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578查看
  • 7回复

[燃烧与排放] 关于爆震的一个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10-2011 22: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爆震产生的其中一个原因是:  
    过于稀的燃料空气混合比,会使得燃烧温度提升,而燃烧温度提高会造成引擎温度提升,当然容易爆震。

我想不明白的是,如果混合比例过稀,就是燃烧完全后还有多余的空气,会随着废气排出。 怎么会导致高温的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10-2011 06: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 这里和混合气的温度关系不是很大,主要在与燃烧室和活塞头部的温度较高,在气缸压缩压缩的过程中会产生高压,同时由于混合器和缸壁与活塞头部接触会使混合气的温度过高,在远离火花塞的地方混合气自然形成另外的一个燃烧中心,在火焰传播的过程中,自燃产生的火焰波与火花塞点火产生的火焰波相撞从而长生了爆震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10-2011 11: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关于爆震的定义和发生原因,这个已经很清楚了。    我现在疑惑的是其中一个发生原因是: "过于稀的燃料空气混合比,会使得燃烧温度提升".  燃油少,空气多, 怎么会比正常量的燃油燃烧的温度还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10-2011 16: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temp444777 发表于 27-10-2011 11:23
2楼,关于爆震的定义和发生原因,这个已经很清楚了。    我现在疑惑的是其中一个发生原因是: "过于稀的燃料 ...

这个是一个理化性质,原因是空气的比热值比CO2的比热值要小得多,也就是说吸热能力要小得多,这样导致稀燃产生高温。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10-2011 16: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酷man945 发表于 27-10-2011 16:27
这个是一个理化性质,原因是空气的比热值比CO2的比热值要小得多,也就是说吸热能力要小得多,这样导致稀燃 ...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  空气(氮气+氧气) 很少吸热。  而燃烧的废气CO2很能吸热。   稀薄燃烧比正常燃烧后气体带走的热量少,就是说留在缸体的热量多,导致缸体高温。

多谢 酷MAN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7-2013 16: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懂了,谢谢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7-2013 21: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temp444777 发表于 27-10-2011 16:31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  空气(氮气+氧气) 很少吸热。  而燃烧的废气CO2很能吸热。   稀薄燃烧比正常燃烧后 ...

看了这个我也明白了,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7-12-2014 13: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酷man945 发表于 27-10-2011 16:27
这个是一个理化性质,原因是空气的比热值比CO2的比热值要小得多,也就是说吸热能力要小得多,这样导致稀燃 ...

不对吧?我了解的是这样的原理:1、稀混合比导致燃烧速度减慢-燃烧过程延长-排气行程还在燃烧-排温高;2、稀混合比导致丢火概率增加-导致未燃烧气体在排气门后部继续燃烧-排温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8-8-2025 04:22 , Processed in 0.739404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