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305查看
  • 0回复

[驱动电机] 电驱动系列:三十五、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及转矩控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7-4-2024 19: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35.1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控制

  1 控制方式

        同步电机转子转速与绕组基波旋转磁场转速之间保持着严格的同步关系,因此,只需控制电流的频率即可精确的控制电机速度,无需反馈控制。

  2 恒扭矩区

        由于同步电机转子磁势恒定不变,在特定频率fN以下,即恒定磁通,无需弱磁时的控制中,可以实现定子磁势与q轴重合,此时定子磁势与转子磁势夹角为90°,这样定子电流理论上可以全部用来产生转矩。

  3.恒功率区

        对于当转子达到一定转速后,进入弱磁控制区,则定子磁势在d轴需要有一定的分量来抵消转子磁势,即进行弱磁,q轴分量用来产生转矩。

35.2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控制

  1.控制方法

        对于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磁势的轴分量用来传递能量,q轴分量用来产生转矩,且所有的电流、电压等相量均可以被分解为直轴和交轴的分量,因此,可以通过控制d/q轴的电流(产生的磁势)分量来控制转矩。

电驱动系列:三十五、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及转矩控制w1.jpg

电驱动系列:三十五、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及转矩控制w2.jpg

电驱动系列:三十五、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及转矩控制w3.jpg

电驱动系列:三十五、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及转矩控制w4.jpg

定子磁势在直轴d上的分量不产生转矩,其作用是调节气隙处的主磁通传递能量;

定子磁势在n轴上为0序分量。

由此可知,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控制的简单逻辑为:

dqn坐标系变换:将各相绕组的相量转化为dq轴上的分量→d轴和q轴的PI调节→dqn坐标系的逆变换:将dq轴上的目标量转换为各相的可执行量→控制器执行→…

以上介绍的是FOC(Field-Oriented Control,即磁场导向控制)的简单原理;

电驱动系列:三十五、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及转矩控制w5.jpg

除此还有DTC(Direct Torque Control,即直接转矩控制),基本思路是通过检测母线电压和定子电流,直接计算出电机的磁链和转矩 ,并利用两个滞环比较器直接实现对定子磁链和转矩的解耦控制,没有坐标变换和PI调节环节;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有需要可查阅相关资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01: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驱动系列三十五、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及转矩控制:

关于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控制,其转速与绕组基波旋转磁场转速保持同步关系,通过控制电流频率即可精确控制电机速度。在恒扭矩区,由于转子磁势恒定,可实现定子磁势与q轴重合,从而全部电流用于产生转矩。然而,当转子达到一定转速进入弱磁控制区时,定子磁势在d轴需有分量以抵消转子磁势,此即为电机的恒功率区。通过调整定子电流的d、q轴分量,可实现对电机转矩的精准控制。在实际应用中,转速和转矩的控制需结合电机运行状态和负载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确保电机高效稳定运行。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01: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及转矩控制,回复如下:

关于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控制,其关键在于维持转子和绕组基波旋转磁场之间的同步关系。通过控制电流频率即可精确调整电机速度,无需复杂反馈机制。在恒扭矩区,同步电机通过调整定子磁势与q轴重合,实现最大转矩输出。而在高转速时,进入弱磁控制区,定子磁势在d轴需有分量以平衡转子磁势,确保系统效率和性能。整体控制策略需结合电机特性,确保精准控制,优化系统性能。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25 01: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电驱动系列中的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及转矩控制,以下是我的回复:

关于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控制,其关键在于保持电机转子与绕组基波旋转磁场之间的同步关系。通过控制电流的频率,我们可以精确地调控电机速度。在恒扭矩区,由于转子磁势恒定,通过控制定子磁势与q轴重合,可实现最大转矩输出。而当电机进入弱磁控制区后,定子磁势在d轴需有分量以抵消转子磁势,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这种控制方式确保了电机在宽范围转速和负载条件下的稳定性能,为电动汽车等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支持。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8-7-2025 13:28 , Processed in 0.329748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