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4212查看
  • 5回复

稀薄燃烧发动机的技术浅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9-2006 12: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什么叫稀燃?顾名思义就是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汽油与空气之比可达1:25以上。 其实,在2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在研究稀燃技术。面对21世纪7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排放规定以及石油危机引起的降低油耗的需求,人们探索了由稀混合气运行,用氧化催化剂净化排气的方法,采用了一种带副燃烧室的发动机。 这种由丰田及本田公司发明的燃烧方式由于从副燃烧室喷出火焰会造成热能损失,稀混合气发动机改进对油耗的效果不明显。
   从那以后,随着进气口的改进,气缸内旋涡生成技术的进步,由通用、福特、丰田、本田、曰产等汽车公司先后搞成的开口式燃烧室可以形成比带副燃烧室还好的稀薄混合气燃烧,并且随着进气口燃料喷射技术的发展和稀混合气传感器技术的开发,精密控制空燃比已成为可能。80年代中期,丰田正式使稀混合气发动机(T-LCS)产品化,三菱、本田也相继将其产品实行产品化。

   进入90年代,三菱汽车公司研制出来的缸内直喷技术使稀燃技术又进了一步。目前,各大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稀燃技术,其共同点都是利用缸内涡流运动,使聚集在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最浓,先被点燃后迅速向外层推进燃烧,并有较高的压缩比。

   比较著名的三菱缸内喷注汽油机(GDI),可令混合比达到40:1。它采用立式吸气口方式,从气缸盖的上方吸气的独特方式产生强大的下沉气流。这种下沉气流在弯曲顶面活塞附近得到加强并在气缸内形成纵向涡旋转流。在高压旋转喷注器的作用下,压缩过程后期被直接喷注进气缸内的燃料形成浓密的喷雾,喷雾在弯曲顶面活塞的顶面空间中不是扩散而是气化。

   这种混和气被纵向涡旋转流带到火花塞附近,在火花塞四周形成较浓的层状混和状态。这种混合状态虽从燃烧室整体来看十分稀薄,但由于呈现从浓厚到稀薄的层状分布,因此能保证点火并实现稳定燃烧。

   大众的直喷汽油发动机(FSI),则是采用了一个高压泵,汽油通过一个分流轨道(共轨)到达电磁控制的高压喷射气门。它的特点是在进气道中已经产生可变涡流,使进气流形成最佳的涡流形态进入燃烧室内,以分层填充的方式推动,使混合气体集中在位于燃烧室中央的火花塞周围。

   本田最新的VTEC发动机也将采用稀燃技术。这款取名为VTEC-i 2.0升发动机将比一般本田发动机省油20%,其特点是将VTEC技术与稀燃技术相结合,也是当低转速时令其中一组进气门关闭,在燃烧室内形成一道稀薄的混合气体涡流,层状分布集结在火花塞周围作点燃引爆,从而起到稀薄燃烧作用。

   综上所述,汽车汽油发动机实现稀燃的关键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提高压缩比
   采用紧凑型燃烧室,通过进气口位置改进使缸内形成较强的空气运动旋流,提高气流速度;将火花塞置于燃烧室中央,缩短点火距离;提高压缩比至13:1左右,促使燃烧速度加快。

   二、分层燃烧
   如果稀燃技术的混合比达到25:1以上,按照常规是无法点燃的,因此必须采用由浓至稀的分层燃烧方式。通过缸内空气的运动在火花塞周围形成易于点火的浓混合气,混合比达到12:1左右,外层逐渐稀薄。浓混合气点燃后,燃烧迅速波及外层。

   为了提高燃烧的稳定性,降低氮氧化物(NOx),现在采用燃油喷射定时与分段喷射技术,即将喷油分成两个阶段,进气初期喷油,燃油首先进入缸内下部随后在缸内均匀分布,进气后期喷油,浓混合气在缸内上部聚集在火花塞四周被点燃,实现分层燃烧。

   三、高能点火
   高能点火和宽间隙火花塞有利于火核形成,火焰传播距离缩短,燃烧速度增快,稀燃极限大。有些稀燃发动机采用双火花塞或者多极火花塞装置来达到上述目的。

   以上三点只是对整体汽油发动机稀燃技术而言,具体到某种机型会有所偏重。因为各种汽油发动机稀燃方式的技术措施不完全一样,甚至同一部发动机在不同的工况下稀燃方式也会不完全一样。有些着重缸内气流运动及燃油分布的配合,重点在分层燃烧。有些着重加大点火能量、增快火焰传播速度和缩短火焰传播距离,重点在高能点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9-2006 10: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宝马开发喷雾引导直列6缸稀薄燃烧发动机


最大输出功率为200kW(272hp)/6750rpm
最大扭矩为315N·m/2750rpm

1.jpg

采用压电喷射阀的喷雾引导式直喷直列6缸稀薄燃烧发动机

2.jpg

喷射系统及点火系统、排气系统.


3.jpg

缸头、气缸体的分解样品

[ Last edited by 断肠人 on 2006-9-10 at 10:17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9-2007 16: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4-2008 09: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功率达到200kw。。。太牛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4-2008 13: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释得非常详细,谢谢楼主!
我当初是从电控角度学习稀燃的,比楼主的粗糙多了,但是从电控角度,我想我还可以补充一些。
原文“也是当低转速时令其中一组进气门关闭”,这里关闭以后,应该还要节气门全开(如果不关闭直接节气门全开,过稀)
我们知道汽油机是通过控制节气门开度也就是进气量,再通过电脑相应控制喷油量来控制车速的,而柴油机进气量是不变的(无节气门,高压喷油),通过油量控制来控制车速。稀燃技术就是将汽油机变成“柴油机”,通过关闭一组进气门,然后节气门全开,使得进气量不再变化,然后通过先进的高压喷油和活塞的涡流室形成涡流,完美地达到和柴油机差不多的燃烧方式,唯一和柴油机不同的一点就是还是需要点火,但是加速控制方式已经和柴油机一样了。好处显而易见,由于燃烧室整体稀薄,省油,因为整体过稀,完全燃烧,废气比较好。但这只是“性价比”高,一个汽油机,活生生关闭一半节气门,虽然全开,那也比不上不关闭气门,司机一脚油门到底节气门全开吧?更何况还是稀薄燃烧呢,显然永远处于稀薄燃烧的工况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学习到的是,在达到发动机转速大约3000转的时候才转入稀薄燃烧的状态,而这之前,依然是正常的汽油机。认为3000转以后,汽车一般车速比较稳定,无急加速,而且不像起步时需要比较大的动力,这时候就可以用这技术省油了。
最后补充一点,使用这技术的话,车子肯定用的是电子节气门,因为达到3000转后,节气门就全开了,加速踏板连接的只是电脑,提供的是“加速的愿望”,而不是拉节气门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6-2010 10: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讲是节省能源,降低消耗,提升性价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8-9-2025 09:41 , Processed in 0.377696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