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668查看
  • 0回复

[驱动电机]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12-2023 21: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Lucid如何用更小的电机赶超特斯拉

Lucid 称其电机设计是小型化的,并且一直自夸其Air电动汽车中轻型且“紧凑“的电机轻便到可以放进登机行李箱中。然而,小型只是一个方面。Lucid的电机每个重只有67磅,能够产生670马力的动力,你没看错,即每磅10马力。此外,Lucid的碳化硅逆变器、减速齿轮组和差速器加在一起重约163磅。



图 | GREEN CAR REPORTS

在一场技术演讲中,Lucid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Peter Rawlinson和动力总成副总裁Emad Dlala介绍了电机的设计重点、如何通过低阻力和热管理实现功率和效率的提升、以及如何从设计之初就将这些考虑在内,以便易化电机的制造。演讲中,两人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定子的设计,定子是电机的静态外部部分,通过逆变器形成的电流并产生磁场,使中间的转子旋转。

例如,Lucid的六极永磁同步电机定子不像有些电机那样使用铜线绕组,也不使用发夹。为了降低功率损耗和易于组装,Lucid寻求连续绕组组件,该组件以有限数量的焊缝包裹到定子中。它是由一台CNC控制的机器和类似编织的过程制成,然后由CNC控制的芯轴帮助对齐和插入编织网。

这对搭档拿特斯拉在Plaid中采用的解决方案举了个例子。碳纤维外壳,Rawlinson指出,这种技术与用于燃料电池氢气储存的技术是一样的,可以承受巨大的压力。Dlala推测,将其量产的话会很昂贵。

Lucid 电机的奇妙之处在哪里?

如下图所示,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受到功率和物理条件的限制,所以其最大转矩曲线是一个信封形(envelope)。中间的红圈是等效率曲线,里面的红圈代表效率高,越往外效率越低。通过提高最大功率,我们可以提高最大转矩和转速,如图中箭头所示。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6.jpg

电机转矩-转速曲线

通过齿轮箱,我们可以改变电机的特性曲线。最佳的设计是在增大最大转速、最大转矩同时,获得大范围的高效率区。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7.jpg

通过齿轮箱变速的电机转矩-转速曲线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8.jpg

Lucid Air动力单元拆解图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9.jpg

Lucid电机定子

电机极数

Lucid电机被设计为6极,以此产生旋转磁场。电机转速与极数有关,np为极对数,f单位为Hz,n单位是rpm。对于Lucid的6极电机,极对数为3。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10.jpg

Lucid电机有6极(三对NS极)

定子填槽方式

传统电机采用诸多圆线填满定子槽体,以削弱集肤效应(skin effect)带来的电阻增加。集肤效应是指电流在高频情况下倾向于从导体表面流过。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11.jpg

扁线、圆线填槽示意图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12.jpg

集肤效应(skin effect)示意图

Lucid采用多层扁线填槽提高槽满率(slot fill),减小集肤效应(skin effect),以上二者共同降低了在高频下的电阻,降低损耗。与其他扁线电机不同的是,Lucid连接同一槽内扁线端部的方法不是焊接(welding),而是连续波浪导线continuous wave wire)。焊接会导致诸多焊点,降低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并且焊点电阻也会增加热损耗,而Lucid的连续绕组用一整个连续的绕组消除了焊点。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能做到这项技术的唯一机器就在Lucid的亚利桑那中,完全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完全自动化控制。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13.jpg

传统的扁线电机通过焊接来连接线材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14.jpg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15.jpg

Lucid连续绕组实拍

绕组先单独进行编制,完成后被嵌入定子磁芯中,从而得到完整的定子。每个定子槽中有8根扁线,Lucid是世界上首个对8扁线进行量产的厂家。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16.jpg

最终,Lucid的定子只有24个与逆变器连接的焊点。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17.jpg

Lucid定子绕组焊点

定子导流槽

Lucid电机的冷却液导流槽(jet slot)距离绕组这个发热源非常接近,能够快速带走热量.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18.jpg

冷却液从导流槽中喷射而出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19.jpg

冷却液在定子上的流动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20.jpg

定子导流槽特写

并且通过巧妙的磁路设计,导流槽的存在不会影响磁路。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21.jpg

导流槽两旁的齿部宽度与齿部末端宽度相等

定子叠片

定子由多层叠片(lamination)构成,以此减少涡流(eddy current)损耗。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22.jpg

叠片减少涡流损耗

定子对比

下面是Lucid定子与友商定子的对比。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23.jpg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24.jpg

Lucid定子整体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25.jpg

ucid定子绕组切面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26.jpg

与逆变器连接的汇流线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27.jpg

美国品牌定子绕组切面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28.jpg

美国品牌定子导流槽

绕组端子大小对比,这个友商的端子其实已经算比较短的,很多其他友商端子长度是这个的数倍。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29.jpg

转子气隙

定转子之间的气隙距离为0.4-0.8mm。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30.jpg

转子磁链走向如蓝线所示,可见磁链不从中空部分经过。中空可以减少重量。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31.jpg

转子磁链走向示意

内置差速器

Lucid转子内置差速器(Differential),能够节省空间。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32.jpg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33.jpg

转子磁芯和磁铁

V型(chevron)磁铁,能够减小齿槽转矩 (cogging torque),有利于NVH(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两组V型磁铁,提高磁阻转矩(reluctance torque),有利于提高电机最大转矩输出能力。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34.jpg

叠片边缘需要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转子不在离心力(centrifugal)作用下解体。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35.jpg

旋转变压器

旋转变压器(Resolver) 用于检测转子相对于定子的位置及其旋转速度,Lucid旋变的旋转部分轴(shaft)合为一体。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36.jpg

旋变旋转部分被集成在轴体上,3瓣式(three lobes)设计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37.jpg

旋变本体定子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38.jpg

旋变本体全貌

转子对比

美国品牌的转子被一层碳纤维包裹,主要是为了增强机械强度,用来对抗离心力,使磁铁稳定在定子中。碳纤维包裹的存在虽然通过删除连接处(steel bridge)的方式(增强隔磁桥flux barrier)增强了磁场,但也增加了气隙,最终减小了转矩。实际上,碳纤包裹是赛车设计中借鉴而来,已存在多年。而Lucid通过巧妙的设计,做到了很好的工程权衡(engineering trade-off)——为了产生较大转矩,磁铁应该离定子尽可能近;而为了保证机械强度的同时不使用碳纤维,连接处应该尽可能厚。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39.jpg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40.jpg

综合对比

无论是功率还是功率密度,Lucid的电机都优势明显。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41.jpg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42.jpg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43.jpg

驱动单元总体

电机、逆变器、齿轮箱三合一。Lucid的驱动单元全部自研,并且其生产由Lucid在亚利桑那的工厂完成。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44.jpg
------------------分割咯咯咯-----------------
数据来源:

1、RIO电驱动




Lucid VS 特斯拉电驱系统w5.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3-2025 08: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Lucid与特斯拉的电驱系统对比,Lucid采用更小型、轻量的电机设计,实现了高效动力输出。其电机每磅能产生高达10马力的动力,加上碳化硅逆变器、减速齿轮组和差速器的优化组合,整体重量控制得相当出色。通过降低电阻和优化的热管理系统,Lucid实现了高性能且高效的电驱系统。虽然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已有深厚积累,但Lucid凭借其创新技术,成功在更小的电机上实现了与特斯拉的竞争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3-2025 08: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Lucid与特斯拉的电驱系统对比,Lucid采用更小型、轻量的电机设计,实现了高效动力输出。其电机每磅能产生高达10马力的动力,加上碳化硅逆变器、减速齿轮组和差速器的优化组合,整体重量轻盈。通过降低阻力、优化热管理等技术手段,Lucid在电驱系统方面实现了性能提升。尽管电机体积较小,但在性能上已实现对特斯拉的赶超。其设计创新和专业优化,展示了Lucid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3-2025 08: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Lucid与特斯拉的电驱系统对比,Lucid采用更小型、轻量的电机设计实现了高效的性能。其电机每个重仅67磅,却能产生高达每磅10马力的强劲动力。碳化硅逆变器、减速齿轮组和差速器的集成设计确保了整体重量控制在合理范围。通过降低阻力、优化热管理,Lucid实现了高效的能量利用和出色的性能表现。尽管面临市场竞争,Lucid仍凭借其独特技术展现了赶超特斯拉的潜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3-2025 08: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Lucid与特斯拉的电驱系统对比,Lucid采用更小型、轻量的电机设计,实现了高效动力输出。其电机每磅能产生高达10马力的动力,且整体重量轻盈,核心部件包括碳化硅逆变器、减速齿轮组和差速器,整体重量优化。在设计重点上,Lucid注重低阻力和热管理,以确保电机高效运行并优化性能。因此,Lucid通过优化电驱系统设计和采用高效组件,实现了用小电机赶超特斯拉的实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3-2025 08: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Lucid与特斯拉的电驱系统对比,Lucid采用更小型、轻量的电机设计,实现了高效动力输出。其电机重量仅为67磅,却可产生高达670马力的动力,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表现。此外,Lucid采用的碳化硅逆变器、减速齿轮组和差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总重量为约163磅。通过优化设计和降低阻力,以及高效的热管理策略,Lucid成功实现了电机性能的提升和整体重量的降低。这种紧凑而高效的电驱系统,使Lucid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具备了强有力的竞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3-2025 08: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Lucid与特斯拉的电驱系统对比,Lucid采用更小型、轻量的电机设计,实现了高效动力输出。其电机每磅能产生高达10马力的动力,且整体重量轻盈,核心部件包括碳化硅逆变器、减速齿轮组和差速器,总重约163磅。在设计中,Lucid注重低阻力和热管理,通过优化结构和材料,提高系统效率和性能。此外,Lucid的电机设计还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能够保证车辆的长期稳定运行。因此,Lucid通过高效小型化的电驱系统实现了与特斯拉的竞争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3-7-2025 14:51 , Processed in 0.43554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