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6204查看
  • 1回复

是汽车都这样设计 详解车门漏水的原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4-2009 20: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车门漏水的原因我观察(这‘研究’俩字是不敢说的!)过,基本是两个部位、四种情况。不管你是高尔夫还是低尔夫,窝窝亦或馒头,是汽车它就是这么设计的,因为这样设计简单、成熟、可靠、低成本! 所以,你还别叫板,别瞧咱没拆过你那‘血泪B柱’,蒙也蒙个差不多(^_^。)!

     第一个部位,车门体。  一般的侧车门均装有可滑动开闭的车窗,车窗玻璃与车门外侧板金件之间有一条橡胶条,一是防水,二是保持车窗玻璃的位置,这是车门漏水的一个源。另一个源是活动门把手、钥匙孔,但没有上面的那么厉害。看图,由于橡胶条与玻璃间会漏水(做得滴水不漏太难!),车门体底部就设计成一个槽子,把水接住,再从槽子两侧的排水孔将漏进车门体内腔的水排出车门外。 你放心,几乎所有的车门都是这样设计的,且排水孔一定在下角两边,否则车身前后俯仰的时候水就有可能排不出去!车门体内侧有些是整体式的,有些是大开孔加档水膜,再内侧是内饰板。

   情况1:排水孔堵塞,槽子内的水积存过多,由档水膜的破损处、缝隙处或内饰板卡件的间隙(对于没有挡水膜的整体式车门体而言)处渗入车门体内侧,进而流入车内。

    情况2: 看图,当车身侧倾至一定角度停放时(例如,一侧车轮停便道上。),这时漏入车门体内腔的水会直接滴溅在挡水膜或内饰板卡件上,如果挡水膜有破损、卡件间隙过大,结果就跟情况1一样了。 排除忘了关车窗、车门体老化锈穿、接缝开焊这一类问题,车门体就这两种情况会漏水。
GOLF这种两厢车的后门风窗不能升降开闭,是死的,不会有上述两种情况的漏水问题,但是后雨刷臂转轴和轴座与车身连接部仍存在渗漏的可能,所以我蒙一下:你那后门的两侧下角应该也设有排水孔。

    另一个部位,车门体与车身之间的橡胶密封圈。 这种橡胶密封圈一般为管状中空发泡硅橡胶制成,要求弹性好、可变形量大、变形力小、耐高温、耐老化,材料还是很讲究的。
车门关闭时,车门体与车身门框之间就由这一圈橡胶密封圈来密封,防止水渗漏到车内。
     情况3:看图,密封圈的转角处由于模压不均匀变形最容易产生接触不严密漏水的现象。另外就是车门调整不当或年久变形失调,造成与密封橡胶圈部分或整体接触不良导致漏水。
关于这个部位的检查是很简单的,拿点儿‘雪花膏’、‘蛤蜊油’均匀地在橡胶密封圈上涂一薄层,关闭车门再打开,观察车门体或门框(有些车种的密封圈是装在车门体上的。)印下的痕迹既可判定密封是否良好 看图,你那‘血泪B柱 ’指的是这个部位吧?


    一是上面说的转角处密封圈较容易出现制造缺陷。二是后门通常较窄,乘客上下车时容易使门框下部和前转角处的密封圈损伤或变位(尤其年轻女乘客,细金属鞋根儿,牛仔裤上的大型锐利金属饰物等,都极具杀伤力!) 另外,车门框下部密封条下实际上是可能积水的。           

    情况4:知道毛细现象吧?!这东西造成的渗漏是比较隐蔽滴!看图,橡胶密封条是卡在车体的金属翻边儿上的,如果密封条与金属翻边接触不紧密,产生缝隙(老化、制造缺陷、‘踢’变了位),那么积水就会因毛细现象而‘爬’进密封条内侧。这样爬进来的水会直接渗入地毡下部,很隐蔽,直至发出异味(少量时)或大面积浸湿后才会被发现。嘻嘻,你那内侧护板就算是整的也拦它不住!  接水槽里的水本应该沿着图示的部位排走。但恰恰上图接水槽那个部位空隙较大。容易积藏树叶、树枝等异物,沿水流移动至较窄的两侧排水槽后造成排水不畅,导致接水槽内水位过高。于是遇到密封圈有不妥的时候,也会发生情况4那样的漏水。 看看吧,曾经达到过‘危险水位’!
   汽车是各种各样的,但大部分设计又是很共性的。‘这些秘密您发现了吗?如果不是高尔夫专业4S店能了解这些细节吗?这样的特殊现象一般的店能发现马?’这话我特不爱听!!!要么是你车设计的太‘各涩’,要么就是那些JS‘悟性’太低!反正我见过的漏水无非那几样,没什么‘秘密’可言!。修了千辆万辆才掌握了点儿‘细节’那境界是不是低了点儿呀?
20071210154107121.jpg
20071210154107190.jpg
20071210154107205.jpg
20071210154107474.jpg
20071210154107689.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4-2009 12: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状元楼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8-2025 19:54 , Processed in 0.56170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