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2查看
  • 0回复

[测试标定] 怎么理解SWE.4软件单元测试 Part4- 制定策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5-2024 22: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通过3篇文章:

    怎么理解SWE.4 软件单元测试 Part1 怎么理解SWE.4 软件单元测试 Part2-动态UT 怎么理解SWE.4 软件单元测试 Part3-落地实施
我想已经应该写清楚了什么是软件单元测试,怎么去落地实施。如果还有点疑问点,可以再读一遍,也可以留言一起交流。当别人面试我,或者我面试别人的时候,经常会问:为什么你们选择DC或选择MC/DC?为什么你们选择MIL或选择SIL?为什么要做单元测试?说实话这类问题不太好回答,尤其是在中国汽车软件开发的这块土壤上,可能我们觉得这习以为常了,平时也不太花时间去弄清是怎么回事,反正我们项目就是这样定义的,照着去执行就行。另外,好像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量化的数据,来证明到底谁优谁劣。现实情况可能是这样:谁最先定义或提出,然后就这样定下来了。以前我试着去寻找答案,但是似乎从未找到很好的资源,我觉得这里面是应该很有故事。因此,我打算以自己的见闻,尝试上升一个维度来继续探讨软件单元测试策略。1 软件单元测试策略  

暂且我将软件单元测试的计划,规范和报告等内容打包在一起,就称为软件单元测试策略。软件单元测试策略主要取决于软件团队内部的重要成员的经验和认知,大家最先或熟悉的策略是什么那就可能是什么,具体体现形式可能在用什么样的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
怎么理解SWE.4软件单元测试 Part4- 制定策略w1.jpg

比如大家都熟悉Simulink test,那可能就采用Simulink test作为主要工具,纵然它有一些不完美之处;大家之前一直采用MC/DC作为覆盖度指标,也许就继续采用MC/DC,纵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设计测试用例,但是就觉得MC/DC才能更好的测试到一些非预期的功能表现。当然这是有道理的,至少能保证策略能被执行落地,但如果我们去深究,也许会发现可能有一定的优化空间。回归到软件单元测试的目的,即验证设计的逻辑是否满足需求,同时验证是否会出现一些非预期的功能。我们最终目的是排除需求之外的,只留下需求要求的,以此提升软件的质量。那具体如何提升软件的质量,前面文章已谈过,需要至少明确以下几点:
    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测试?比如基于需求的测试和接口测试等用什么样的指标来度量?比如CC、DC和MC/DC等用什么样的方法设计测试用例?比如需求分析和边界值分析等用什么样的形式来验证?如MIL、SIL和PIL等
这些具体怎么选择,没有标准的答案,那不妨先通过经验做选择,再通过不断的工程实践,优化和完善,最终形成了较成熟的软件单元测试策略。对于软件单元测试策略,光有这些还不够,需要有强大的测试工具助力,才能保障软件单元测试的落地,以及提升测试的效率。如何以最少的测试时间投入,获得更优的软件质量至关重要。常听到的单元测试工具有:Simulink test, TPT, ECU-Test,BTC和Tessy等单元测试工具,不管使用何种工具,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测试者只需要专注于测试用例设计,其他均可通过测试工具实现自动化。
怎么理解SWE.4软件单元测试 Part4- 制定策略w2.jpg

因此,用户通常希望通过对测试工具的配置来实现:
    统一的测试框架,适用于任意软件组件;统一的测试管理,运行和使用环境,比如测试用例与需求的追溯,测试用例的管理,测试结果分析与评估,测试报告生成和用户使用或操作的环境等;极其友好的用户操作体验,简而言之,简单好用。
测工具能提供很好的测试平台基础,但通常都需要二次开发来达到相对较完美的使用效果。测试工具也是软件单元测试策略的重要内容,选好工具,事半功倍。上述这些内容属于软件单元测试策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从一个软件项目开发角度,需要通盘考虑,包括:   
    软件单元测试的输入具体有哪些?什么时候去做软件单元测试?谁负责软件单元测试?怎么去做软件单元测试?采用什么测试工具来执行?软件单元测试验证失败怎么去处理?软件单元测试的交付物有哪些?交付节点是什么时候?是否采用公司已有的模板,是否需要一些技术培训等支持性活动

怎么理解SWE.4软件单元测试 Part4- 制定策略w3.jpg
以上基本就是从正向思考角度来制定软件单元测试策略,这部分内容主要以软件单元测试计划和规范文档形式呈现,另外可能附加一些辅助文档。2 外部需求驱动   实际项目中软件单元测试策略的形式可能会有差异,为什么呢?因为当前软件开发项目的节点越来越短,这导致实际的思路可能是这样,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和资源。项目会给多少时间来做软件开发,从而决定会给多少时间来做单元测试。项目会给投入多少资源做软件开发,比如能投入多少个人头,能投入多少预算来买工具。如果项目开发时间短,投入资源少,那就得看碟下菜,灵活裁剪原来的软件单元测试策略,以满足项目的要求。如果项目有ASPICE和功能安全的需求,比如ASPICE就针对每个实践都要有相应的交付物,如下要求的内容:
怎么理解SWE.4软件单元测试 Part4- 制定策略w4.jpg
功能安全同样要求有交付物:
怎么理解SWE.4软件单元测试 Part4- 制定策略w5.jpg
此时,如果客户能够为这些交付物买单,那么项目就可以投入,从而可能确确实实地落实APSICE和功能安全所要求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外部需求也是决定最终的软件单元测试策略。3 小结  

不管软件团队内部驱动,还是外部需求驱动,我觉得逻辑应该这样,至少在自己的认知里有一套完善的软件单元测试策略,知道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测试提升软件的质量。然后面对不同的项目要求,本着工程问题的折衷精神,合理裁剪,不断实践,最终寻找到一个投入与收益的平衡点,一个合适的软件单元测试策略。
创作不易,欢迎关注点赞收藏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3-2025 05: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SWE.4软件单元测试,其分为四部分深入理解:

Part4-制定策略:在这一阶段,主要关注测试策略的制定与实施。结合前三篇文章,深入理解软件单元测试的重要性与具体执行步骤。测试策略的制定需考虑项目特点、开发环境及目标,确保测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于选择DC或MC/DC、MIL或SIL的问题,这些都是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特点来决定的。单元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质量,减少潜在风险。在中国汽车软件开发环境中,更应注重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测试策略。

对于面试中的这类问题,建议从实际需求出发,结合项目经验,清晰、简洁地表达观点和策略制定过程。平时可以多阅读相关资料,增强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深度与广度。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3-2025 05: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SWE.4软件单元测试,我理解它是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软件质量保障过程。Part4提到的制定策略是整个单元测试的核心指导原则。通过前三篇文章,它详细阐述了软件单元测试的基本概念、动态单元测试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单元测试能够确保软件每一模块的功能正确性,是软件质量的基础保障。在选择DC或MC/DC,选择MIL或SIL时,应考虑项目需求、开发环境及资源等因素。总之,单元测试是软件开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确保软件在集成和运行时达到预期性能。在中国汽车软件开发领域,更应注重单元测试,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面试中的相关问题,建议从自身经验和项目实际出发,清晰、专业地表达观点。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3-2025 05: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SWE.4软件单元测试,其分为四部分深入理解:

Part4-制定策略:此阶段主要是基于前三部分的知识,制定出一套符合项目需求的单元测试策略。确保测试能够全面覆盖软件功能,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关于如何选择DC或MC/DC、MIL或SIL,这是根据软件的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决定的。单元测试的重要性在于确保软件在预期环境下表现正常,减少故障风险。在中国汽车软件开发环境中,单元测试更是确保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对于为什么进行单元测试,其目的在于确保软件的每一部分都能按预期工作,从而提高整体软件的可靠性和性能。在中国汽车软件开发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单元测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不仅需要常规测试,还需要对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若想了解更多,建议深入研究相关资料,并与同行交流。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3-2025 05: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SWE.4软件单元测试系列文章的理解,可以这样概括:

Part1主要介绍了软件单元测试的基本概念、目的及重要性,为后续的详细讨论打下基础。Part2重点探讨了动态单元测试(Dynamic Unit Testing)的方法和策略,强调了实时测试的重要性和优势。Part3则聚焦于单元测试的落地实施,包括具体步骤、工具选择等实际操作层面的内容。至于面试中常见的问题,选择DC或MC/DC、MIL或SIL等,其实是为了确保软件在不同层级和环境下都能有效、安全地运行。单元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各模块功能正常,提高整体质量和可靠性。在中国汽车软件开发背景下,单元测试的重视和落实是保证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建议再次阅读系列文章或与我们深入交流。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11-3-2025 05: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SWE.4软件单元测试系列文章的理解,可以这样解读:

Part1介绍了软件单元测试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为后续的深入讨论奠定基础。Part2详细阐述了动态单元测试的流程和策略,强调了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Part3则聚焦于单元测试的落地实施,包括具体步骤、工具选择以及注意事项等。至于面试中常被问到的问题,选择DC或MC/DC、MIL或SIL等,都是基于项目需求和目标设定的。单元测试的重要性在于确保软件各模块功能正常,提高整体软件质量。在中国汽车软件开发领域,更应注重单元测试,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软件单元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而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要根据具体项目需求和环境来定。如有疑问,欢迎交流。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3-2025 05: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SWE.4软件单元测试系列文章的理解,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对于Part4——制定策略,主要是将前三篇文章中关于软件单元测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汇总,形成具体的实施策略。它包括对单元测试的规划、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策略制定。在汽车软件开发中,制定合适的单元测试策略至关重要,能够确保软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关于选择DC或MC/DC,以及MIL或SIL的决策,关键在于项目的实际需求。DC和MC/DC的选择取决于测试环境的搭建和测试需求;而MIL和SIL的选择则与测试的目的和场景有关。进行单元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的每一部分都能正常工作,减少集成时的错误。在中国汽车软件开发环境中,更应注重单元测试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断提升软件质量。

针对面试中的相关问题,建议结合项目经验,简洁明了地阐述决策原因和具体实施过程。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3-2025 05: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您提到的关于SWE.4软件单元测试的三篇文章,可以这样理解:

Part1主要介绍了软件单元测试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Part2则深入讲解了动态单元测试(Dynamic Unit Testing),包括其特点、实施方法和应用场景等,特别是如何在实际开发环境中应用。

Part3聚焦于单元测试的落地实施,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最佳实践,帮助开发者更好地执行单元测试。

在选择DC或MC/DC、MIL或SIL时,主要考虑项目的实际需求、测试目的和成本等因素。单元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的关键环节,对于汽车软件开发尤为重要。在中国汽车软件开发领域,更应注重单元测试,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当面对面试或交流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阐述选择策略、测试目的和实施方法,展现专业素养。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3-2025 05: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您提到的关于SWE.4软件单元测试的不同部分的理解及面试常见问题,以下是我的专业回复:

关于软件单元测试的理解,通过三篇文章,您已经详细介绍了软件单元测试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和具体落地措施。SWE.4软件测试中单元测试的核心目的是确保软件功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Part4关于制定策略是确保整个测试过程有章可循、避免混乱和重复劳动的关键。制定测试策略需明确测试目标、范围和计划等。关于选择DC或MC/DC、MIL或SIL的问题,需要根据项目需求、系统架构和安全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中国汽车软件开发环境中,软件质量至关重要,单元测试是确保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单元测试的必要性在于它可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并缩短交付周期。在实际面试中,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和项目实践来回答相关问题,展示对单元测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

希望以上回复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更多疑问或需要深入探讨,欢迎随时交流。

[内容由汽车工程师之家人工智能总结,欢迎免费使用,见贴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19-8-2025 05:47 , Processed in 0.35426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