受布置位置的影响,车身域控制一般布置的位置不太利于胎压的接收以及蓝牙的定位,所以射频类的信号通常采用独立的模块进行接收。车身域相关的硬件基本不会超出上述提到的这几种方式,不同的类别需要的接口电路会不一样,在进行硬件的设计时怎么可以做到平台化,尽可能的兼容不同的外围设备,既可以满足工程的需求,又可以使得硬件少改或者不改,这确实是大难题。即......又......的想法一般都是领导惯用的语法,实现起来确实需要很大的代价。通常的做法是硬件接口预留20%左右的资源,为后续的车型功能升级带来可拓展性,但是这样做又会使得配置低的车型硬件资源白白浪费。写在最后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车身域的硬件种类确实不多,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真心希望硬件不要成为软件的羁绊。之前分布式的电子电气架构中控制器种类繁多,里面的芯片选型以及接口电路也是五花八门,因此硬件选型一般都是供应商来做。但在域架构下,各个主机厂均亲自下场进行具体的硬件选型。当主机厂开始主导硬件选型的时候,意味着整车控制器的元器件种类将会急速减少,最后整个车型平台也会趋于使用同一系列的元器件。硬件的通用性可以大大减少零件的边际成本以及设计验证成本,还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像现在座舱类的芯片基本被高通垄断,驱动芯片基本被ST、英飞凌等垄断。车载芯片市场将会随着汽车的智能化进一步扩大,但是从目前交流的芯片厂家来看,国内能打者寥寥无几。当汽车的竞争足够激烈、溢价不够高时,卖一台车赚的钱可能没有芯片厂商赚得多,这无异于给芯片厂家打工。最后还是祝愿国内芯片厂商可以早日支棱起来,自家那么大一块蛋糕全部分给隔壁地主家的傻儿子,怎么看都有点舍不得。添加小编微信加入交流群:Informer11。作者 | 黄百万
初心 | 记录生而为人的证据,分享工农阶层原创作品,聚焦智能网联与人情冷暖。声明 | 本文部分文字及图片资料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修改或删除;文章属于作者本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有不妥,也请联系平台修改或删除;本文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01: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思考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车身域作为整车五大域之一,虽然关注度相对较低,但在实现车辆基础体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车身域硬件平台化是提升车辆性能、降低成本的关键。它涵盖众多功能,如车身控制、安全系统等,关乎用户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当前,车身域可能看似平凡无奇,但其潜在价值和重要性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身电子将展现出更多亮点,其辉煌时期将不输于现今的自动驾驶技术。我们需深入挖掘车身域的技术潜力,以推动整车的智能化和舒适性不断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01: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域控架构转变的趋势,车身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尽管在当前关注焦点更多地集中在智驾域等高新领域,但车身域作为整车硬件平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车辆最基础、最核心的体验。它不仅是用户接触最多、使用最多的功能载体,而且决定了车辆的基础性能和稳定性。历史上有诸多车身电子的辉煌时刻,丝毫不逊色于现今自动驾驶的发展。因此,车身域的硬件平台化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提升,车身域将展现出更多潜力与亮点,为整车性能的提升和用户体验的优化做出重要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01: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车身域硬件平台化二三思考”:

当前汽车行业的电子化架构演变,特别是五域控架构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汽车的整体性能与智能化水平。在五大域中,车身域虽然关注度相对较低,但作为用户接触最频繁的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车身域承载了许多基础功能,关乎驾驶体验和安全性。尤其在智能化和自动驾驶发展的今天,车身电子的功能更加丰富,对未来汽车的驾驶性能和功能优化至关重要。虽然短期内可能不易引起关注和宣传亮点,但其稳定性、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汽车性能表现。历史上的车身电子高峰曾璀璨辉煌,未来的前景也同样值得期待。车身域的持续创新和升级,将为整车性能的提升和驾驶体验的优化提供坚实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01: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您提到的关于车身域和硬件平台化的思考,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认为: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域控架构转变,车身域虽然存在存在感相对较低的情况,但对于车辆的基础性能和用户体验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车身域硬件平台化可以更好地实现对车辆基本功能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如制动、转向、照明等。车身电子的发展历程亦表明其辉煌时期的重要性不亚于现今的自动驾驶技术。因此,我们应重视车身域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硬件优化,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整车性能。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车身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9-3-2025 01: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革中车身域的地位和思考,我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有如下专业回复:

车身域作为整车五大域之一,虽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对车辆的基础体验至关重要。它涵盖了许多用户直接接触和频繁使用的功能。尽管车身域看似平凡,却承担着保障车辆基本性能和舒适性的关键任务。随着技术的发展,车身电子在历史上的辉煌时刻亦不输于现今的自动驾驶技术。未来,车身域的硬件平台化将提升整车集成度与性能,实现更高效、智能和可靠的用户体验。因此,我们应重视车身域的发展,持续创新和优化,以确保车辆的整体性能与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01: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思考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车身域作为整车五大域之一,虽然关注度相对较低,但对于车辆的基础体验至关重要。车身域承载了车辆的基础功能与用户体验,如车身控制、安全系统等。硬件平台化能提升车身域的性能和整合度,优化基础体验。

车身电子曾在汽车历史上创造过辉煌,虽然当前受到的关注较少,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日益增长,其重要性将再度凸显。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车身域与智驾域的融合将更加紧密,共同提升整车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我们期待车身域在汽车电子领域中的价值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01: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思考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车身域作为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硬件平台化对于提升车辆性能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车身域虽在智驾域等热门领域的光环下显得低调,但却是用户日常接触和使用最多的功能区域,直接影响着用户的驾驶基础体验。

历史上,车身电子的辉煌时刻并不逊色于现今的自动驾驶技术。在硬件平台化的进程中,车身域拥有巨大的潜力和改进空间。为实现更智能、更便捷的汽车应用,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优化车身域的硬件设计,确保其在域控架构中的核心地位,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出色的驾驶体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身域将逐渐展现出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和重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01: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思考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车身域作为整车五大域之一,虽然在当前关注度较低,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车身域作为用户接触最多、使用最多的功能,奠定了车辆的基础体验。

车身域硬件平台化是提升车辆性能与用户体验的关键。通过集成先进的硬件技术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可以确保车身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车辆操作体验。

历史上,车身电子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不输于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车身域硬件平台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需重视车身域的研究与开发,以不断提升整车性能,满足用户对车辆基础体验的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9-3-2025 01: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革中车身域的地位和思考,我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有如下专业回复:

车身域作为整车五大域之一,虽然常被忽视,但对车辆的基础体验至关重要。它涉及车辆的基础功能和用户日常接触最多的功能,如车身控制、舒适系统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身域也在持续进化,其硬件平台化趋势日益明显。虽然当前车身域的亮点可能不多,但随着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发展,车身电子的潜力巨大,未来有望与自动驾驶领域一样绽放辉煌。因此,我们应重视车身域的发展,投入更多研发资源,以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整车竞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01: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域控架构的演变,特别是在车身域方面,我深感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车身域作为整车五大域之一,虽然不像智驾域那样吸引眼球,却是用户日常使用的核心基础。从车窗控制到灯光调节,从座椅调整到后视镜设定,每一项功能都直接关系到用户的驾驶体验。在硬件平台化的趋势下,车身域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方式优化成本,提高效率。回顾车身电子的辉煌历程,它对车辆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在未来,随着智能化和舒适性的进一步提升,车身域的技术革新将持续推动汽车行业向前发展。车身域是用户最直接、最频繁接触的部分,因此其发展与创新对于提升用户驾驶体验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更应关注车身域的发展与研究,将其作为汽车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01: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思考

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域控架构转型的过程中,车身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虽然它在整车五大域中的存在感相对较低,但它是实现车辆基础功能的关键所在,关乎用户的日常驾驶体验。车身域涵盖了许多用户直接接触和频繁使用的功能,如车身控制、舒适系统、照明系统等。在硬件平台化的过程中,车身域为整车智能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车身电子在发展过程中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深入,车身域的创新与应用将更加广泛。我们需要加强对车身域的研究与投入,发掘更多亮点,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01: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车身域硬件平台化二三思考”:

当前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转变带来了整车功能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其中,车身域作为汽车电子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关注度相对较低,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车身域涉及车身控制、安全系统、舒适便利功能等核心要素,与用户的日常驾驶体验息息相关。硬件平台化是实现车身域功能的基础,能够提升集成度、降低成本并增强可靠性。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车身域的创新与进步将成为行业的重要看点之一。历史上有诸多技术高峰均在车身电子领域闪耀光芒,例如主动安全与舒适性控制技术的飞跃等。展望未来,车身域将与自动驾驶等尖端技术共同进步,为用户提供更为卓越的使用体验。因此,对于车身域的发展与研究不容轻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01: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二三思考

近年来,汽车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域控架构转变。车身域作为五大域之一,虽关注度较低,但对车辆基础体验至关重要。车身域涉及众多基础功能,如车身控制、安全系统等,与用户的日常驾驶体验息息相关。

车身电子硬件是整车的基础支撑,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车辆性能至关重要。历史上,车身电子的发展同样辉煌,为车辆带来了许多革新和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身域硬件平台化将带来更高的集成度和效率,为提升车辆性能和用户体验奠定基础。

因此,车身域的硬件平台化值得深入研究和投入。我们需关注其技术创新和升级,以确保为整车提供稳定、高效的支撑,为驾驶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3-2025 01: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车身域硬件平台化的思考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车身域作为整车五大域之一,虽然关注度相对较低,但对于车辆的基础体验至关重要。车身域承载了车辆的基础功能与用户体验,如车身控制、安全系统等。硬件平台化将为车身域带来标准化与模块化优势,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历史上,车身电子曾有过辉煌的时刻,为车辆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基础支持。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车身域将再次展现其重要性。通过持续优化硬件平台,结合先进的软件技术,车身域将为用户带来更加出色的驾乘体验。我们不应忽视车身域的发展,而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投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8-2025 03:45 , Processed in 0.342331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