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走出单位.txt

 

走出单位.txt:
走出单位.txt
走出单位》是一本旨在探讨商业转型社会中中国职业群体如何意识和超越半个世纪以来的“单位制”困扰,从而使其职业能力和领导力得到提升的原创作品。书中所提“走出单位”的概念,既有深入而宏观的社会学立意,又有人文追溯的文化学可能,更精于微观经管的实战分析和指南。全书分上篇“清理单位制遗产”和下篇“跨体制生存与发展” 两篇,九章,约16万字。
  作者栗陆莎,现任壳牌中国集团沟通事务经理兼新闻发言人。此前,曾在凯旋先驱公共关系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负责为在华跨国公司提供员工沟通与员工关系管理以及公共事务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在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担任政府关系经理,负责政府关系事务。2000—2001年,为《环球企业家》杂志撰写了为期一年的跨国公司本地化专栏。在开始商务生涯之前,做过外交官和大学老师。于1996年开始对跨国公司的本地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学术背景包括社会学、新闻学和英语语言文学。
  所谓“单位”,是一种兴起于50年代的社会组织形式,有我们熟悉的话语体系、做事方式和思维习惯。虽然“单位”逐渐在社会组织中被其他名称所代替,但是单位制教化下的一代又一代人依然受到这一制度的强烈影响,甚至那些从来没有在传统“单位”中待过一天的人,身上也有“单位制”的烙印。清算“单位制”给我们造成的影响,是一个转型中的社会、转型中的政府发展所需要的最深刻也是最艰巨的一个转型——即人的转型。本书直接提到了“单位”影响对于人在商业社会中的适应与发展带来的强大阻碍:单位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它们的清理和重建将是中国企业人建立起自己领导力的关键。
  作品选择了一个典型环境作为分析和阐述的样本:跨国企业的中国公司,这是单位制和公司制度发生直接冲突的环境。其中优秀的中国雇员常常遇到的发展瓶颈,实际上并不完全来自于种族天花板、性别歧视,而更多是来自于自己身上强烈而不自知的单位人倾向。书中尖锐地指出了中国雇员的种种缺陷,那些不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人,对这些熟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定有更为深透的理解。作者认为清晰地认知单位制在商业化趋向中的中国社会的演进,对于提升我们的整体职业化水平和提升中国员工的领导力至关重要。作者在书中第七、八章中还给出了提升职业化水准的十分详尽而切实有效的方案,对于个人工作-生活的平衡也给出了高屋建瓴的独特而智慧的建议。
  该书具有鲜明的选题特色:
  1、作品最大意义,在于提出“走出单位”这一具有广泛社会学和文化学的概念,并对其作了基于制度性质的分析,会在业界和社会上引起一系列的话题探讨和争论。作者并没有如很多人对书名“望文生义”的理解那样,选择通常的文化视角对其进行阐述,这是因为,“我更愿意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待行为问题。所谓制度安排主要是指制度内的奖励—惩罚机制,这个机制包括有形的规定和无形的规范。由于人的行为都是利害权衡的结果并以得到奖赏为主要目的,奖励—惩罚机制事实上决定了人们的行为,而当这些行为成为群体行为时,便构成了行为方式。只要奖励—惩罚机制不变,行为方式就会保持,并逐渐固化下来,变成下意识的行为或称行为习惯,而行为习惯是难改的,通常滞后于奖励—惩罚机制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单位行为没有因为脱离单位体制而消除,也没有因为单位制度受到大幅度改良而发生质的变化。”选择制度视角不是忽略文化因素,而是剥离了制度以外对行为不产生直接的或根本性影响的文化因素。人们提到中国文化时,多半想到的是文化中较软性的内容,如哲学、文学、历史、道德、社会价值观,等等,这些文化内容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影响我们的行为的?它们需要通过制度化的灌输才能对社会大众产生广泛的影响。
  2、作者选择了在华跨国企业作为分析“单位制”弊病的典型场所,跨国公司的典型性在于,它的外部是中国正开始弱化的单位环境,内部是以受单位环境熏陶的中国内地公民为主体的雇员,而跨国公司制度夹在两者之间,其中的矛盾、冲撞、妥协和融合代表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典型现象。本地雇员在跨国公司里建设领导力、实现职业发展、发挥领导作用,其间的挣扎与困惑、冲突与矛盾、成功与失败都具有总结价值和借鉴意义。
  3、作品主要讨论在华跨国企业中本地雇员的缺点——这种探讨是极其细致入微、入木三分的。本地雇员的众多优点使他们有可能在跨国公司里生存下来并获得一定程度的职业发展,但他们中的优秀者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这种瓶颈就是单位化的遗产,不卸载它就无法突破制约他们前行的阻碍。
  4、对典型环境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对典型人群的选择。这本书其实是写给转型过程中的单位人的,而不只是跨国公司的本地雇员。即使是从未在国有单位里工作过的人,其早期的社会化(包括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也一定是在单位里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城市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单位人,每一个即将工作和工作中的人,都面临一个如何“走出单位”,适应商业转型社会的问题。
  5、作者的从业生涯基本在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多年的跨国公司员工关系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经验,使作者长期致力于研究员工职业化素质和企业发展的关联,有大量的一手分析资料和独家事例,论证分析缜密,论点表述犀利。直击目前中国社会商务转型中的重要话题,也就是在政府功能转型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最艰难的人的意识和行为的转型。
  6、作者行文带有一定的史论特征,逻辑严密,语言受到印欧语言特征影响,精干浓缩,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虽然可能给一般习惯阅读轻松作品的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但是从博客网测试看,有相当多的非常青睐这种新阅读趣味的读者,这些人大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留学经历,从事稳定而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职业。
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走出单位主题的回复帖子,以汽车工程师的专业角度撰写,字数不超过200字:<br><br>回复帖子:<br><br>作为汽车工程师,走出单位,意味着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始新的技术探索与挑战。在公路上,我关注车辆性能的优化;在市场中,我洞察行业发展的动态。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市场应用,我始终致力于推动汽车技术的进步。走出单位,是新的开始,我将继续发挥专业技能,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4-9-2025 03:44 , Processed in 0.1787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