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AMT主要研发状况:吉林大学:对传统变速理论的重大突破
吉林大学葛安林教授与他的团队从1986年起开始AMT的研发。先后获国家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国内外发明展金奖、银奖,交通部通明杯,国际专利及新技术新产品银奖等多项奖励。发表了《车辆自动变速理论与设计》专著和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被SCI检索3篇,EI检索41篇。其科研内容和学术成果处于学科前沿,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学术成果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方便,受到业内技术人员的欢迎,对我国AMT的研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葛安林教授根据自动换挡只能在加速或减速时才发生的前提,提出了按加速度、速度和油门3个参数控制换挡的最佳动态规律。业内专家认为,这是“对传统变速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具有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此项研究获机械部理论科技成果奖三等奖。目前,他们又根据车辆行驶状况、环境温度、道路条件、司机风格等,研究在动态三参数换挡规律基础上对其分别加权的智能控制换挡规律,并在越野车上得到了较好的试验和验证。
换挡品质是AMT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反映控制技术的重要依据。针对过去仅仅局限于自动变速器自身范围研究的局限性,他们提出了换挡时应充分挖掘动力传动系统各总成潜力的综合控制理论,特别是让发动机也按需要主动调节转矩和转速配合换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将动态闭环控制、离合器模糊控制、最佳同步换挡规律、辅助装置的坡上起步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挡位判断、巡航控制、诊断技术等与电子控制和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自动换挡控制中,有效地提高了换挡品质。此项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吉林大学先后在130货车、桑塔纳2000、夏利、IVECO、皮卡、长安之星、越野车、吉普车、奇瑞QQ等多种车型上进行了AMT运用。在桑塔纳2000上的AMT,经过3轮改进与在严寒、酷暑的12500公里以上的试验,达到了熟练驾驶的效果,1998年通过了国家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上海大众项目验收人员表示该项技术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现在,吉林大学与齿轮行业的企业展开了全新的产学研合作,提出“既出产品,又出人才”的理念。他们对AMT产业化前景充满信心。
北京理工大学:已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
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自动变速操纵组,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这支专业门类齐全的研发团队一直坚持进行AMT技术与ASCS自动变速操纵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先后完成了包括国家“863”项目和国防产品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任务。通过多年努力使得ASCS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以液压、气压和电机为驱动机构的AMT系统均有成功应用,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奖励。主要成果有:7B8自主驾驶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针对定轴式机械传动装置的某履带输送车自动变速操纵系统产品于1999年12月外贸设计定型,获得国防科技奖二等奖;某履带装甲车自动变速操纵系统(电控液动AMT)产品于2002年通过了外贸设计定型,获得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奖一等奖;末制导遥控靶车2003年获得国防科技奖二等奖;一汽集团公司的16吨平头载重货车自动变速操纵系统(电控电动AMT)通过了一汽技术中心的验收评审,认为其功能、性能与可靠性接近了实用化的要求;东风有限的EQ4195动力传动一体化项目(电控气动AMT)试验于2005年已顺利完成,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其满载山区工况燃油经济性较原车节省19.1%。
20多年来,通过不同车型ASCS产品的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及基础性试验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经验。目前,北京理工大学所取得的AMT技术成果已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学校愿把科研成果尽早转化为产品,服务国防,寓军于民,服务社会。
重庆大学:获国家多项资金支持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年启动了AMT的研发,主要研究内容:发动机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离合器局部恒转速控制、基于环境变化的离合器起步补偿控制、基于不同驾驶意图和道路条件下的换挡策略、离合器执行机构和选换挡执行机构研制、电子节气门及其控制研究、AMT试验系统研制、AMT样车研制与整车试验研究等。承担的主要研发项目有:2002年,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50122151):汽车自动变速系统动态建模及动力性和经济性匹配研究;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7259):基于人—机—路环境下汽车离合器自动控制的基础研究;建造了汽车电控机械自动变速传动匹配控制实验台。2003年,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7953):汽车电控机械自动变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04年,完成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羚羊轿车的研制开发。2005年,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718):汽车动力及驱动系统综合控制的基础性研究;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2005AB6020):重型车辆机械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研制及产品开发。
上海盈达信汽车电子有限公司:首获国家专利
上海盈达信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欧阳抗美主持的AMT研发始于1990年。1992年,正式列入重庆市重点开发项目。1993年,由重庆现代技术研究所主持通过1万公里越野车AMT自动变速系统的可靠性试验。1994年,完成三星面包车的AMT开发,并通过第一轮海南试验场性能测试和1.5万公里可靠性试验。1995年,上报国家经贸委,被列为1995年重点技术开发项目。1996年,与一汽、二汽合作,完成小轿车AMT开发试验,通过一汽研究所的概念样车试验。1997年,AMT项目通过国家“九五”重点技术开发项目成果鉴定。1998年,通过国家计委重点技术开发项目成果鉴定。1999年,通过一汽汽研所对红旗轿车的阶段性试验报告,肯定了AMT自动变速系统的节油性能。2000年,在东风公司通过12米CNG超低底盘客车的样车试验,并在襄樊试验场完成了3万公里的道路试验。2002年,通过国家“863”混合动力电动车样车试验和国家“863”监理组的验收。2003年,完成广客城市客车AMT的开发试制。2003年11月,完成军用第三代越野车AMT的开发试制,并通过东风试车场试验评估,等待软件升级。2004年1月,完成军用第三代越野车AMT的第二轮匹配工作,通过东风试车场试验评估。等待新一轮的软件升级。2004年5月,完成广客城市客车超低底盘AMT的开发试制,突破了重大技术难题。2005年3月,完成上汽集团混合动力客车AMT的开发试制,通过摸底试验。经历了3轮软件升级,基本达到市场化技术水平。2005年5月,完成上汽齿轮总厂指定变速箱搭载中华、菱帅、金杯、得利卡车AMT开发试制,通过验收试验。迄今,中华与得利卡行驶里程均达到20万公里以上,已具备市场化技术水平。
2006年6月26日,MD6100LDH型城市客车搭载盈达信AMT,委托国家定远汽车试验场进行AMT样车可靠性试验。试验包括:5002公里的城市道路试验;3004公里的山区道路试验;3006公里的高速路试验;1002公里凹凸不平路(强化坏路);3006公里一般道路试验。试验累计里程15020公里。AMT样车顺利通过了鱼鳞坑路面、卵石路面、扭曲路面的苛刻考验。2006年8月23日,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了试验报告(报告编号:QE06WT1H18421)。2006年12月完成东风风圣DHZ6100CF型非空调10米级城市客车AMT改造工作,2007年1月1日,正式投入载客营运,执行杭州公交308路营运任务。鉴于DHZ6100CF型AMT样车的表现令人满意,杭州公交启动了第二台东风风圣DHZ6120RC2型12米级低入口空调城市客车AMT改造任务,于2007年2月14日起投入运营使用,执行杭州公交198路营运任务。2007年5月下旬,开始对AMT样车载客运营情况进行总结,AMT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燃油经济性好。经过分析计算表明,在较少开空调期间,AMT百公里油耗为40.29升,AT的百公里油耗为51.08升。在较多开空调期间,AMT的百公里油耗为47.36升,AT百公里油耗为58.70升。AMT较AT百公里节油均超过10升。②整车可靠性好。与AMT车辆同种型号同条营运线路的手动挡MT车辆,平均每年因为离合器、变速箱故障报修82次,而AMT车辆基本上没有变速箱或离合器的报修。③车辆营运效率高。在2007年2月14日至5月22日统计区间内,AMT车辆有效营运里程为21479公里,手动挡MT车辆的有效运行里程为15558公里,前者比后者的营运效率高38%。
2007年9月8日,搭载盈达信AMT技术的10台XMQ6121G全新车辆交付杭州公交,并于9月14日投入运营使用,执行杭州公交B支2路营运任务。据统计数据分析,AMT在BRT快速公交工况,较先进的AT车辆仍然可以节油10%左右。截至2008年1月底,12台AMT样车自投入使用后,一直在线营运,先期投入的两台车的行驶里程已经超过7万公里,后期投入的10辆BRT车辆的行驶里程也已超过3万公里。
欧阳抗美所主持的AMT研发,从1990年首获国家专利,到目前为止公司已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
齿轮行业成员企业:自主研发为主
行业中的许多企业,如南京依维柯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齿轮总厂、重庆青山工业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北京齿轮总厂、杭州依维柯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天津汽车齿轮有限公司、长春齿轮厂、一汽变速箱厂、长沙航空工业中南传动机械厂、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株洲齿轮有限公司、江西江铃齿轮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齿轮厂和山西大同齿轮厂等,都对AMT作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性开发和产业化尝试。其中,靠自主研发完成的北京齿轮总厂的AMT已于2006年初少量供整车厂装车,并交最终用户试用。南昌江铃汽车集团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MT,完成了陆风、长城、中兴、曙光、天马等多个车型的搭载和产业化准备工作,预计2008年4月投产上市。
上海盈达信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的电话都打不通了,他是唯一得到市场认可,并投入改装的AMT.
AMT车子试验都很成功,很可惜没有一个真的成为产品,我的AMT依维柯车子还在开着.关键不在这个成果实用不实用,而是在于一些人对我们自主开发有着歧视的感觉,看不起自己的人大有人在!没有民族精神啊!我们承认和国外有差距,可是为什么不去正视自己的成果呢?实际中我们自己的AMT和国外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就是自己的包装不如人家,软件部分并不比外国人差.回过头来再看看现在的汽车行业,非常的脆弱,经济少有一点风吹草动,马上就露馅了,没有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的搞自己的汽车,我个人觉得要引起汽车人的思考!
很感兴趣,很想多了解这方面的技术.
研究的多,投入使用的少
这个真正市场化的没几个 很多都是拿国家经费的领导项目吧
看过很多AMT的资料,个人认为中国还不具备自主大规模推广这种技术的条件。研究往往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很大一段距离,研究可以不计较成本与技术的成熟与否,但应用必须有这些条件的支持。从离合器的设计制造、到离合器起步规律控制、再到变速器自动换档设计及换档控制策略研究,以及与发动机性能的关联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长时间的验证。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技术推广,不仅需要研究支持,更需要实际的生产能力的支持。
回复 2# jixizhougang
你找欧阳抗美就行了
要有整车厂配合采用才行
AMT目前国内已经有起色了!
这个有点扯吧
“葛安林教授根据自动换挡只能在加速或减速时才发生的前提,提出了按加速度、速度和油门3个参数控制换挡的最佳动态规律”
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但是国外人家先进的东西要正视,要迎头赶上。不能老是想着走捷径。。。
葛安林教授根据自动换挡只能在加速或减速时才发生的前提,提出了按加速度、速度和油门3个参数控制换挡的最佳动态规律。业内专家认为,这是“对传统变速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具有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
我个人认为,这种理论并不先进。
最先进的是只要两个参数:瞬时阻力、扭力。使这二者匹配就行了,即改变速比。
看过很多AMT的资料,个人认为中国还不具备自主大规模推广这种技术的条件。研究往往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很大 ...
水上山影 发表于 17-6-2010 17:46 
说的很对!研发和投产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我们现在常常在做的是,申请个国家项目。到最后产品出来了,不适合批量生产。得,生产还是直接引进国外技术划算!到头来就像骗纳税人的钱一样,现在国外许多公司都是把他们老掉牙的产品卖给发展中国家,好嘛!到中国的确“蛮先进的”,照样出问题。要解决问题,好吧,继续投钱买吧。到头来,OEM厂的利润除了少数用在维持公司运营外,全到了外国佬的腰包里!而且常常人家还是要把老掉牙的生产线打包卖给你,呵呵 无奈啊!!!
回复 3# wangxingong
吉利汽车一直在潜心搞中国的自主车,楼主可以去这个务实的企业一展自己的抱负。
光所谓的理论,没有实现产业化有什么用?!
这大概也是国内许多学院的通病,或者说是国内学术研究的怪现象!
技术开发过程中,考虑成本回收太少,让国外的AMT反而以高价占领市场先机,我自己观点,在技术的战略性发展缺乏管理,开发工作和产业化工作之间有脱节现象,如果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有高价买国外的AMT产品吗!
技术是核心,资金是动力之源,有了这两个还缺少一个重要的管理体系完成这项工作!
中国的研究很多都达到国际水平,可惜大多都被束之高阁了
没有核心技术、金钱这二样是不行的
回复 20# shizhou.yan
颜仕洲是谁啊?
回复 22# nissanbmw
以前搞过AMT的,好像现在也在做。我有他的电话 13817932263
有些还是只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中还是有问题的
中国的研究很多都达到国际水平,可惜大多都被束之高阁了
ieffie520 发表于 28-8-2010 09:21 
看了这些才知道什么叫学术腐败啊
真的都这么高水平,大家都抢着要了。谁还会花大价钱去买外国的?
难道FAST李大开是傻瓜?这些所谓的教授学者搞了这么多年搞不出一个有用的,还好意思自我吹捧为国际水平
葛安林教授根据自动换挡只能在加速或减速时才发生的前提,提出了按加速度、速度和油门3个参数控制换挡的最佳 ...
LWH016 发表于 18-8-2010 17:07 
那万一要是碰到一个坑或者包的怎么办啊 ? 直接换个档完了再落回啦?
还是要有速度
说的都有道理,立项骗钱,研究与生产脱节,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都很实际。可是我们更能看到国内研发生产能力的提高。汽车工业本身就是高度复杂、高度集中的技术产业,想要一夜之间就站在世界最前沿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我们在进步,我们在前进,我们在追赶,这才是我们要看到的!
没有车厂采用也不行啊
我们的研发要想有市场的话,必须在成本上占有绝对优势,否则再好的东西也会不能市场化,这就是中国,大家一起研究新结构吧,
机械式手自一体变速箱是否包含在AMT内?
我本人也是做AMT的。
随着对AMT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会发现AMT研发和生产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研发过程中就需要多个基础学科的支持。要在国内实现产业化更需要有许多基础产业的支撑。所以必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AMT其实是MT的基础上加一套机械的换档手臂和一个智能的大脑。
那么我们首先要做出合格的MT,能够运动自如、符合要求的换档手臂和一个知道什么时候换什么档位的大脑。
1、一个合格的MT我们能否制造?
我们初步具备这样的能力,马马虎虎,至少可以用。
2、符合要求的换档手臂,我们能否制造?
当收到换档指令的时候,能够精确、快速的换档。
能够不受温度、海拔的影响。因为我们知道温度越低,润滑越差,阻力越大,所以是否可以适应不同温度带来的所需换档力要求的变化。
在碰到齿对齿情况下等特殊情况,能否识别,能否感知?能否采取应急措施?
目前为止不能。
3、一个知道什么时候换什么档位的大脑,能否制造?
我们许多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其实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的理论。但是要到产业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比如说:
突发状况的处理?制动信号丢失,车速信号不准,发动机响应不按要求,等等。
故障诊断系统是否考虑?一般的技术人员能否通过诊断软件进行诊断?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光汽车专业的人士需要努力,也不光需要专注于研究什么时候换什么档的换档策略的研究。
需要大家的群策群力啊!
可靠性和一致性是瓶颈 搞几台样车对付下国家验收是咱们国人强项 批量推广难
该研究研究使用化了,搞那么多技术不能实用不行
据小弟所知,现在中国做AMT最好的是林中尉,一整套的系统都是他一个人搞的,并且和昌河北斗星、长城炫丽都成功进行了匹配。成为国内真正AMT量产的第一人!
mave_w 发表于 17-8-2010 16:43 
这个有点扯吧
“葛安林教授根据自动换挡只能在加速或减速时才发生的前提,提出了按加速度、速度和油门3个参 ...
早期的自动变速控制理论主要以车速和油门开度两个参数来控制自动变速器的加减档
增加了加速度这第三个参数
可以更好的反应驾驶员的意图
对提高控制速度和控制精度有很大的帮助
回复 LWH016 的帖子
如果只采用瞬时参数作为控制依据
将会导致变速器在小范围车速内不断重复加挡减挡的过程
这也是我个人的看法
长安的奔奔Mini AMT已经上市
设计与加工会有差距的。。
长城和吉利的应用还可以吧。
国产轿车现在有完全自主开发的AMT技术吗?据我所知,国产微车如QQ3、哈飞路宝、天津威姿、MG3搭载的都是意大利马瑞利公司的AMT变速箱。
不要停留在纸上谈兵,来点实际的。
国内大部分主机厂开发AMT项目都是找设计公司做,没几个掌握核心技术的,只想拿现成的东西装上去卖钱,技术深入无从谈起,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对主机厂提一些整车方面的要求,感觉就是在对牛弹琴,人家根本不理你,最后性能不好就是AMT的问题,跟整车无任何关系!这就是在国产车上开发AMT经常会遇到的显示问题,而且很棘手!!!
说实在的,中国大部分的汽车厂都是在模仿,即使自己能独立研发,也达不到国外的水平。比如说数控机床吧,结构原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做的好的企业都是日本、美国的。
看到了我的母校,北京理工大学。
另外,做AMT的山东盛瑞传动貌似也做的很不错,民企。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研发成果和实践,但是都没有批量生产呢,可能还是不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不要为了研发为研发。
tangv 发表于 11-12-2011 23:15 
看到了我的母校,北京理工大学。
另外,做AMT的山东盛瑞传动貌似也做的很不错,民企。
我母校也是北理工,不过山东盛瑞是做AT的吧
venus144 发表于 29-8-2011 23:48 
早期的自动变速控制理论主要以车速和油门开度两个参数来控制自动变速器的加减档
增加了加速度这第三个参 ...
不能简单的把两参数,三参数用于实际,说实话,两参数主要用于D模式升降档,加速度用于coast down的换挡图
mave_w 发表于 17-8-2010 16:43 
这个有点扯吧
“葛安林教授根据自动换挡只能在加速或减速时才发生的前提,提出了按加速度、速度和油门3个参 ...
业内专家认为,这是对传“统变速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具有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这句话更扯!
LWH016 发表于 18-8-2010 17:07 
葛安林教授根据自动换挡只能在加速或减速时才发生的前提,提出了按加速度、速度和油门3个参数控制换挡的最佳 ...
还要考虑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青山的AMT在长安低端车上使用,貌似还不错。
北理的AMT车辆已经形成产品化了
AMT在国内用的却是不怎么样,国外的卡车都用的非常多了,现在国内还是不怎么敢用。甚至连小轿车,用的都很少。感觉主要是国内用的还不够成熟,问题还不少。可靠性还是有待提高。
我国AMT还需要大力研发
后悔啊,没有选择机械专业,学了理科,悲剧。
问一下,国内汽车制造方面的研究状况怎么?
还有就是,据我了解,金属材料和材料生产工艺是汽车质量的绝对瓶颈,国内的材料研究很不行,机械结构和传动机制只是设计上的差距。
AMT还是比较少的应用于轿车吧
国内的没发现
AMT的难度在于离合器控制和换挡的顿挫感
市场上运用的,伊顿的还不错,ZF的顿挫感也比较明显,国内的~~~
很多研究是有成果的,但是却不能市场话,有的是因为技术还不成熟,有的因为成本太高,有的因为商业原因,推广起来很费劲,存在一个认可问题,所以推广要靠整机厂认可
sunny.sun 发表于 21-8-2010 08:33 
ATM和AT有什么区别呢
AMT是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是用选换挡电机(或电磁铁及其他驱动机构)代替MT的手动选换挡机构,而AT是指带液力变矩器的行星轮式的自动变速器,通过控制齿圈或者行星架的锁止或者放开实现变速
其他厂家有关AMT 的市场应用是什么情况。
没有一个汽车厂家支持国内的技术,AMT技术在可能要走到头了。
也不是吧,做的好的还有几家。
研究AMT的很多,我以前的学校非汽车专业的都有很多在研究AMT的,研究了好几年也不知道研究成了啥摸样。。。
真正意义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动力中断,驾驶舒适性,换档机构可靠性是AMT最薄弱的环节,还要不断的努力和深化
lostmost 发表于 9-9-2011 22:02 
长安的奔奔Mini AMT已经上市
恩,这个车里面有我的代码 哈哈
Bimmerc 发表于 31-1-2012 13:13 
青山的AMT在长安低端车上使用,貌似还不错。
是的,比国内其他的AMT好很多,但是与国外的还是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